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近3年我國已成功處置300多起境外引發的本土疫情

發布時間:2022-10-25 10:3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這場世紀疫情給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衝(chong) 擊,我們(men) 大家都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但是,我們(men) 看到的是疫情仍然存在,這是必須麵對的現實。”在10月15日下午召開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新聞發布會(hui) 上,新聞發言人孫業(ye) 禮在回答新冠肺炎疫情相關(guan) 問題時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國一切防控舉(ju) 措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動態清零”是立足中國國情、遵循科學規律製定的防疫方針,核心是快速反應、精準防控,力求以最低社會(hui) 成本,在最短時間內(nei) 控製住疫情,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最大限度減少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群眾(zhong) 正常生活的影響。

  在過去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近3年裏,我國先後發生了300多起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土疫情,這些疫情都得到成功處置。

  “總體(ti) 來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我們(men) 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是還沒有達到勝利的彼岸。”在10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說,最終徹底戰勝疫情要綜合考慮病毒的變異,疾病的感染譜,嚴(yan) 重度的變化,以及衛生健康係統的抵抗能力,需要在防控能力、救治能力和社會(hui) 公共衛生的幹預措施等方麵達到平衡。“我們(men) 正處在‘窗口期’,抓住這個(ge) ‘窗口期’堅持才會(hui) 勝利,堅持定能勝利。”

  中國人受到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最小

  截至今年10月10日,我國本土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5.4萬(wan) 例,無症狀感染者7.5萬(wan) 例,感染總數100.9萬(wan) 例。我國人口占全球的比例是18.32%,而新冠肺炎感染者總數僅(jin) 占全球0.16%,按照百萬(wan) 人口計算發病率,我國新冠肺炎的發病率是全球的1/112;我國新冠肺炎死亡5226例,占全球0.08%,按照百萬(wan) 人口計算死亡率,死亡率是全球的1/229。

  “新冠流行近3年,全球每個(ge) 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cong) 發病和死亡兩(liang) 個(ge) 指標看,相比較而言,中國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是全球最小的。”10月13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zhuan) 家吳尊友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說。

  吳尊友列舉(ju) 了一組和美國對比的數據:截至10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美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9526萬(wan) 例,死亡105萬(wan) 例;中國本土的新冠肺炎感染率是美國的1/483,中國本土的新冠死亡率是美國的1/785。

  “無論是與(yu) 美國疫情防控效果比較,還是與(yu) 全球總體(ti) 疫情防控效果比較,中國都是絕對的優(you) 等生,我們(men) 沒有理由不自信,沒有理由懷疑我們(men) 的防控策略。”吳尊友說。

  孫業(ye) 禮也指出,正是因為(wei) 堅持“動態清零”,我國才保證了極低的感染率、病亡率。堅持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才保持了經濟社會(hui) 持續穩定運行。“如果算總賬,我們(men) 的防疫措施是最經濟、效果最好的”。

  為(wei) 什麽(me) 要付出相當多力量堅持“動態清零”

  從(cong) 阿爾法、貝塔、德爾塔到奧密克戎,近3年來,新冠病毒一直在變異。10月1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毒學首席專(zhuan) 家董小平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說,病毒變異體(ti) 現的是病毒作為(wei) 很小、結構很簡單的微生物對外界壓力的一種反應,這一點在新冠病毒上的表現更加充分。研究發現,2022年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以來,新冠病毒的變異速率明顯加快。

  梁萬(wan) 年坦言,現在科學界對新冠病毒今後向什麽(me) 方向變異,變異以後的毒力、致病力、危害性的大小仍然無法完全掌握。但能確定的是新冠病毒始終會(hui) 變異,奧密克戎變異株肯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後一個(ge) 變異株。

  梁萬(wan) 年認為(wei) ,麵對新冠病毒變異的不確定性,我國需要用行之有效的“動態清零”總方針去應對,這已被300多場成功處置的疫情所證明。“動態清零”總方針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決(jue) 定的。“動態清零”的核心是阻斷疫情的持續性社區傳(chuan) 播,防止疫情形成規模性流行或者規模性反彈。

  梁萬(wan) 年說,衡量一個(ge) 疫情危害性大小,國際上通用的公共衛生視角是站在群體(ti) 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額死亡率”等指標來衡量,而不是以個(ge) 體(ti) 的視角來衡量。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來說,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變異株、原始株相比確實在下降,但由於(yu) 它的傳(chuan) 播速度快、傳(chuan) 播更隱匿、免疫逃逸現象在逐漸增強,所以總發病率是高的。較多的感染人數乘以個(ge) 體(ti) 病死率,死亡人數也會(hui) 相對較多,群體(ti) 死亡率就會(hui) 高於(yu) 流感,且不低於(yu) 原始株和其他變異株,可見其對人類的危害性總體(ti) 上並未見明顯下降,這一點恰恰是世界衛生組織、各國判斷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標。

