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夢天實驗艙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 最“強有力”的太空“握手” 如何確保成功?

發布時間:2022-11-02 15:21: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北京時間11月1日淩晨4點27分,夢天實驗艙與(yu) 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太空握手”,這可是一場長長久久的相握,整個(ge) 交會(hui) 對接過程曆時大約13小時。夢天入列,標誌著我們(men) 組建中國空間站的“最後一塊積木”已經就位。回顧整個(ge) 過程,雖然太空中航天器的交會(hui) 對接我們(men) 已經完全不陌生了,但是這一次的看點在於(yu) ,這是到目前為(wei) 止,23噸的夢天與(yu) 60噸的組合體(ti) 進行的最“強有力”的一次對接。

  夢天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的交會(hui) 對接,重量如此之大,控製難度顯然也增大,怎麽(me) 確保交會(hui) 對接成功?接下來,為(wei) 什麽(me) 不能馬上進行太空轉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太空轉位的難點在哪?又將怎樣平穩實現轉位呢?

  動畫演示夢天艙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交會(hui) 對接過程

  夢天實驗艙在發射前,空間站組合體(ti) 就已經完成了一次180度的調頭,前向對接口朝向了夢天艙趕上來的方向。夢天實驗艙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進行交會(hui) 對接,必須得在同一軌道高度。

  此後,夢天實驗艙采取“追”空間站組合體(ti) 的方式進行交會(hui) 對接,它們(men) 之間的距離也不斷縮短,當夢天艙距離空間站5公裏時,進入全自主交會(hui) 對接。最後通過對接機構,夢天實驗艙和空間站組合體(ti) 牢牢抓在一起並鎖緊,完成對接。

  接下來,夢天實驗艙的太陽翼全部展開。

  和問天實驗艙一樣,夢天艙的柔性太陽翼分兩(liang) 次展開,在夢天艙發射入軌後先展開一部分,和空間站對接後再全部展開。這是為(wei) 了保證夢天實驗艙和空間站組合體(ti) 交會(hui) 對接的時候,對整個(ge) 艙體(ti) 姿態的擾動最小,所以采用了二次展開的技術。

  夢天實驗艙後續將按計劃實施轉位 轉位前需進行一係列準備工作

  夢天實驗艙接下來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轉位。它將從(cong) 天和核心艙的前向對接口,平麵轉位90度,轉向永久停泊口。 關(guan) 於(yu) 轉向任務實施的時間,科研人員透露,計劃在11月3日進行。 為(wei) 什麽(me) 不在對接後馬上進行轉位呢?因為(wei) 轉位前還需要進行一係列的確認,包括飛行器狀態、組合體(ti) 狀態、執行任務的設備狀態等等,這就需要一定時間和準備程序。這其中,有哪些步驟比較關(guan) 鍵?來聽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係統副總設計師羅文成的介紹↓

  轉位如“四兩(liang) 撥千斤” 如何平穩進行?

  空間站“四艙”組合體(ti) 總重量超過60噸,夢天實驗艙也有20多噸。但是,連接這兩(liang) 個(ge) 龐然大物的轉位機構隻有100多公斤,轉位過程可以說是“四兩(liang) 撥千斤”。轉位的難點在哪裏?如何平穩實現轉位?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係統副總設計師 羅文成:轉位的難點主要有兩(liang) 點,第一點:艙很大,無法做地麵試驗,隻能靠仿真模型來驗證,模型怎麽(me) 建準,是最大的一個(ge) 難點。第二點是轉位過程中如何保證穩定還要保持測控可見。

  轉位過程猶如“四兩(liang) 撥千斤”,如何平穩實現轉位,科研人員做了大量試驗及預案。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係統總體(ti) 設計師 羅超:如果轉臂中間在卡置了怎麽(me) 辦?關(guan) 節如果停在某個(ge) 地方,過不去也回不來,這樣的話對空間站組裝任務來說是一個(ge) 特別巨大的風險。針對這個(ge) 風險,我們(men) 一方麵用機械臂可以來備份接手,另一方麵在軌也要對轉臂進行大量的測試試驗。針對所有的這些可能發生問題的環節,都從(cong) 包括方案設計,包括地麵的測試,包括在軌的測試,還準備了上百種的這種故障預案來應對。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