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聽,跨境電商的“生意經”

發布時間:2022-11-02 15:45: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進出口總值31.1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9%——近日,前三季度外貿數據發布。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wei) 32.0%,拉動GDP增長1.0個(ge) 百分點。中國外貿再次展現韌性與(yu) 活力。

  不過,國際形勢變幻,外貿發展環境日趨複雜,不少外貿人感到“並不輕鬆”。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不久前表示,“外需的增長放緩,是當前外貿麵臨(lin) 的最大不確定性。”

  挑戰之下,一批外貿企業(ye) 借跨境電商發展的“東(dong) 風”開拓國際市場。中國跨境電商也不斷向前邁步:2020年增長25.7%,2021年增長18.6%,今年以來同樣增速可觀。

  “車庫經濟”“懶人經濟”“戶外經濟”,在一些跨境電商平台上,海外買(mai) 家甚至買(mai) 出了不少“新趨勢”和“新氣候”。近日,速賣通總結了今年下半年的“國貨出海趨勢”,發現中國產(chan) 的創意寵物用品、智能小家電在海外火了;露營、垂釣等戶外運動用品銷往了世界各地;熱愛動手的外國人,車庫裏還多了套中國電鑽……

  跨境電商生意如何發掘更多商機?一些從(cong) 業(ye) 者講述了他們(men) 的經曆。

  從(cong) 忐忑到自信:

  一大批小微主體(ti) 成為(wei) 新型貿易的經營者

  一把小小螺絲(si) 刀賣爆全球,年銷200萬(wan) 套。

  故事的主角是中國電動小工具品牌HOTO小猴科技。裝修房子、改造家具、修整花園……由於(yu) 人工費用高昂等原因,不少海外消費者喜歡自己動手維修護理。以電鑽、電鋸、電剪刀為(wei) 代表的電動工具品類,一直是出海的熱門。而小猴科技團隊,則抓住“智能科技家用工具”這一機會(hui) ,進軍(jun) 海外市場。

  2021年初開啟速賣通官方旗艦店運營,是小猴科技品牌出海首站。“心裏其實非常忐忑,不知道海外用戶對產(chan) 品的接受度如何。”小猴科技創始人劉力丹說。商量之後,他們(men) 選擇以調研的方式直接聽聽海外消費者怎麽(me) 說。數千海外用戶參與(yu) 了他們(men) 在速賣通平台上展開的問卷調查,幫他們(men) 找到了發力的三大方向:設計、品質、體(ti) 驗。

  當年的一次大促活動中,小猴科技的智能測距儀(yi) 成為(wei) 銷售“黑馬”,成交上萬(wan) 單,全年單品成交金額突破60萬(wan) 美元。

  這次調研經曆,還讓小猴科技團隊發現,參與(yu) 調查的買(mai) 家大部分都是熱愛科技和互聯網的用戶,受教育程度比較高,有一定的購買(mai) 能力,願意為(wei) 優(you) 質的、體(ti) 驗好的商品買(mai) 單。

  “我們(men) 希望通過不斷創新研發與(yu) 設計,攀上‘微笑曲線’兩(liang) 端,做高附加值產(chan) 品。”劉力丹說。

  用傳(chuan) 統眼光來看,國內(nei) 廠家的生產(chan) 供給和海外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中間“遠隔山海”,難免會(hui) 讓生意人少點底氣,但跨境電商卻能讓二者“麵對麵”溝通起來。

  有電動工具品牌針對韓國女性消費者開發出一公斤內(nei) 的電鑽,重量輕、噪音小、外觀設計也更柔美,女性消費者占比增至30%。有的產(chan) 品因為(wei) 質量過硬、價(jia) 格實惠,客戶直接找上門來,提出批量定製化需求,讓品牌發現更多隱藏商機。還有跨境電商出海品牌甚至直接主打定製時尚產(chan) 品,以印有頭像的棒球、刻有名字的飾品等贏得消費者青睞。

  “企業(ye) 通過打造要素集聚、反應快速的柔性供應鏈,更好滿足了海外消費者個(ge) 性化、定製化的需求。”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說,“跨境電商大幅降低國際貿易專(zhuan) 業(ye) 化門檻,使一大批不會(hui) 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主體(ti) 成為(wei) 新型貿易的經營者。”

  從(cong) 代工到品牌:

  海外市場成為(wei) 品牌突圍的重要突破口

  烹飪“巧手”空氣炸鍋、清潔利器洗地機、宅家幫手咖啡機……智能小家電依然“火爆”跨境電商。今年僅(jin) 7月單月,速賣通上智能家電在海外的出貨量增長150%。

  HiBREW是近幾年在跨境電商平台脫穎而出的中國咖啡機品牌。他們(men) 在咖啡機上開發了多膠囊通用係統,不僅(jin) 適配多種品牌的咖啡膠囊,還能使用咖啡粉,在海外用戶中廣受歡迎。但同時,HiBREW也是“從(cong) 代工到品牌”的典型樣本。

