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我是來自青海的一名生態保護工作者。青海湖裏隻有一種魚,就是青海湖裸鯉,也叫湟魚,曾經由於(yu) 過度捕撈和環境破壞,被列為(wei) 瀕危物種。十年來,我們(men) 對裸鯉進行了全方位的科學保護,資源量增加到十萬(wan) 多噸,比保護初期增長了42倍。”10月22日,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研究員祁洪芳代表在“黨(dang) 代表通道”接受采訪時說。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祁連山國家公園全麵完成試點任務,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正式啟動,昆侖(lun) 山國家公園創建前期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青海正在聚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
“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中的核心物種,僅(jin) 分布在青海湖及青海湖流域。我所從(cong) 事的工作,就是通過保護青海湖裸鯉,維護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青海湖水生態係統穩定。”祁洪芳介紹,裸鯉數量的增減,在一定層麵上代表著青海湖生態環境狀況的好壞。魚多了,來青海湖繁衍生息的水鳥就會(hui) 變多,青海湖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度也會(hui) 進一步提升。
1993年,祁洪芳從(cong) 西南農(nong) 業(ye) 大學水產(chan) 係淡水漁業(ye) 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被分配到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經過多年的試驗養(yang) 殖,祁洪芳和同事成功將高寒半鹹水湖泊中生活的青海湖裸鯉,拓展至淡水水域中生存和生長,掌握了核心養(yang) 殖技術。數據顯示,2002年至2021年,已累計向青海湖投放裸鯉魚苗1.97億(yi) 尾,裸鯉資源蘊藏量逐年回升,到2021年年底,已增長至10.85萬(wan) 噸。
從(cong) 瀕臨(lin) 滅絕到魚翔淺底,裸鯉資源有效恢複的背後是祁洪芳與(yu)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所有工作人員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付出。這些年,祁洪芳最大的感受就是“青海的生態越來越好了”。每當走在河邊,看到水裏的裸鯉成群結隊,她都特別驕傲,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繁育保護的同時,我們(men) 還要向青海湖流域周邊群眾(zhong) 宣傳(chuan) 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讓保護青海湖裸鯉、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wei) 人們(men) 的行動自覺,呼籲每個(ge) 人都參與(yu) 進來,保護我們(men) 共同的家園,真正感受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之美”。
“如今,青海湖這顆高原‘藍寶石’正呈現出魚鳥翔集、碧水藍天的生態美景。”祁洪芳告訴記者,“積極參與(yu) 國家公園建設、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是我義(yi) 不容辭的責任。今後,我將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以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己任,積極探討氣候變化對青海湖裸鯉生存的影響,強化水生生物監測手段,提升增殖放流效果評估手段,探索種質保護利用問題,做實做細青海湖裸鯉保護的各項工作,為(wei) 青海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讓高原明珠青海湖永葆碧波蕩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