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為什麽愛上脫口秀
作者:陳靜
近年來,脫口秀成為(wei) 都市青年的社交新方式、打卡新去處、減壓新手段。在北京,走進酒吧、咖啡吧,看看開放麥(脫口秀演員實驗段子的免費或低價(jia) 演出),你會(hui) 在這裏與(yu) 各行各業(ye) 的年輕人相遇。名校學霸、快餐店品牌大使、核酸采樣員、全職奶爸……他們(men) 有人是下班後來“吐吐槽”,也有人致力於(yu) 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脫口秀演員。
當下,脫口秀是年輕人情緒的共振場,也成為(wei) 他們(men) 的職業(ye) 新賽道。青年人為(wei) 什麽(me) 愛上了開放麥?北京青年報記者帶你走進線下開放麥與(yu) 新人演員的故事。
開放麥表演
觀眾(zhong) 花費不到30元
就可近距離欣賞表演
入夜了,高大的寫(xie) 字樓陷入黑暗,咖啡吧的橘色燈牌在大廈一角獨自明亮。屋內(nei) 昏暗靜謐,微弱的暖白光盞中,兩(liang) 位工作人員低聲指引著來客。窄小的旋轉樓梯蜿蜒向下,燈光照亮沿途橙色牆壁,通向隱秘的熱情與(yu) 活力。
“假期第二天,約不到男朋友就約女朋友來看脫口秀是吧?”棒球帽、小卷發、金屬項鏈配綠毛衣的男孩蹦跳著上台,看著台下三十來位青年男女,女孩占了約三分之二,他不禁如此調侃。隨後,他提醒觀眾(zhong) :“演出過程中,如果好笑就笑,不好笑就鼓掌。”這是北京某著名脫口秀的開放麥現場。新老演員在此實驗段子,觀眾(zhong) 花不到30元就可以近距離欣賞一場表演。
綽號“船長”的21歲男孩收獲了當晚最多的笑聲。他是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專(zhuan) 業(ye) 學霸,讓觀眾(zhong) 意想不到的是,光環之下也有許多苦惱:同學“卷”到在廁所背單詞、用教高數的方式追女生卻遭拒絕。
他的表演常常伴隨著豐(feng) 富、誇張的肢體(ti) 動作和角色反串。講到喜歡的女孩與(yu) 別的男孩親(qin) 密喂食,他微微仰頭張嘴,模仿女孩的可愛表情和聲音。而另一邊,作為(wei) 旁觀者,他剖析了自己的心境:不屑、嫉妒、羨慕。
演出的“炸場”效果還與(yu) 一個(ge) 意外有關(guan) 。演出前的互動中,一位觀眾(zhong) 自稱在“北京末流985”就讀,並兩(liang) 次強調“是985唉”,引起全場觀眾(zhong) 大笑。演出後半段,一個(ge) 完全無關(guan) 的場景中,演員再次巧妙地提到該觀眾(zhong) 就讀學校,這次call back(脫口秀經典表演技巧)讓全場氣氛達到高潮。
當晚的演出效果不錯,幾乎每位演員都成功逗笑了觀眾(zhong) 。但有時候,演員和觀眾(zhong) 都不得不麵對另一種境況——冷場。
9月下旬,南鑼鼓巷一家酒吧,一位在法律行業(ye) 工作的女孩第一次登台講脫口秀。她講述了年輕人的職場困境,辛苦完成的工作被領導親(qin) 信搶占功勞,她因此自閉、自殘。她原本想笑著調侃,卻講著講著就哽咽了。
10月上旬,美術館附近的文創園區,一位相對成熟的演員也出現突發狀況。說到“家庭教育讓我特別不自信”時,她突然躬身道歉:“唉,謝謝大家,對不起對不起。”隨後,她匆匆下場,簾後傳(chuan) 來號啕大哭。
在這兩(liang) 個(ge) 時刻,台下響起了鼓勵的掌聲。
開放麥就像一個(ge) 試驗場,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zhong) 都麵臨(lin) 很多不確定性。用一位觀眾(zhong) 的話形容,觀看開放麥就像體(ti) 驗和參與(yu) 脫口秀這個(ge) 果實成熟的過程,幫助演員們(men) 鍛造真金。
脫口秀演員
不願做不溫不火的工作
學霸稱要在這行“搏一搏”
學曆是脫口秀行業(ye) 的眾(zhong) 多人設標簽之一,觀眾(zhong) 熟知的不少演員都畢業(ye) 於(yu) 名校。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呼蘭(lan) 、北京大學的李雪琴和鳥鳥、北京科技大學的徐誌勝、上海交通大學的龐博、吉林大學的趙曉卉和周奇墨……
主持人車洪君是複旦大學大四學生,當他的同學們(men) 出國、保研時,他選擇更換賽道,參與(yu) 喜劇表演。他戲稱自己——“在職大學生,全職脫口秀演員”。
車洪君說,他發現自己從(cong) 小就具備某種喜劇天賦,其中一個(ge) 典型特征是——上課喜歡接話茬。他善於(yu) 快速從(cong) 對方的表達中找到漏洞,這恰好符合喜劇的反邏輯特征。另一個(ge) 天賦的發掘在於(yu) ,英語課上,他在10分鍾的課堂展示中吐槽室友引起同學哄堂大笑,老師對他說:“你身上有美式喜劇演員的氣質。”
