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
【聚焦中國式現代化①】
開欄的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等重大問題,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
未來五年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guan) 鍵時期。站在新起點、邁上新征程,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yi) 和中國特色?怎樣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從(cong) 今日起,智庫版開設專(zhuan) 欄,邀請專(zhuan) 家學者就此進行闡釋分析。
主持人: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
本期嘉賓:
張占斌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
楊明偉(wei) 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局長、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張樹華 中國政治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兼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
李誌軍(jun)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政治理論教研室副主任
一以貫之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
光明智庫: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請結合近代以來世界各國對現代化的探索曆程,談談“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yi) 。
張占斌:一般認為(wei)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hui) 從(cong)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向工業(ye) 社會(hui) 和更高階段的轉型變遷,是不斷探索人的發展和人類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過程。西方工業(ye) 革命以來,各國都進行了現代化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既有體(ti) 現現代化共同特征的一般性,比如對工業(ye) 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法治化等的追求,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特殊性。其中,最大的特殊性在於(yu)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誕生以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都是為(wei) 了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一以貫之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從(cong) 第一個(ge) 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從(cong) 總體(ti) 小康到全麵小康,從(cong) “四個(ge) 現代化”到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黨(dang) 的領導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找到了馬克思主義(yi) 指導思想,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探索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路徑,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裝上了強勁有力的動力引擎,令其擁有了馳而不息的力量源泉。
楊明偉(wei)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很快選擇了走向現代化的道路,這條道路最初也是以工業(ye) 化為(wei) 引領的,到20世紀60年代豐(feng) 富為(wei) 以工業(ye) 、農(nong) 業(ye) 、國防、科學技術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四個(ge) 現代化”目標。中國對現代化的探索,始終基於(yu) 自身國情,以辦好自己的事情為(wei) 前提,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wei) 方向,同時為(wei) 世界文明作出應有貢獻。
從(cong) 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追求可以看出,它首先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的現代化,同時也是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努力為(wei) 人類和平與(yu) 發展作出貢獻的現代化。這樣的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為(wei) 人類走向現代化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李誌軍(jun) :中國式現代化,根植於(yu) 具有5000年文明傳(chuan) 承的中華大地,賡續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血脈,凝結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的偉(wei) 大創造,是一條富有鮮明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道路。正因為(wei) 我們(men) 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現代化進程中才表現出“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打破了對西方現代化道路的“路徑依賴”,破解了東(dong) 方經濟文化落後國家如何堅持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的曆史難題。
中國式現代化,源於(yu) 對西方現代化的積極揚棄,源於(yu) 對蘇聯現代化的深刻反思,是對西方現代化構成比較優(you) 勢的現代化。它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wei) 中心的現代化、兩(liang) 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yi) 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開辟了後發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嶄新道路,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紮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
光明智庫: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集中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請就此談談您的理解。
張樹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眾(zhong) 主體(ti) 地位和首創精神,走出了一條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道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集中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理念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價(jia) 值規定。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推動我國文化繁榮、鞏固國民文化自信的必然舉(ju) 措,是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依托,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的必由之路。隻有切實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建設,才能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找準文化根脈、增強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文化偉(wei) 力。
楊明偉(wei)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們(men) 的目標是“十四億(yi) 人口要整體(ti) 邁入現代化社會(hui) ”。我們(men) 在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過程中承諾的是“一個(ge) 也不能少”;在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過程中,承諾的依然是“十四億(yi) 多人口整體(ti) 邁進”,體(ti) 現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巨大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
中國式現代化與(yu) 西方式現代化的顯著區別,就是選擇走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追求本國繁榮與(yu) 世界繁榮的一致性、發展自身和造福世界的統一性。我們(men) 曆來主張同世界各國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既體(ti) 現了人類對現代文明社會(hui) 的共同追求,也占據了真理和道義(yi) 的製高點。
李誌軍(jun) :人口規模巨大是我國基本國情之一,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目前,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超過30個(ge) ,總人口不到10億(yi) 。我國實現現代化意味著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邁入現代化序列,將徹底改變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對人類文明進程產(chan) 生重大影響。
人口規模巨大既是重大挑戰,也是顯著優(you) 勢。要消解人口規模大帶來的資源環境等方麵的巨大壓力,必須尊重人民群眾(zhong) 主體(ti) 地位和首創精神,進一步激發億(yi) 萬(wan) 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張占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突出強調了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要求我們(men)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you) 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具體(ti) 來說:中國式現代化不能以破壞自然為(wei) 代價(jia) ,要將自然作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約束條件;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中國式現代化要充分利用這一基本條件,達到物質資料極大豐(feng) 富、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的目標;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feng) 富
光明智庫: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就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做出全麵闡釋。對此如何認識?
