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得了“不死的癌症”怎麽辦

發布時間:2022-10-27 11:02:00來源: 北京日報

  “有一種石化了的感覺,沒有辦法睡覺,複發了比較嚴(yan) 重,需要坐輪椅……”歌手李宇春日前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自述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時十分痛苦。在此之前,周傑倫(lun) 、張嘉益等公眾(zhong) 人士也曾透露被該疾病困擾。

  在我國,強直性脊柱炎現有約500萬(wan) 名患者,由於(yu) 它具有病程長、後期病情重、難以根治的特點,又被稱為(wei) “不死的癌症”。

  男性多見

  易侵襲年輕人群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類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屬於(yu) 風濕免疫疾病,主要侵犯人體(ti) 骶髂關(guan) 節、脊柱和外周各關(guan) 節。病名中的“強直”是指在病程後期,患者的脊柱會(hui) 出現融合和畸形,失去活動和直立能力。

  強直性脊柱炎在我國的發病率在0.3%左右,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約為(wei) 2:1或4:1,男性患者較為(wei) 多見,且病情往往較重。該病的發病高峰年齡在18歲-35歲,50歲以上發病的患者較少見,也就是說,年輕人是高風險群體(ti) 。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其發生是遺傳(chuan) 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的研究表明,一種被稱為(wei)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B27)的基因與(yu) 這種疾病密切相關(guan) ,同時,該病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qing) 向,腸道和泌尿道的微生物感染也可能是發病誘因之一。

  因此,對於(yu) 家族中有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人群,應該注意腰痛、關(guan) 節腫脹等症狀,及時就診檢查,同時避免出現腸道和泌尿道的感染。另外,強直性脊柱炎還存在一些誘發因素,如寒冷潮濕的氣候環境、長期端坐、脊柱不活動、肌腱附著點壓力負荷增加等。

  起病隱匿

  需警惕長期腰痛

  那麽(me) ,強直性脊柱炎究竟有哪些發病特征呢?我國強直性脊柱炎專(zhuan) 家組指出,符合這些條件的腰背痛,確診的可能性較大:1.發病年齡<40歲;2.隱匿起病;3.活動後症狀好轉;4.休息時加重;5.夜間痛(起床後好轉)。

  強直性脊柱炎起病隱匿,患者最初隻是出現腰背部和腰骶部的疼痛和僵硬,有時夜間會(hui) 疼醒,早起腰部僵硬明顯。與(yu) 常見的機械性腰背痛不同的是,這種炎性腰痛往往會(hui) 在休息時加重,而在活動後好轉,在夜間表現得更加明顯。

  在疾病早期,這種較為(wei) 常見的腰疼症狀很少會(hui) 得到重視,而且容易與(yu) 腰肌勞損、腰椎退變性疾病等常見疾病混淆。尤其是被強直性脊柱炎“青睞”的年輕人,總會(hui) 把腰背部的僵硬和疼痛當做久坐勞累造成的小問題,從(cong) 而導致就診率低,延誤診治。

  強直性脊柱炎的另一個(ge) 典型特征是附著點炎。跟腱、足底筋膜、髕骨、肩部、肋骨、胸骨等各處附著點出現壓痛,是發病的表現之一。隨著疾病進展,膝關(guan) 節和踝關(guan) 節等下肢關(guan) 節也可出現疼痛腫脹。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也需要及時就診。

  就診首選

  風濕免疫科+X線片

  雖然強直性脊柱炎這個(ge) 病名中包含“脊柱”,但實際上它是一種能夠影響全身的炎症性疾病。

  除了脊柱和關(guan) 節的運動功能障礙和強直畸形的症狀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外周關(guan) 節炎的首發症狀,且以髖、膝、踝等下肢大關(guan) 節為(wei) 主。同時,它還可能影響包括眼、皮膚、腸道、心髒、肺在內(nei) 的其他器官,其中,眼部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之一,大約25%-30%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會(hui) 出現葡萄膜炎等眼部病變。此外,胃腸道嚴(yan) 重炎症以及勞累、消瘦和低熱,也均為(wei) 該病常見的全身表現。

  一般情況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首診科室是風濕免疫科,出現前文所述相關(guan) 症狀超過3個(ge) 月及以上的人群,建議就診排查是否患病。

