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戲曲進校園 讓梁山燈戲綻放青春光彩

發布時間:2022-11-02 16:25: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濃縮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它的傳(chuan) 承和發展,既需要老一輩藝人的執著與(yu) 堅守,也需要年青一代的繼承與(yu) 創新。為(wei) 傳(chuan) 承、保護、發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梁山燈戲,重慶市梁平區大力實施“戲曲進校園”,讓這一優(you) 秀民間文化藝術根植校園文化沃土,營造了學校師生、家長乃至全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參與(yu) 梁山燈戲傳(chuan) 承發展的良好氛圍,為(wei) 推動梁山燈戲薪火相傳(chuan) 、繁榮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走進校園

  讓梁山燈戲煥發活力

  梁山燈戲是全國稀有劇種之一,起源於(yu) 明正德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因其起源於(yu) 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區),所以稱之為(wei) “梁山燈戲”。梁山燈戲表演采用方言,唱詞通俗自然,生動活潑,極富生活氣息。由於(yu) 其娛樂(le) 性很強,情節誇張,矛盾突出,嬉鬧詼諧,所以演員表演起來往往動作誇張,帶有舞蹈的特性,深受當地群眾(zhong) 的喜愛。2006年,梁山燈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近年來,梁山燈戲的傳(chuan) 承麵臨(lin) 一些難題,其中後繼人才缺乏、觀眾(zhong) 群萎縮是主要困境之一。梁平區把“戲曲進校園”作為(wei) 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整合區教委等部門資源,廣泛凝聚戲曲進校園工作合力。據悉,梁平區現已搭建起戲曲進校園、青少年四點半課堂、燈戲課間操等梁山燈戲的普及、展演和交流平台,還利用梁平區耕春節、曬秋節等節會(hui) 活動向廣大市民和遊客展演,讓梁山燈戲煥發活力。

  據介紹,在梁平區委宣傳(chuan) 部牽頭下,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hui) 、區教委聯合在轄區多所學校開設梁山燈戲課程,邀請梁山燈戲國家級、市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等進校園開展戲曲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編印校本教材《梁山燈戲》,將傳(chuan) 統燈戲文化與(yu) 音樂(le) 教學有效結合;進行基本功訓練和劇目重新編排,加強對梁山燈戲的技藝掌握、精神傳(chuan) 承,現已建成西苑小學等梁山燈戲教育實驗基地13個(ge) ,推進梁山燈戲在中小學生中的學習(xi) 和傳(chuan) 承。

  “‘戲曲進校園’讓師生近距離接觸到戲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熏陶,激發了師生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情。” 梁平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說。

  點麵結合

  讓藝術融入校園生活

  近日,隨著課間操鈴聲響起,梁平區泰和小學數千名學生跟著音樂(le) 做起了“梁山燈戲少兒(er) 廣播體(ti) 操”,梁山燈戲特有的“嬉笑鬧”“扭拽跳”在孩子們(men) 的一伸一展中得到展現和傳(chuan) 承。

  “嬉笑鬧”“扭拽跳”是梁山燈戲的獨特藝術魅力,但如何將其融入校園生活卻並不容易。“學校在推廣梁山燈戲的時候遇到了不少困難。”梁平區泰和小學教師易小琴表示,經過多方研討,最後通過抓取梁山燈戲的精髓和重點,將其編排成課間操,潛移默化地影響和熏陶孩子們(men) 。

  “梁山燈戲少兒(er) 廣播體(ti) 操”是梁平區文化館和區文保中心邀請非遺項目梁山燈戲的國家級、市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共同指導打造完成的。該體(ti) 操把梁山燈戲的元素融入課間操中,音樂(le) 伴奏加入了梁山燈戲最有特色的“胖筒筒”樂(le) 器,舞蹈動作和唱詞融入了梁山燈戲的藝術特點“扭拽跳”“嬉笑鬧”,讓古老非遺最大限度融入廣播體(ti) 操中。

  梁山燈戲重慶市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彭雪蓮表示,學校在傳(chuan) 承梁山燈戲的過程中,特別注意點和麵的結合。在點上,梁山燈戲是小戲,一般演出隻有三四個(ge) 人,學校每周固定時間,由學校燈戲組對相關(guan) 學生進行劇目排練;在麵上,把梁山燈戲編成了課間操,每天第二節課下課後,梁山燈戲的旋律就會(hui) 響徹學校,讓學生在強健筋骨的同時,體(ti) 驗梁山燈戲的獨特魅力。

  據悉,接下來,梁平區將在全區青少年中推廣“梁山燈戲少兒(er) 廣播體(ti) 操”,讓更多的人參與(yu) 到梁山燈戲的傳(chuan) 承中。

  校園“三進”

  構建常態化運行機製

  梁平區實施戲曲進校園活動由來已久,成效顯著。2019年7月,梁平區文化館指導梁平區西苑小學排演的梁山燈戲在第23屆中國少兒(er) 戲曲小梅花薈萃集體(ti) 節目競演中大放異彩,榮獲原創類“最佳集體(ti) 節目”榮譽。那次參賽的西苑小學10餘(yu) 年來一直致力於(yu) 梁山燈戲傳(chuan) 承和發展。該校通過創編梁山燈戲教材、編排燈戲課間操等,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接觸到梁山燈戲、了解梁山燈戲,感受戲曲魅力。2004年,該校被評為(wei) 縣級梁山燈戲教育實驗基地,2016年被評為(wei) 市級梁山燈戲教育實驗基地。2018年,該校編排的梁山燈戲《柚子熟了》獲得“戲曲進校園”首屆重慶市中小學戲曲小梅花展演活動小學組一等獎、最佳展演節目獎。

  據悉,梁平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梁山燈戲振興(xing) 和創新發展,以梁山燈戲進校園為(wei) 突破口,探索出“梁山燈戲知識普及進課堂、燈戲劇目創排進校園、燈戲文化弘揚進社會(hui) ”“三進”做法,構建起燈戲進校園常態化的運行體(ti) 製和工作機製,解決(jue) 了梁山燈戲藝術普及實效性和創新發展原動力問題。

  實踐證明,進校園開創了燈戲傳(chuan) 承新局麵,夯實了梁山燈戲項目、傳(chuan) 承人、傳(chuan) 承基地“三位一體(ti) ”的傳(chuan) 承發展根基。“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大力實施梁山燈戲振興(xing) 計劃,利用職業(ye) 技術學校加強人才培養(yang) ,與(yu) 專(zhuan) 業(ye) 院團加強合作推進梁山燈戲劇目創作與(yu) 演出,改革梁山燈戲伴奏音樂(le) 配器促使其更符合現代審美需求,同時廣泛開展戲曲進校園、送文化下鄉(xiang) 等活動,讓梁山燈戲‘唱’起來、‘傳(chuan) ’下去。”重慶市梁平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張湧表示。(李佳霖)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