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手機雲化、PC雲化能繞開高端芯片嗎?

發布時間:2022-10-25 10: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經觀東(dong) 西)手機雲(yun) 化、PC雲(yun) 化能繞開高端芯片嗎?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 劉育英)雲(yun) 電腦、雲(yun) PC、雲(yun) PAD、雲(yun) 路由器......由於(yu) 雲(yun) 計算和通信基礎設施的提升,雲(yun) 終端市場已成為(wei) 各大雲(yun) 廠商爭(zheng) 搶的賽道。那麽(me) 雲(yun) 終端可以繞開高端芯片嗎?

  今年6月,中興(xing) 通訊正式推出業(ye) 界首款筆記本型雲(yun) 電腦 W600D,可根據不同需求靈活調整CPU、GPU、內(nei) 存、磁盤規格。除中興(xing) 通訊外,多家科技公司布局雲(yun) 電腦,如中國電信推出天翼雲(yun) 電腦,阿裏雲(yun) 推出無影雲(yun) 電腦等。

  與(yu) 傳(chuan) 統電腦相比,雲(yun) 電腦將所有的計算、存儲(chu) 資源都匯集在雲(yun) 端的數據中心裏,再將這些資源以彈性分配的原則按需提供給用戶,對用戶終端設備的性能幾乎沒有任何要求。

  5G商用後,雲(yun) 手機也成為(wei) 可能。2020年起,雲(yun) 手機成為(wei) 業(ye) 界熱詞,華為(wei) 鯤鵬雲(yun) 手機、百度智能雲(yun) 手機、中國電信天翼雲(yun) 手機等多款雲(yun) 設備密集發布。

  所謂雲(yun) 手機,指的是基於(yu) 端雲(yun) 一體(ti) 虛擬化技術,通過雲(yun) 網、安全、AI等數字化能力,彈性適配用戶個(ge) 性化需求,釋放手機本身硬件資源,隨需加載海量雲(yun) 上應用的手機形態。

  計世資訊發布的《中國雲(yun) 終端市場發展報告》認為(wei) ,雲(yun) 終端市場進入拓展階段,2021年市場規模實現18.56億(yi) 元(人民幣,下同)。預計未來五年,中國雲(yun) 終端市場將以31.7%的複合增長率發展,到2025年,中國雲(yun) 終端市場規模將達到73.45億(yi) 元。

  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李安民此前曾建議,高度重視並大力推動雲(yun) 芯片產(chan) 業(ye) 發展。他認為(wei) ,“雲(yun) 芯片”不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物理芯片,而是一種新型智能的邏輯雲(yun) 化芯片,是能形成係統性全局性計算處理能力的新型“芯片”。

  雲(yun) 終端盡管對終端的硬件要求降低,但如果要大規模普及,還需要非常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撐。

  北京博瑞恒谘詢有限公司谘詢總監張揚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雲(yun) 手機將運算、處理等工作都放在雲(yun) 上完成,手機端隻起到展示和物理操作的作用,所以手機的表現或體(ti) 驗完全取決(jue) 於(yu) 信息傳(chuan) 輸速度的表現,網絡至少需要達到千兆級別,同時在任何地方都不斷網,雲(yun) 手機才能正常使用,不會(hui) 感覺到卡頓。

  除傳(chuan) 輸能力外,各類雲(yun) 終端對算力也有巨大的需求。芯謀研究分析師商君曼表示,雲(yun) 終端將計算的需求轉移到雲(yun) 計算中心的服務器,這要求其具有非常大的算力和存儲(chu) 能力。理想化的雲(yun) 終端圖景,即僅(jin) 擁有一塊屏,所有人隨時隨地使用雲(yun) 手機的雲(yun) 遊戲、元宇宙、虛擬現實等應用,這需要無限的算力,就如科幻電影裏的“智腦”。

  業(ye) 界認為(wei) ,雲(yun) 終端目前仍處在很早期階段。張揚表示,雲(yun) 電腦使用環境相對固定,其穩定性高於(yu) 5G網絡,目前市場已經有較為(wei) 成熟的運營模式,網易、阿裏、騰訊等很多廠商都推出了雲(yun) 電腦、雲(yun) 遊戲的概念。而雲(yun) 手機現階段還看不到可以全麵商用推廣的可行性。

  此外,雲(yun) 終端的後台是雲(yun) 計算,仍然繞不開傳(chuan) 統芯片,尤其是對高端芯片的需求。

  此前,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芯片實施新的出口管製,限製中國發展先進製程芯片製造業(ye) 。張揚表示,雲(yun) 手機的模式可以繞開美國對中國芯片業(ye) 的製裁,因為(wei) 其所使用的芯片已完全國產(chan) 化,但對整個(ge) 芯片行業(ye) 或手機行業(ye) 來說意義(yi) 不大,除非能發現一種不受地形和建築限製的高速傳(chuan) 輸信號,否則雲(yun) 手機的應用前景和場景是有限的。

  商君曼表示,雲(yun) 終端所需算力仍需服務器來承載,目前階段無法繞過矽基芯片支撐。尤其是,目前主流數據中心均使用先進製程芯片,其先進製程的CPU、GPU芯片已經達到7nm商用,正在向3nm前進,並且不能簡單地通過多個(ge) 成熟製程芯片疊加替代。因此,中國應堅定不移發展國產(chan) 化替代,與(yu) 非美企業(ye) 展開更多合作,鞏固中國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