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耀九州 天宮啟程——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升空側記
作為(wei) 三艙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終於(yu) 迎來最後一個(ge) 艙段——夢天實驗艙。
10月31日15時37分,在人們(men) 的目送下,我國低軌運載能力最強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搭載著夢天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直衝(chong) 九霄。
很快,夢天實驗艙將按照預定程序,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交會(hui) 對接;還需要按計劃實施轉位,屆時就會(hui) 與(yu) 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一起,形成三艙“T”字基本構型空間站,從(cong) 而邁出建成空間站的關(guan) 鍵一步。
當天下午,海天相接處,高大挺拔的發射塔架巍然矗立,夢天實驗艙進入發射倒計時。
夢天實驗艙除了是組成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的三個(ge) 艙段之一,也是問天實驗艙之後的第二個(ge) 科學實驗艙,由工作艙、載荷艙、貨物氣閘艙和資源艙組成,艙體(ti) 全長17.88米,直徑4.2米,起飛重量約23噸,主要用於(yu) 開展空間科學與(yu) 應用實驗。
據夢天實驗艙抓總研製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專(zhuan) 家介紹,和問天實驗艙相比,夢天實驗艙所配備的貨物氣閘艙,不再供航天員出艙使用,而是專(zhuan) 供貨物出艙。一旦國家太空實驗室建成,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將會(hui) 開展較大規模的科學研究。貨物氣閘艙的應用,將為(wei) 空間站後續更加高效、安全地開展各類艙外科學實驗提供強大支持,進一步提升我國空間站的科學應用能力。
“各號注意,1小時準備!”
14時37分,發射任務01指揮員廖國瑞的口令響徹發射場區。遠遠望去,超大整流罩上印製的五星紅旗圖案和“中國載人航天”6個(ge) 藍色大字格外醒目。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ye) 、建設航天強國的宏偉(wei) 畫卷在人們(men) 麵前徐徐展開。
為(wei) 了建造太空家園,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走過了30年。
1992年9月21日,黨(dang) 中央確立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hui) 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jue) 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jue) 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為(wei) 了“三步走”戰略,一代代中國人仰望星空,將個(ge) 人夢想和祖國航天事業(ye) 相交會(hui) ,生生不息、奔湧不止。
“各號注意,30分鍾準備!”
15時07分,指顯大屏上,攝像頭傳(chuan) 來長征五號B火箭的各角度畫麵和各項數據。高度可視化、信息化、自動化,是這座中國最年輕航天發射場的鮮明特征,也是空間站建造的強大支撐。
為(wei) 了建造太空家園,文昌航天發射場走過了15年。
2007年8月,為(wei) 推進我國航天事業(ye) 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黨(dang) 中央作出重大戰略決(jue) 策——在海南文昌建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一聲令下,西昌航天人從(cong) “長征”一詞的誕生地出發,踏上了二次創業(ye) 的新征程。
發射場建設以來,這裏的科技人員先後攻克了低溫推進劑大流量加注、煤油液氮降溫、網絡信息係統國產(chan) 自主可控等關(guan) 鍵技術,解決(jue) 了中大型液體(ti) 火箭並行測試發射、單工位適應多型火箭發射、設施設備適應“高溫高濕高鹽霧”和“強降雨強雷暴強台風”環境等現實難題,實現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
“各號注意,15分鍾準備!”
發射時間越來越近,不斷壓迫著人們(men) 緊繃的神經。任務中,文昌航天人做好測試數據的橫向、縱向和聯合複查比對,抓好全過程質量管控。
為(wei) 了建造“太空家園”,文昌航天人走過了兩(liang) 年。
這兩(liang) 年,麵對突破極值的高密度任務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這支隊伍確保疫情防控和航天發射“兩(liang) 個(ge) 萬(wan) 無一失”,奪取空間站建造任務的連戰連捷,向世人展示了中國速度、中國精度和中國高度。
“5、4、3、2、1!點火!”15時37分,烈焰轟鳴、響徹海天,長征五號B火箭猶如一條巨龍,托舉(ju) 著夢天實驗艙一飛衝(chong) 天。
觀禮台上的人群沸騰了,歡呼聲、喝彩聲響成一片。發射場外的航天科普中心、淇水灣沙灘、石頭公園人山人海,人們(men) 揮舞著國旗、高唱著紅歌,舉(ju) 目禮送夢天實驗艙飛向太空。
“中國空間站從(cong) 這裏飛向太空,這是我們(men) 文昌航天人的驕傲!”站在慶賀成功的“大紅屏”前,不少航天工作者表達了滿滿的自豪感。
中國空間站三大艙段都從(cong) 文昌航天發射場飛向太空,使文昌航天發射場贏得了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的美譽。作為(wei) 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場,從(cong)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火箭首飛至今,文昌航天發射場連續實施13次重大任務發射,將包括“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和中國空間站3個(ge) 艙段在內(nei) 的多個(ge) 航天器順利送入太空。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鄧洪勤說:“空間站建造任務百分之百成功發射要求極高,這一成就展現出文昌航天發射場日益重要的作用,也反映了我們(men) 航天發射能力的不斷提高。”
當“天宮”遨遊寰宇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已然走過30周年。伴隨著夢天實驗艙一飛衝(chong) 天,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即將組裝完成。夢耀九州,天宮啟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