  “當初工作的企業(ye) 大部分時候都是給意大利企業(ye) 做代工,我們(men) 在這個(ge) 過程中逐漸掌握了技術,也發現了一些問題。”Hibrew創始人曾秋平說。他在十幾年前第一次接觸膠囊咖啡機,那時國內(nei) 幾乎沒有生產(chan) 研發膠囊咖啡機的民營企業(ye) 。靠著一點一點的“笨功夫”,他們(men) 不僅(jin) 實現了技術升級,還打造出了差異化產(chan) 品,成功銷往海外。

  憑借優(you) 性能、高顏值、小體(ti) 積等優(you) 勢,不少中國產(chan) 小家電產(chan) 品在跨境電商平台上快速走紅,背後則是一批中國小家電企業(ye) 集體(ti) 推動自主品牌出海探路。

  不少行業(ye) 觀察者認為(wei) ,長期以來,中國小家電企業(ye) 做代工的比較多,自主品牌相對較少,競爭(zheng) 力也相對較弱。但最近幾年,伴隨消費環境和理念的變化,企業(ye) 更加重視自主研發,國內(nei) 小家電市場迎來較快發展,海外市場成為(wei) 品牌突圍的重要突破口。

  數據顯示,過去3年亞(ya) 馬遜上中國珠三角、長三角、海西經濟區等區域的品牌型賣家均實現了2-3倍的增長;而在華北、中西部地區,品牌型賣家的數量增長了5倍。

  亞(ya) 馬遜中國副總裁彭嘉屺說:“不少中國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的賣家,在研發設計、產(chan) 品創新、品牌打造、全球拓展等方麵展現出極大的潛力和活力。”

  “跨境電商能夠直接麵對終端消費者,這有助於(yu) 中國的中小微企業(ye) 建立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產(chan) 品質量,形成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王受文表示。

  拿中國第一個(ge) 跨境電商綜試區所在地浙江杭州來說,7年來培育電商賣家4.9萬(wan) 家,海外注冊(ce) 商標超過2000個(ge) ,領軍(jun) 企業(ye) 價(jia) 值超過1億(yi) 美元以上的有23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1000億(yi) 元。

  從(cong) 優(you) 質產(chan) 品到穩定服務:

  更多中國“尖貨”出海有望加速

  一根釣線可以牽起產(chan) 業(ye) 鏈,匯聚產(chan) 業(ye) 集群。中國是漁具出口大國,背靠產(chan) 品優(you) 勢,跨境電商的生意怎麽(me) 做?

  2013年,山東(dong) 小夥(huo) 時洪祥剛大學畢業(ye) 兩(liang) 年,毅然放棄高薪外企工作,一頭紮進漁具跨境生意中,“我一定要去試一試,看看它到底是個(ge) 什麽(me) 結果。”

  9年後,他把中國漁具遠銷至全球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公司杭州漁獵科技年營業(ye) 額達數千萬(wan) 元。

  時洪祥和團隊長期研究漁具,在產(chan) 品方麵不斷調試、優(you) 化以把控質量。同時,他們(men) 還發現,產(chan) 品的穩定輸出不僅(jin) 靠產(chan) 品質量,還要有完整的供應鏈和履約能力。比如,通過入駐海外倉(cang) ,大大提升了物流速度和經營效益。“目前跨境發貨10-60天,海外倉(cang) 發貨約3-7天,我們(men) 一般會(hui) 做三個(ge) 月的庫存備貨。”時洪祥說。

  物流時效曾是跨境電商的一大痛點,而隨著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能夠體(ti) 驗到來自中國品牌的穩定服務,也更願意為(wei) 中國產(chan) 品買(mai) 單。

  不少跨境電商企業(ye) 已切身體(ti) 會(hui) 了這種轉變。過去,企業(ye) 產(chan) 品抵達海外用戶平均時效為(wei) 15-20天,入駐海外倉(cang) 後,提升到了5天以內(nei) 。某跨境電商企業(ye) 負責人說,“不可思議,這麽(me) 快就到了。甚至留言說2天、3天到貨的客戶也有,商品評論區馬上變了樣。”

  以戶外用品來說,疫情背景下,各國消費者露營熱情持續走高。速賣通上,戶外露營用品連續3年增速超50%。

  海關(guan) 總署綜合業(ye) 務司司長金海介紹,今年1-8月,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和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cang) 貿易增長迅速,下半年以來兩(liang) 類貿易方式增幅超過60%。

  未來,海外消費者還可以期待更加優(you) 質的中國跨境電商服務。近日印發的《支持外貿穩定發展若幹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出台進一步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出台便利跨境電商出口退換貨的稅收政策。

  對於(yu) 做跨境電商這件事兒(er) ,企業(ye) 、地方有積極性,國家層麵也高度重視。為(wei) 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的潛力,中國先後六批批準設立了132個(ge) 跨境電商綜試區,已覆蓋全國30個(ge) 省區市。據了解,近期,中國還將再新增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更多中國“尖貨”出海有望加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