  另外,這種疾病出現以後影響的不僅(jin) 僅(jin) 是感染了這種疾病患者的重症和死亡,它可能導致醫療資源擠兌(dui) 。醫療資源一旦被擠兌(dui) ,就會(hui) 影響其他正常醫療服務的需求,就可能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死亡出現。在科學上來說,衡量這種由於(yu) 疫情的衝(chong) 擊所帶來的額外死亡,可以稱之為(wei) “超額死亡”。目前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原始株,還是以往的變異株,特別是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的超額死亡還是比較高的,經研究在10萬(wan) 分之100以上。

  我國有2.67億(yi) 名老年人,還有大量基礎病患者,這些人是高危人群。“如果我們(men) 放鬆,不堅持‘動態清零’,勢必會(hui) 造成大量感染,可能導致老年人群和有基礎病的人群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梁萬(wan) 年說。

  麵對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ti) ,鼓勵他們(men) 接種疫苗也是抓住“窗口期”的重點工作。董小平指出,新冠病毒疫苗對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保護已經得到了廣泛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較弱除了病毒本身的特征外,與(yu) 該毒株流行期間,人群具有更高比例的基礎免疫、甚至加強疫苗接種不無關(guan) 係。

  不能以“靜默”代替科學管控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了近3年,這在人類的疾病,尤其在大流行疾病史上是罕見的。”梁萬(wan) 年說,疫情防控的一個(ge) 目的,就是要盡可能避免和減輕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為(wei) 了避免病毒大範圍傳(chuan) 播,做到“早發現”十分必要。核酸檢測是早發現的重要手段,特別在判定感染者方麵是金標準。我國已經具備了強大的核酸檢測能力,現在每天可以有1億(yi) 多管的單管檢測能力,“也就是說如果是1∶10混檢,一天可以檢測十幾億(yi) 人,這是了不起的能力。”梁萬(wan) 年說。從(cong) 布局看,大城市15分鍾的核酸檢測圈已大大提高了可及性。

  為(wei) 了科學、精準防控,國家疾控局傳(chuan) 防司司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強調,要求各地加快精準做好流調工作,疫情防控不能簡單化,不能過大範圍劃定風險區域,不能以“靜默”代替管控。

  防控工作要及時精準劃定中高風險區,及時采取堅決(jue) 果斷的管控措施,並根據疫情形勢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對風險區域外的學校、餐飲等單位要加強疫情監測,堅決(jue) 避免“一關(guan) 了之”,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

  為(wei) 了防止“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設置了“落實疫情防控‘九不準’公眾(zhong) 留言板”,該留言板持續收到群眾(zhong) 投訴。據統計,10月1日至12日,群眾(zhong) 在留言板反映的情況中,占比較高的3項依次是:違反“不準對來自低風險地區人員采取強製勸返、隔離等限製措施”,占比36.36%;違反“不準隨意將限製出行的範圍由中、高風險地區擴大到其他地區”,占比26.61%;違反“不準隨意擴大采取隔離、管控措施的風險人員範圍”,占比17.39%。

  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高度重視群眾(zhong) 投訴工作,按照整治“層層加碼”工作機製,專(zhuan) 班每天及時轉辦、督辦地方核查處理群眾(zhong) 反映的問題。

  梁萬(wan) 年強調,處於(yu) “窗口期”我們(men) 有幾項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工作:一是堅定信心、統一思想,堅持總策略、總方針。二是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對老年人的疫苗接種,防止重症、死亡。三是加強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設和相應準備,比如防止醫院資源被擠兌(dui) ,在規模性疫情下能夠快速進行管控和保障防護用具的供給。四是發揮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更有效、更可及、更簡便使用的藥物研發、生產(chan) 、供應方麵加大力度。五是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和正常生產(chan) 生活物資的儲(chu) 備和保障。六是強調快速、精準,強調防止“一刀切”,防止“層層加碼”現象。

  “我們(men) 的防控策略和舉(ju) 措會(hui) 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精準、越來越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水平也會(hui) 越來越高。”孫業(ye) 禮說,“我們(men) 堅信,曙光就在前頭,堅持就是勝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