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裝鐵拳”
不久前,空降兵某旅一場跨區空降戰術演練在某訓練場打響,一件件重型裝備和數百名傘(san) 兵從(cong) 天而降,直插“敵”要害……作為(wei) 首個(ge) 列裝空降戰車的機械化立體(ti) 攻防作戰力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該旅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始終瞄準強敵對手抓實練兵備戰,不斷強化首戰使用、建製規模使用、全域多方向使用的作戰理念,大抓核心作戰能力建設,全麵鍛造遠程空中直達、跨域重裝突擊的空降“重裝鐵拳”。
突破訓練瓶頸
盛夏,空降兵某旅一場進攻戰鬥在某模擬訓練場激烈展開,官兵們(men) 依托實案場景,圍繞奪控重要目標展開專(zhuan) 攻精練,現場硝煙味十足。
“訓練環境與(yu) 戰場環境相似,戰術背景與(yu) 戰場情況關(guan) 聯,這樣的訓練就像打仗一樣!”走下訓練場,該旅某營營長李瑋國感慨不已。
在李瑋國的印象中,以往組織戰術訓練,堆上幾個(ge) 靶標,指定幾個(ge) 目標,訓練即可展開。由於(yu) 訓練環境與(yu) 作戰地域不夠相似、進攻目標與(yu) 真實敵情不相匹配,極大地影響了訓練質效提升。
“訓練是戰爭(zheng) 的預演,如果日常訓練與(yu) 戰場貼得不緊,將來打起仗來勢必吃大虧(kui) 。”該旅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men) 堅持以實案課題為(wei) 牽引,加大作戰對手研究,積極探索實案場景訓練模式,打通從(cong) 訓練場到戰場的“最後一公裏”。
訓練中,他們(men) 對照實案中作戰地域的地物地貌,通過場地位移的方式,將街區、防禦工事等典型目標等比例搬到模擬訓練場,組織官兵在實案場景中展開訓法打法研究,逼真的戰場環境和戰術背景讓訓練猶如打仗一樣。
李瑋國欣喜地說,如今的訓練早已不是堆幾個(ge) 目標、衝(chong) 幾個(ge) 山頭那麽(me) 簡單,而是基於(yu) 作戰對手的提前預演,每訓一次,就離戰場更近一步。
實案場景訓練模式是該旅堅持以戰領訓、破解訓練難題的一個(ge) 縮影。為(wei) 解決(jue) 兵力投送方式單一的問題,該旅積極探索兵力投送新模式,充分借力社會(hui) 資源,為(wei) 戰時高效順暢投送兵力積累了寶貴經驗;為(wei) 解決(jue) 夜訓質效不高的問題,該旅在空降兵部隊率先走開“夜訓周”和“夜訓日”訓練模式,部隊夜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該旅著眼新的使命任務,大力推進作戰訓練一體(ti) 化,數十項製約訓練水平提升的難題得到破解。
作為(wei) 以傘(san) 降和重裝空投方式投入戰場的作戰力量,該旅始終把提升空降空投效率作為(wei) 戰鬥力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一次演練中,他們(men) 按照建製單位實施架次編組,因投放鏈條過長,製約了部隊集結速度。由於(yu) 空降著陸初期是部隊最為(wei) 薄弱的時期,如果收攏集結過慢,極有可能遭敵攻擊。
為(wei) 破解這一難題,該旅組建攻關(guan) 小組,創造性地提出“分段編組傘(san) 降”新模式,新的編組方式雖然解決(jue) 了投放鏈條過長的問題,但讓空投風險隨之增大。
“風險再大,也要為(wei) 戰鬥力負責!”黨(dang) 委一班人態度堅決(jue) ,他們(men) 隨即圍繞新的編組方式展開試訓試跳,最終成功運用到空降空投訓練中。
在該旅,像這樣的改進還有不少。據了解,為(wei) 提升空投效率、降低空投風險,該旅先後研製出中件裝載平台、雙路離機信號控製器、紅外線水平儀(yi) 等多型輔助器材,並在尾門雙路離機、高原實裝空投等領域實現突破。
拓展能力譜係
6月下旬,一場跨晝夜集群傘(san) 降任務在某空降場展開,千餘(yu) 名傘(san) 兵在暗夜掩護下從(cong) 天而降,成功奪取既定目標。
