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湖,追逐最亮的星
核心閱讀
每當夜幕降臨(lin) ,浩瀚戈壁星河燦爛,光學望遠鏡靜靜矗立,捕捉宇宙訊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位於(yu)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冷湖天文觀測基地成為(wei) 東(dong) 半球優(you) 質天文台理想選址地。依托天文觀測基地,昔日戈壁上的荒涼小鎮正在成為(wei) 匯聚“追星人”的天文小鎮。
柴達木盆地西北部,戈壁灘飛沙走礫、雅丹地貌形態各異……這裏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鎮,也被稱為(wei) “最像火星的地方”。
2021年8月18日,《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震驚學界,中國科學家找到一個(ge) 可與(yu) 世界頂尖天文台址比肩的潛在天文觀測點——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幹旱的氣候、璀璨的星空、極佳的視寧度……戈壁灘上這座荒涼的小鎮,朝著建設國際一流天文觀測基地的目標大步邁進。
戈壁小鎮發展星空旅遊
風卷流沙,猛烈地掠過315國道,車子正駛向“火星一號公路”,在風蝕雅丹地貌群的砂石路上顛簸了整整4個(ge) 小時,記者終於(yu) 來到了冷湖鎮。
冷湖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園區管理委員會(hui) 黨(dang) 組副書(shu) 記田才讓已在等候。“歡迎你到冷湖來看星星。”他熱情地握住記者的手,“別看這裏荒涼,可是我們(men) 建設天文觀測基地的‘心頭愛’!”
上世紀50年代,冷湖因石油資源而繁榮,曾聚集10萬(wan) 多名采油工人。然而隨著資源枯竭,這座戈壁灘上的小鎮重歸沉靜。地處偏遠、氣候幹旱、居民較少,再加上方圓百餘(yu) 公裏都是雅丹地貌,“荒涼”一度成為(wei) 冷湖鎮的標簽。
2017年,開上車、帶著帳篷和幹糧,田才讓和同事們(men) 在茫茫戈壁中跋涉,尋找當地發展的機會(hui) 。田才讓回憶:“一天晚上,大夥(huo) 迷路了,隻能在原地搭帳篷,等日出後出發,可就在半夜,我們(men) 都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星光不負趕路人,浩瀚戈壁上星河燦爛,‘手可摘星辰’說的就是眼前景象。”
地上一片荒涼,何不就做“天上的文章”?回到鎮上,田才讓就聽說中國科學院的天文學專(zhuan) 家鄧李才正在德令哈市的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他便帶著開發冷湖地區星空旅遊的新想法,馬不停蹄地趕到德令哈。
而此時的鄧李才,正為(wei) 一個(ge) 光學望遠鏡項目選址而焦慮:“從(cong) 四川稻城,到西藏阿裏,再到新疆慕士塔格峰,我們(men) 為(wei) 選址四處奔波,但結果都不理想。”就在鄧李才一籌莫展之際,田才讓找上了門。鄧李才決(jue) 定到冷湖實地看一看。
每年可觀測時間達300天
與(yu) 射電望遠鏡相比,大型光學望遠鏡技術要求更苛刻、造價(jia) 更高,建設難度最大的並非隻是望遠鏡本身,而是合適的台址。
由於(yu) 大型光學望遠鏡對環境要求近乎苛刻,比如晴夜數、天光背景亮度、視寧度等,所以優(you) 質的光學觀測台址是稀缺資源。此前國際優(you) 質的大型光學望遠鏡幾乎都集中在西半球。
2018年1月,鄧李才帶領團隊和田才讓在冷湖的賽什騰山開始了實地監測。他們(men) 驚喜地發現,冷湖台址區域每年可觀測時間達300天,可沉降水汽柱也遠優(you) 於(yu) 其他地區的大型光學天文台。
然而,賽什騰台址質量監測數據有多驚豔,獲取數據的曆程就有多不易。“當時的賽什騰山還沒有開發過,連一條路都沒有。缺氧、積雪、碎石,都給攀爬帶來極大的挑戰。大夥(huo) 背著幾十公斤重的監測儀(yi) 器,隻能手腳並用地爬上去,餓了大餅就榨菜、累了找地兒(er) 一躺。”鄧李才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關(guan) 鍵參數采樣結果顯示,冷湖天文觀測基地的視寧度統計中值隻有0.75角秒。“視寧度代表了大氣抖動對望遠鏡觀測星象造成的模糊程度,其數值越小,代表觀測效果越好,0.75角秒的視寧度中值,意味著冷湖天文觀測基地與(yu) 國際最佳台址同期數據大致相同。”鄧李才自豪地說,“冷湖所在的經度區域尚屬世界大型光學望遠鏡的空白區,由於(yu) 天文觀測常需要接力觀測,隨著冷湖天文觀測基地的建設,這裏將成為(wei) 國際光學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也將成為(wei) 探索宇宙奧秘、培育原創性科學成果的重要策源地。”
冷湖跑出“熱”速度
從(cong) 賽什騰山山腳下,駕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向山頂行駛,一旁的工人正在抓緊碾壓路床、穩定碎石。同行的中科院國家天文台懷柔太陽觀測基地主任鄧元勇介紹:“一個(ge) 天文觀測基地從(cong) 選址到運行,一般用上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很正常,但冷湖天文觀測基地隻用了短短4年時間就建成了。”
鄧元勇介紹:“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分為(wei) 4400米、4000米、3800米這3個(ge) 海拔高度進行建設,每一層級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最高的4400米處主要用於(yu) 天文觀測;4000米以上的地方,規劃若幹科學項目,大部分都尚處建設階段;3800米處的望遠鏡將兼具科研與(yu) 科普功能,供天文愛好者們(men) 體(ti) 驗真實的天文觀測;而海拔2700米的冷湖鎮附近還規劃了麵向大眾(zhong) 進行天文科普教育的設施。”
去年底,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青海省科技廳、青海省海西州政府簽署共建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合作協議,各方將在青海冷湖地區共同打造國際一流天文觀測基地。昔日荒涼的冷湖也跑出了“熱”速度:截至目前,冷湖天文觀測基地累計落地9個(ge) 光學天文望遠鏡項目,總投資近20億(yi) 元。
田才讓介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將於(yu) 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到時候,在暗夜保護核心區內(nei) ,光源種類和亮度都將得到嚴(yan) 格控製,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應當低於(yu) 水平線向下30度,在暗夜保護緩衝(chong) 區,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都將控製在水平線。“我們(men) 要全力保護這些‘大家夥(huo) ’,讓科學家們(men) 都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dong) 西。”
談笑間,暮色漫上山頂。記者一回頭,發現此刻天地浩茫、星河燦爛,一個(ge) 個(ge) 望遠鏡靜靜矗立,傾(qing) 聽來自宇宙深處的訊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