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廈門:巷口有舞台 街角來“競藝”

發布時間:2022-10-25 10:2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金秋時節,徐徐晚風帶來絲(si) 絲(si) 涼意。家住廈門湖裏區的陳瓊,晚上七點準時下樓,去欣賞街頭的音樂(le) 會(hui) 。

  陳瓊是個(ge) 音樂(le) 會(hui) 迷。過去為(wei) 了方便實時掌握優(you) 質演出訊息,光手機裏相關(guan) 的App就裝了6個(ge) 。她說:“自去年開始,家門口定期舉(ju) 辦音樂(le) 會(hui) 。街頭音樂(le) 會(hui) 的品質一點不輸於(yu) 小型演出。音樂(le) 會(hui) 上常常能發現粉絲(si) 數量幾十萬(wan) 的網紅音樂(le) 人、樂(le) 隊駐場,有時甚至能遇見專(zhuan) 業(ye) 歌手、原創製作人。”身穿輕便運動服,往家樓下的草坪上一坐,陳瓊就開始了她的幸福時光。她說:“下班聽聽音樂(le) 會(hui) ,釋放工作壓力,撫慰疲憊的心,好不自在!”

  市井長巷,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街頭藝人作為(wei) 一種文化現象由來已久,已成為(wei) 城市風景的一部分。讓藝術走進生活,讓生活更有藝術。近年來,廈門致力於(yu) 推動街頭文化工作,為(wei) 街頭藝人施展才華提供平台,進一步滿足群眾(zhong) 文化需求,將優(you) 秀的街頭藝術打造成城市的文化名片。

  “流浪歌手”持證上崗

  來自東(dong) 北的孫治平,自稱是“流浪歌手”。兩(liang) 年前,他開始在鼓浪嶼上持證上崗。“報了名,經過考核後被錄取、持證上崗,整個(ge) 過程對我而言像做夢一樣,我的努力換來了屬於(yu) 自己的舞台。”孫治平說道。

  近年來,廈門各區文化館紛紛開始招募和選拔街頭藝人,民間高手各顯神通,帶來形式多樣的表演。樂(le) 隊表演、閩南語彈唱、傳(chuan) 統篆香、講古……廈門刮起了一陣街頭藝人“選秀”熱潮。通過“選拔+考核+培訓”的模式,這些街頭藝人實現了持證上崗。通過對其表演時間、表演地點、音響音量,以及著裝、表演曲目等細節提出要求,進一步規範了街頭表演行為(wei) ,提升了表演水準,增加了街頭藝人收入。

  來自重慶的遊客遲昭君說:“走在廈門中山路綻放三角梅的街巷口,悠揚的西洋管弦樂(le) 餘(yu) 音繚繞;沿街小攤,一片小小的棕葉在棕編手藝人手裏化作栩栩如生的蟲魚鳥獸(shou) ;駐唱樂(le) 隊與(yu) 遊客頻頻互動,街頭藝術讓廈門這座城市的美更精致、更有層次、更有溫度。”

  音樂(le) 愛好者與(yu) 職業(ye) 選手同台競技

  近年來,隨著街頭藝人管理工作的推進,廈門街頭藝人點位越來越多,表現手法越來越豐(feng) 富。不少有藝術才能的市民們(men) 看著心癢癢,也想上台“露一手”。

  當前,廈門街頭文化係列活動·市民大舞台在各區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此次活動招募對象不限年齡,不限性別,表演形式包括音樂(le) 舞蹈類、戲曲曲藝類、雜技魔術類、繪畫創作類及其他適合進行街頭表演的群眾(zhong) 藝術載體(ti) 。該活動的舉(ju) 辦進一步活躍了廈門街頭的文化藝術,壯大街頭文化藝術表演隊伍。

  在此次集美區街頭藝人招募評選活動中,47歲的集美區後溪人黃境滄脫穎而出。黃境滄不僅(jin) 是廈門快1線BRT的駕駛員,還是一名答嘴鼓非遺傳(chuan) 承人,擅長多種樂(le) 器。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有屬於(yu) 我的天……”日前的活動現場百餘(yu) 名民間音樂(le) 愛好者,在古地石廣場齊聲唱起周傑倫(lun) 的歌,共同追憶青蔥歲月。

  每周六晚,在古地石廣場都會(hui) 上演周末主題音樂(le) 會(hui) 。音樂(le) 愛好者陳奕雯說:“演出吸引了不少觀眾(zhong) ,每逢大牌明星歌曲專(zhuan) 場,圍觀群眾(zhong) 都突破500人。有不少圍觀群眾(zhong) 還會(hui) 打開手機閃光燈,跟著一起唱。”

  打造優(you) 質街頭文化品牌

  近年來,廈門致力於(yu) 培育一批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街頭文化藝術品牌,打造一批有溫度的街頭特色人文藝術景觀,為(wei) 城市公共文化注入新動能。

  近期,“街藝福見 因樂(le) 相逢”第十五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街頭音樂(le) 季在廈門舉(ju) 行。該賽事已成為(wei) 閩南語歌曲乃至閩南文化傳(chuan) 播的重要平台。本屆賽事持續聚焦閩南語原創音樂(le) ,首次采用“閩歌唱作人+街頭展演”模式,讓閩南語歌手們(men) 走向廈門城市街頭。

  賽事采用“以賽帶展”的形式舉(ju) 辦總決(jue) 賽,賽事20強選手攜原創音樂(le) 走向中山路、鼓浪嶼等曆史文化街區,沙坡尾、曾厝垵、白鷺洲、山海健康步道、集美學村、澳頭藝術小鎮等公園景區,共組織開展了19場閩南語街頭音樂(le) 展演,讓市民在逛街遊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閩南語音樂(le) 的魅力。

  根據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印發的《關(guan) 於(yu) 發展街頭文化豐(feng) 富文化供給工作的總體(ti) 方案》,廈門還將進一步發揮市、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文藝團體(ti) 及文化協會(hui) 的作用,組織專(zhuan) 業(ye) 文藝人才率先以誌願服務方式參與(yu) 街頭文藝表演,同時積極引導鼓勵各類民間文藝團體(ti) 、文化資源服務機構參與(yu) 街頭文化的演出,擴大街頭文化的社會(hui) 參與(yu) 度,開展接地氣、有溫度的群眾(zhong) 文化活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