李誌軍(jun)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包含了領導力量、發展道路、指導原則等方麵豐(feng) 富內(nei) 容,是對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要求的豐(feng) 富和完善,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初心使命,彰顯了對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規律性認識的不斷深化。
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最本質的要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代表了全體(ti) 中國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根本利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dang) 的領導,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yi) 。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逐漸認清民族性和現代性、現代化和西化、社會(hui) 主義(yi) 和資本主義(yi) 的關(guan) 係,進而選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張占斌:中國式現代化要求高質量發展。發展是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第一要務,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效表征。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隻有在中國式現代化的不斷探索中才能實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從(cong) 根本上區別於(yu) 西方資本主義(yi) 國家創造的既有文明形態;它建立在悠久曆史和深厚文化底蘊基礎上,代表著時代進步潮流和曆史發展大勢。中國式現代化在與(yu) 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推進和拓展,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指明不同文明的正確相處之道,深化人類對文明交往的規律性認識。
楊明偉(wei) :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重要使命。走向共同富裕,是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hui) 主義(yi) 和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狀況的基本設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經成立,就自覺扛起了實現這個(ge) 基本設想的曆史重任。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dong) 同誌提出: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中國“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ge) 富,是共同的富,這個(ge) 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在改革開放背景下,鄧小平同誌指出:“我們(men) 堅持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擺在突出位置,著重強調“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舉(ju) 全黨(dang) 全國之力讓人民擺脫貧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朝著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對“建設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ge) 世界”給出的中國答案。我們(men) 主張在辦好自己的事情基礎上,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guan) 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我們(men) 弘揚的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引領人類進步潮流。
張樹華: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它拓展了民主渠道,豐(feng) 富了民主形式,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集中體(ti) 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不僅(jin) 起到了廣泛凝聚共識、創造民主政治“最大公約數”的作用,而且落實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能夠極大發揮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與(yu) 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大眾(zhong) 化相一致。從(cong) 實踐角度看,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既要求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提高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又需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不斷增強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影響力。這就要求我們(men) 緊扣時代脈搏、堅守人民立場、堅持守正創新,創作出更多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人民的優(you) 秀作品。
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對中國式現代化意義(yi) 重大。從(cong)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角度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生態優(you) 先,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從(cong) 全球生態治理的角度看,中國積極履行國際生態治理義(yi) 務,開展多邊合作,為(wei) 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了中國智慧。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把握好的問題
光明智庫: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進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做好哪些工作?
楊明偉(wei) :必須處理好三大關(guan) 係:一是黨(dang) 的領導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之間的不可分割關(guan) 係,把黨(dang) 的領導貫穿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和各方麵。二是中國式現代化特性與(yu) 世界現代化共性之間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既不能相互否定,也不可各自獨行。三是中國發展與(yu) 世界發展的相互促進關(guan) 係,中國改革的腳步不會(hui) 停止、開放的大門隻會(hui) 越開越大,世界各國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成為(wei)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
張占斌: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這是黨(dang) 的基本路線的要求,是興(xing) 國之要。要在全黨(dang) 全社會(hui) 深化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重要性的認識,更加強調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要把握社會(hui) 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的要求,營造解放、發展和保護生產(chan) 力的社會(hui) 生態,把推動經濟穩定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要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方向不動搖,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不動搖,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ge) 關(guan) 鍵一招。
李誌軍(jun) :中國式現代化旨在“發展”,新征程上一定要堅持“發展”這個(ge)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第一要務,抓牢這個(ge) 破解一切難題的金鑰匙,牢記“三個(ge) 務必”,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中國式現代化要在“全麵”,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改善,人的全麵發展、社會(hui) 全麵進步都提升。
中國式現代化重在“堅持”,新征程上必須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善作善成,久久為(wei) 功,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