  在臨(lin) 床診療中,X線片是目前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首選檢查手段,通過對脊柱和骨盆部位進行X線片檢查,臨(lin) 床醫師能夠發現關(guan) 節和脊柱的特征性改變,並以此為(wei) 依據做出診斷。除了傳(chuan) 統的X線檢查手段之外,高分辨率CT檢查能夠更好地顯示骶髂關(guan) 節的侵蝕、硬化和強直等改變,進而做出診斷。此外,低劑量骶髂關(guan) 節CT檢查的輻射劑量明顯少於(yu) 常規CT,甚至低於(yu) 普通的骨盆正位X線片,因此這種檢查方法在臨(lin) 床上也具有很好的應用價(jia) 值。

  不過,對於(yu) 一些早期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尤其是X線檢查沒有發現特征性改變的,通過接受骶髂關(guan) 節的核磁共振(MRI)檢查,能夠更早發現病變,以便及時幹預治療。在疾病治療過程中,也需要定期複查MRI,以了解受累部位的骨髓水腫和關(guan) 節炎症程度,監測病情發展。MRI可顯示骨結構破壞,如脂肪病變、侵蝕、硬化和強直等慢性改變,也被用來輔助預測疾病的預後並評估藥物的治療效果。

  在實驗室檢查方麵,HLA-B27是具有診斷意義(yi) 的指標,90%-95%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呈陽性(呈陰性也不能排除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此外,少數患者有輕度貧血、C反應蛋白增高的表現,還有約50%的患者堿性磷酸酶會(hui) 增高、一般血清類風濕因子呈陰性。

  早診早治

  可大幅減輕病擾

  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狀較輕,但如果任由其發展到中後期,會(hui) 嚴(yan) 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病最常累及骶髂關(guan) 節炎和脊柱,部分患者出現腰部活動受限;隨著病程增長,會(hui) 逐漸累及全身各個(ge) 骨關(guan) 節,使其受到侵蝕硬化,關(guan) 節間隙變窄;脊柱的強直也可能從(cong) 腰椎擴展到胸椎甚至頸椎,導致脊柱完全僵硬和畸形,在X線檢查中出現典型的“竹節樣脊柱”的表現。

  盡管強直性脊柱炎無法根治,但隻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就能夠大大減少疾病帶來的困擾。目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針對性目標是緩解症狀、恢複軀體(ti) 功能、防止關(guan) 節損傷(shang) 和並發症,提高生活質量。

  對於(yu) 治療,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了解和配合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站立時應盡量保持挺胸、收腹,雙眼平視前方;坐位時應保持胸部直立;睡稍硬的床墊,仰臥平躺,並且使用較低的枕頭;吸煙的患者需要戒煙,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在藥物治療方麵,非甾體(ti) 類消炎藥可以消炎止痛、減輕僵硬和肌肉痙攣;生物製劑如腫瘤壞死抑製劑、白介素-6抑製劑等可以控製炎症進展;免疫抑製劑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對外周關(guan) 節炎症有效。此外,部分中藥也有很好的效果。

  具體(ti) 來說,對於(yu) 早期患者,臨(lin) 床上常應用非甾體(ti) 類抗炎藥作為(wei) 控製強直性脊柱炎症狀的一線藥物,以改善腰背部疼痛和晨僵的症狀,減輕關(guan) 節腫脹。對於(yu) 病情出現進展的患者,傳(chuan) 統的抗風濕藥物,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能夠減緩疾病進展。而近年來出現的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和克隆抗體(ti) 等一係列生物製劑,在緩解症狀的同時,能夠抑製炎症和病理性骨形成,是延緩疾病進展的有效手段。

  當強直性脊柱炎進展到後期,脊柱和關(guan) 節出現明顯畸形,脊柱後凸彎曲至90度以上時,患者便無法直立,甚至不能行走和平視前方,生活質量受到嚴(yan) 重影響。對於(yu) 這部分患者,則要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外科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手段主要包括兩(liang) 種:髖關(guan) 節置換手術——以人工關(guan) 節替換已經失去功能的髖關(guan) 節;脊柱矯形手術——通過對脊柱進行截骨矯形,使畸形的脊柱恢複正常形態,從(cong) 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規律監測和隨訪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重點。在疾病活動期,每1-3個(ge) 月應隨訪1次;在病情得到緩解後,也需要每3-6個(ge) 月監測1次。通過及早確診、積極治療和規律隨訪,強直性脊柱炎發展為(wei) 嚴(yan) 重畸形駝背的可能性會(hui) 明顯減小,“不死的癌症”並非不可戰勝。(宣武醫院骨科醫師丁浚哲)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