7月,家在山西、學在上海的他來到北京,靠著“硬闖”進入了脫口秀行業(ye) ,在網絡平台購票,通過票務詢問開放麥機會(hui) ,現場試講。從(cong) 愛好者到新人再到簽約演員,常人通常需要花半年、一年甚至兩(liang) 三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他用兩(liang) 個(ge) 月就做到了。車洪君把這歸結為(wei) 運氣——在兩(liang) 場接近“炸場”的演出中,恰巧碰到了俱樂(le) 部老板。
或許更重要的是積累和學習(xi) 。作為(wei) 社科專(zhuan) 業(ye) 學生,車洪君對脫口秀有基本的底層邏輯理解:一門解構的藝術,消解了精英文化的意義(yi) 。落實到行動上,他把知名演員們(men) 的表演聽了上百遍,熟知他們(men) 的人設風格、精彩段子,聊天時對周奇墨、邱瑞等人的表演信手拈來。
當他模仿完邱瑞講媽媽把秋褲縫在牛仔褲上這段,記者隨口一句“這是溫暖啊!”他卻立即反應道:“我是覺得離譜,但你這個(ge) 角度還沒人講過。”一邊說著,一邊拿出手機記下了“代溝-溫暖”。在他微信文件傳(chuan) 輸助手的聊天框中,還有不少類似這樣的記錄。這就是他的日常,把素材收集、段子創作融入生活。
對於(yu) 名校畢業(ye) 生選擇成為(wei) 脫口秀演員,他說,考慮到目前的經濟形勢和求職難度,與(yu) 其做些不溫不火的工作,不如在脫口秀行業(ye) 上升期裏搏一搏。“人的選擇是自由、多元的,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正是學校給了我選擇的底氣,即使這條路走不通,我相信我也會(hui) 有自己的路。”
脫口秀觀眾(zhong)
從(cong) 脫口秀中找到情緒共振
紓解工作和生活的壓力
無論線上綜藝節目,還是線下開放麥演出,脫口秀或許都是最能捕捉社會(hui) 情緒的地方之一。《脫口秀大會(hui) 》引領的社會(hui) 熱點討論包括:996、內(nei) 卷、催婚、副業(ye) 、朋克養(yang) 生、容貌焦慮等等。
北青報記者在開放麥現場則聽到了身邊的“熱點”:身處女性為(wei) 主的護士職業(ye) 群體(ti) 中,護理專(zhuan) 業(ye) 的男孩吐槽自己一再被小朋友稱呼“護士姐姐”;滿臉痘痘的男孩把自己的臉比喻成餅幹“趣多多”;職場打工人說發際線後退,為(wei) 疾病所困……
據《脫口秀營銷白皮書(shu) 》所言,脫口秀的用戶群體(ti) 多為(wei) 一二線城市精英人群或新中產(chan) ,年齡在25歲以上,65%以上擁有本科學曆。他們(men) 有較高的生活、工作、社交壓力,需要宣泄的出口,且需要尋求社會(hui) 認同和自我實現的支點。
喜歡看脫口秀的張女士在北京工作10多年了,工作、照顧孩子、運動,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在快節奏生活中,有時覺得自己需要釋放一下情緒。”她起初聽相聲,後來開始看《吐槽大會(hui) 》《脫口秀大會(hui) 》,有時連續刷上幾天。早幾年,她偶然觀看過線下演出,現在則集中在線上觀看,時間成本是她的重要考量。線上演出經過篩選、排練展出了最精華的部分,還可以在不喜歡的部分快進。
25歲的思佳去年進入北京一家國企工作,身處大城市加之初入職場,看一場脫口秀就成了她排解情緒的方式。
今年“十一”假期,家在本地的朋友們(men) 各有安排,思佳無人陪伴,甚至在小紅書(shu) 上瀏覽“95後誰出來玩”相關(guan) 帖子,但最後還是決(jue) 定獨自一人觀看脫口秀演出。
在咖啡吧不大的空間中,與(yu) 其他觀眾(zhong) 坐在一起,時不時被台上的演員逗笑,這讓她感到一切值得。一個(ge) 半小時的演出結束,工作帶來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困擾自己的一些事情也可以換個(ge) 角度思考,“加油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潮流檔案
騰訊視頻聯合笑果文化在9月推出的《脫口秀營銷白皮書(shu) 》指出,2018年,全國脫口秀俱樂(le) 部數量不到10個(ge) ,而截至今年5月,全國已有超過150家俱樂(le) 部。
如今在開放麥現場,你或許可以與(yu) 各行各業(ye) 的人相遇。名校學霸、快餐店品牌大使、核酸采樣員、全職奶爸、企業(ye) 高管、創業(ye) 公司老板……他們(men) 有人是下班後來吐吐槽,也有人致力於(yu) 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脫口秀演員。
脫口秀也開始成為(wei) 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職業(ye) 新賽道。1990年出生的安子,在老家洛陽推銷過保險、做過直播,去年來到北京,白天做天貓超市客服、便利店售貨員,晚上就去開放麥試段子;1996年出生的研三學生小瑜,2019年曾在廣州試講過一次開放麥,冷場效果讓她時隔兩(liang) 年才敢重新打開脫口秀綜藝,如今麵臨(lin) 秋招,她打算報名脫口秀訓練營試試看。(陳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