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夢天”升空,中國空間站打響收官戰

發布時間:2022-11-01 16:1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章文

  碧海藍天,椰風習(xi) 習(xi) 。10月31日,文昌航天發射場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15時37分,伴隨著01指揮員廖國瑞一聲響亮的點火口令,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壯麗(li) 出征,將空間站夢天實驗艙成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三艙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迎來最後一個(ge) 艙段。

  接下來,夢天實驗艙將與(yu) 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並進行轉位操作。屆時,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在同一平麵形成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從(cong) 而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關(guan) 鍵一步,國家太空實驗室建設即將全麵“竣工”。

  建成後整體(ti) 呈T字構型

  中國空間站名為(wei) “天宮”,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建成後整體(ti) 呈T字構型。曾有航天專(zhuan) 家比喻,中國空間站就像一座三室兩(liang) 廳還帶儲(chu) 藏間的“豪宅”。“三室”指天和核心艙以及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兩(liang) 廳”則是指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

  此次發射的夢天實驗艙,是中國天宮空間站三艙T字構型組合體(ti) 的最後一個(ge) 部分,由工作艙、貨物氣閘艙、載荷艙、資源艙四個(ge) 艙段組成,艙體(ti) 全長17.88米,直徑4.2米,發射質量約23噸,主要用於(yu) 開展空間科學與(yu) 應用實驗。

  據負責夢天實驗艙抓總研製的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站係統副總師柏合民介紹,空間站大量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由天和核心艙與(yu) 問天實驗艙承擔,所以夢天實驗艙工作艙不需要部署睡眠區、衛生間等生活設施,因而有充足的空間部署科學實驗設施,“夢天實驗艙稱得上是‘空間站在軌科學實驗工作的核心載體(ti) ’”。

  柏合民說,按照空間站“1+1+1=1”的核心設計理念,三艙最終實現控製、能源、信息、環境等功能的並網管理,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推動我國空間科學研究與(yu) 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問天實驗艙主要麵向空間生命科學與(yu) 生物技術研究,夢天實驗艙則主要麵向微重力科學研究。”空間應用係統副總師、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劉國寧告訴記者,通過夢天實驗艙攜帶的8個(ge) 科學實驗櫃,能夠在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ti) 物理與(yu) 燃燒科學等方向開展相關(guan) 的科學和應用研究,預期能夠做出具有國際水平的科學成果。目前,在相關(guan) 研究方向已規劃安排了約40項科學實驗項目。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除了艙內(nei) 科學實驗櫃之外,夢天實驗艙還配置有兩(liang) 塊可在軌展開的暴露載荷實驗平台,進一步增強了空間站的載荷支持能力。這些實驗機櫃不僅(jin) 數量繁多,種類也各不相同,未來飛行乘組中將增加載荷專(zhuan) 家和工程師,他們(men) 將更高效地使用空間站的各類實驗機櫃。

  為(wei) 了最大化實現艙外試驗支持能力,夢天實驗艙艙外還配置有37個(ge) 載荷安裝工位,可為(wei) 各類科學實驗載荷提供機、電、熱、信息方麵的能力支持,確保它們(men) 在太空環境下開展各類實驗。

  三艙係統統一

  繼“天和”“問天”之後,“夢天”一旦轉位對接並完成係統集成,將使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再次產(chan) 生質的飛躍。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係統副總設計師劉剛介紹,天宮空間站突出強調空間站三個(ge) 艙段的係統統一。艙外活動有雙氣閘艙備份,姿軌控有“天和”和“問天”備份,“夢天”也可在關(guan) 鍵功能方麵進行備份;三艙分布在同一平麵,還能保證太陽翼不發生遮擋問題。通過3次發射分步實施,空間站建成後規模達百噸級(含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適度規模的條件下可以取得較高的研製效益,獲得高效率的資源利用和更強的係統冗餘(yu) 。

  “夢天”對接轉位後,將用一周左右時間把自身資源融入空間站組合體(ti) ,與(yu) 空間站其他兩(liang) 艙實現控製、能源、信息、環境等功能的並網管理。屆時,空間站將完成繼“問天”組裝後再一次係統集成。

  係統集成後,三艙為(wei) 航天員提供的生活、工作環境可以實現統一管理。三艙組合體(ti) 密封空間連通,形成完整的空氣循環,空氣壓力、成分及溫濕度都能得到統一控製,並隨著空氣流動均勻化,可讓航天員在各艙段內(nei) 都處於(yu) 適宜的環境中。

  通過係統集成,可以實現對各艙段內(nei) 設備按需調配和重構,在控製係統和機械臂應用等方麵也都會(hui) 有不同程度的改變,這都得益於(yu) 我國空間站超前的係統設計。

  “此外,為(wei) 兼顧到組合體(ti) 構型,我們(men) 確保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的尺寸、質量特性大體(ti) 一致,從(cong) 而獲得整體(ti) 構型下較好的動力學特性,而且從(cong) 布局上都采用了工作艙—氣閘艙—資源艙的順序。這一設計,可在實驗艙出現緊急情況時及時與(yu) 其他艙段隔離,確保空間站在軌穩定運行。”劉剛說。

  “三步走”即將完成

  從(cong) “一”字構型,到L字構型,再到T字構型,這幾個(ge) 看似簡單的符號,凝結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的心血。今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決(jue) 戰決(jue) 勝之年,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

  按照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夢天實驗艙的成功發射標誌著“第三步”即將完成。後續,我國空間站將轉入為(wei) 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初步計劃每年發射兩(liang) 艘載人飛船和兩(liang) 艘貨運飛船。同時,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並考慮研發空間站擴展艙段,進一步提升工程綜合能力和技術水平。

  從(cong) “天和”到“問天”再到“夢天”,中國空間站三大艙段都從(cong) 文昌航天發射場飛向太空,使得文昌航天發射場贏得了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的美譽。

  “中國空間站從(cong) 這裏飛向太空,這是航天人的驕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鄧洪勤說,“空間站建造任務百分之百成功發射要求極高,這一成就展現出文昌航天發射場日益重要的作用,也反映了我們(men) 航天發射能力的不斷提高。”

  夢圓航天,正當其時。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