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洞庭湖“補”水“候”鳥

發布時間:2022-11-01 11:0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長沙10月31日電 題:洞庭湖“補”水“候”鳥

  新華社記者史衛燕、李琳海

  隨著天氣轉涼,近日首批越冬候鳥抵達洞庭湖,拉開今年洞庭湖候鳥越冬序幕。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針對今年洞庭湖提前進入枯水位的情況,生態保護部門正積極開展生態補水,科學調控水位,並加大保護執法力度,為(wei) 即將來湖區越冬的候鳥“大軍(jun) ”做好準備。

  洞庭湖水草繁茂,魚類資源豐(feng) 富,每年有數十萬(wan) 隻候鳥在此棲息,包含湖南東(dong) 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南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國際重要濕地。

  湖南東(dong) 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鴻介紹,目前還未到越冬候鳥飛抵高峰期,第一批抵達的候鳥數量不多,已發現灰鶴、豆雁、斑嘴鴨、反嘴鷸等多種候鳥。按照往年經驗,還有大批候鳥將緊隨其後到達。

  位於(yu) 湖南東(dong) 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大小西湖是洞庭湖候鳥棲息最集中的區域之一,記者在此采訪時,就看到天鵝、白琵鷺、灰鶴等珍稀鳥類在一塊不大的水域集中棲息。與(yu) 大小西湖一堤之隔就是人工調蓄性湖泊采桑湖,此時兩(liang) 湖之間的閘門已打開,麵積約一萬(wan) 畝(mu) 的采桑湖向大小西湖緊急生態補水。

  湖南南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三聯洲,在附近一片幹旱的湖洲中難得地保留了一塊濕地,黑天鵝、青頭潛鴨、綠頭鴨等候鳥雲(yun) 集,悠然棲息。

  “被稱為(wei) ‘鳥中大熊貓’的青頭潛鴨僅(jin) 在三聯洲就有20多隻,比去年在此發現的更多。”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沅江市管理局局長吳景軍(jun) 說。

  通過修築保水設施、恢複沉水植被等,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沅江市管理局在三聯洲修複了洲灘人工濕地3000多畝(mu) ,在今年洞庭湖水位下降的情況下,吸引了比往年更多的候鳥。在管理局工作人員的每日巡邏記錄上,包括三聯洲在內(nei) 的漉湖區域中有斑嘴鴨、蒼鷺、綠頭鴨等,共計1.4萬(wan) 多隻鳥類。

  在西洞庭湖,為(wei) 候鳥“護水”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展開。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保護科科長謝誌輝介紹,西洞庭湖通過濕地保護與(yu) 恢複等項目,在受損的洲灘上建設了碟形湖,擴大了候鳥棲息地,提高了整體(ti) 蓄水保濕能力,形成了蘆葦、苔草、沉水植物等的帶狀分布格局。

  “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些保護與(yu) 恢複措施,吸引眾(zhong) 多候鳥回到洞庭湖棲息越冬。”謝誌輝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