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昆曲舞蹈跨界融合,“紅樓”再添別樣魅力

發布時間:2022-11-01 16:13:00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昆劇《紅樓夢》是北方昆曲劇院的巔峰之作,曾榮獲“文華大獎”並常演不衰。今年正逢建院65周年,作為(wei) 對經典的延續,北昆又將醞釀多年的原創昆劇《曹雪芹》搬上了舞台。該劇敏銳地捕捉到昆曲與(yu) 曹雪芹的藝術創作在審美上的共通性,將昆曲優(you) 美雅致的唱腔曲風和舞蹈跨界融合,在展現出曹雪芹深邃思想的同時,賦予“紅樓”題材別樣的舞台魅力。

  曹雪芹的一生坎坷困頓而又光輝燦爛,如何選擇昆劇切入的角度,是創作中首先需要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編劇吳蓓、王焱在劇本寫(xie) 作之初,不僅(jin) 研讀了大量關(guan) 於(yu) 曹雪芹的文獻資料及其作品,還聽取了包括曹雪芹研究會(hui) 專(zhuan) 家在內(nei) 的諸多意見和建議。

  大量素材的積累和篩選,讓劇情最終鎖定於(yu) 曹雪芹後半生在北京西山的生活經曆,這也是北昆對北京題材的一次挖掘和開拓。全劇分為(wei) “隱西山”“憶紅樓”“繪紙鳶”“逝香山”四幕,以身世為(wei) 引、作品為(wei) 線,塑造了一位博學多才、曆經坎坷、濟世愛民的文學巨匠形象。

  在“憶紅樓”這一幕中,總導演吳蓓運用了“戲中戲”的戲劇手法,讓寶黛釵等經典形象與(yu) 曹雪芹同台亮相,也將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傾(qing) 注的思想感情體(ti) 現了出來。這一次,舞台上的賈寶玉已經不僅(jin) 僅(jin) 是戲中人,更是曹雪芹的精神投射,作者與(yu) 其筆下人物的情感勾連在這一幕中體(ti) 現得淋漓盡致。此外,昆劇《紅樓夢》中一些觀眾(zhong) 特別喜愛的經典唱段,也通過“戲中戲”的構建在《曹雪芹》中得以重現,這對北昆的忠實戲迷來說可算是一個(ge) 小小的驚喜。

  很少有人知道,曹雪芹的才華不僅(jin) 體(ti) 現在文學創作上,他還是一位紮風箏的高手。他曾編寫(xie) 過一本《廢藝齋集稿》,裏麵詳細記載了紮風箏、篆刻、印染等八種手藝,目的是為(wei) 了幫助身邊那些貧困的百姓掌握一門謀生的技能。昆劇《曹雪芹》將其這一段人生經曆也搬上了舞台,既體(ti) 現出他扶危救困的濟世之心,也向觀眾(zhong) 進一步揭示了《紅樓夢》締造者的精神世界。正是因為(wei) 曹雪芹選擇了“與(yu) 山人同呼吸共命運”的生活方式,才使得他的作品飽含對天下蒼生的悲憫之心。

  在肢體(ti) 語言上,昆劇《曹雪芹》打破了戲曲固有的程式性身段,大膽借鑒了民族舞、古典舞的抒情元素,來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在音樂(le) 上融入了交響樂(le) 的元素,增強了音樂(le) 的厚重感,更好地渲染出情感張力。再加上唯美而寫(xie) 意的舞美燈光,整台演出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其實,昆曲本就是載歌載舞的藝術,但《曹雪芹》裏的歌舞又有所不同,除了演唱曲牌,念白更多的是大量吟誦,而劇中的舞蹈不僅(jin) 僅(jin) 體(ti) 現形體(ti) 美,更具有語言性,能夠將人物心理和情感表達得更加到位。

  《曹雪芹》由國家一級演員袁國良領銜,青年演員馬靖、翁佳慧、朱冰貞、張歡等聯袂主演。為(wei) 了適應該劇跨界融合的創新表達,這些戲曲演員們(men) 勇於(yu) 突破,嚐試以更加豐(feng) 富的表演手段為(wei) 昆曲增色,無論是序曲中空靈浪漫的獨舞,還是尾聲處化作漫天紅葉的群舞,都讓觀眾(zhong) 收獲了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也使得該劇的舞台呈現既有傳(chuan) 統韻味又有現代表達。

  (記者 李俐 方非)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