“跨晝夜傘(san) 降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已是常態。”該旅領導介紹,現代空降作戰更加注重隱蔽性和突然性,作為(wei) 遂行特殊任務的特殊力量,必須具備全天候全時域作戰能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該旅瞄準全天候作戰能力,不斷深化拓展能力譜係,加大暗夜、拂曉、黃昏等特殊時段傘(san) 降訓練力度,部隊全天候作戰能力提升明顯。
2016年夏天,該旅首次整建製赴西北高原駐訓,麵對低壓缺氧的環境,無論人員還是武器裝備,均不同程度出現“高原反應”。
“發動機動力下降明顯,火炮彈著點產(chan) 生偏差,官兵們(men) 身體(ti) 出現不適……”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該旅領導至今記憶猶新,“作為(wei) 全域作戰力量,如果不能適應作戰環境,能打勝仗就無從(cong) 談起。”
為(wei) 了讓人員和裝備盡快適應高原環境,他們(men) 一方麵製訂抗缺氧訓練計劃,一方麵對武器裝備展開效能驗證,收集整理各類作戰數據,並總結出一套適合高原地區的訓練方法。
隨著裝備動力越來越足,火炮打得越來越準,官兵們(men) 跑得越來越快,該旅征戰高原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2020年夏天,經曆調整改革後的該旅再次登上高原。雖然早已沒了4年前的不適應,但新的更大的挑戰隨之而來——完成某國產(chan) 大型運輸機高原地區空降空投任務。
“海拔高了、機型變了,投放流程、裝載位置都會(hui) 發生變化。”當這項任務交到自己手裏時,作為(wei) 該旅空降空投領域的“兵專(zhuan) 家”,一級軍(jun) 士長秦揚感到如山壓力。
“新機型高原空投,不僅(jin) 事關(guan) 飛機的安全,更是關(guan) 係到單位新體(ti) 製下戰鬥力建設大局。”秦揚說,他們(men) 第一時間圍繞投放流程、裝載位置、牽引傘(san) 拋出機構可靠性等展開研究論證,最終成功攻克多項難題。
1個(ge) 月後,一場空地一體(ti) 演練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打響,數架某國產(chan) 大型運輸機成戰鬥編隊飛臨(lin) 空降場上空,傘(san) 兵們(men) 按照既定方式從(cong) 飛機上勇敢躍出機艙,而後數輛戰車從(cong) 飛機尾門呼嘯而出,平穩降落到預定地域。
某國產(chan) 大型運輸機高原地域空降空投的順利實施,標誌著該旅成功突破高原訓練瓶頸,遠程戰略投送能力再上新台階。
近年來,該旅著眼提升全域作戰能力,先後將部隊拉到高原、戈壁、丘陵、草原等地展開實戰練兵,成功實施不同地形、不同海拔整建製空降空投,積極探索不同地域戰法打法,成為(wei) 突破不同時段、到達一切地域的“鐵甲天兵”。
強化聯戰聯訓
7月下旬,一場全要素戰術演練在鄂北山區打響,麵對複雜“敵情”,空降戰車群在偵(zhen) 察、電子戰等力量的支援配合下,一舉(ju) 奪取重要目標。
“如今的戰場早已不是單打獨鬥就能取得勝利的,我們(men) 必須融入作戰體(ti) 係,發揮聯合作戰優(you) 勢。”該旅領導介紹,體(ti) 製編製調整改革以來,麵對新的指揮關(guan) 係、體(ti) 製編製和使命任務,他們(men) 以參加聯演聯訓為(wei) 契機,積極融入戰區作戰體(ti) 係,全麵錘煉部隊聯合製勝能力。
打贏聯合作戰體(ti) 係下的現代戰爭(zheng) ,該旅從(cong) 打響指揮員思維理念戰開始。他們(men) 以指揮員集訓為(wei) 契機,組織指揮員深學聯合作戰理論、深研聯合作戰機理;結合實案任務準備,按照戰鬥編組製訂聯合作戰方案,對照實案特情展開聯合作戰實兵推演,不斷強化指揮員聯的思維、合的意識。
2019年9月,“中部-2019”聯合軍(jun) 演在俄羅斯奧倫(lun) 堡州拉開戰幕,這是該旅調整改革後首次融入戰區作戰體(ti) 係參加多國聯演,其目的就是檢驗新體(ti) 製下的聯合製勝能力,重要意義(yi) 不言而喻。
為(wei) 了抓住難得的練兵機會(hui) ,旅領導帶著參演官兵認真研究任務,細致展開準備。他們(men) 通過參與(yu) 聯合製案、聯合籌劃和聯合兵力行動,深入探索多國部隊、多軍(jun) 兵種聯合作戰戰法手段。
正式演習(xi) 當天,參演官兵利用地麵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打開的戰場間隙,采取重裝空投和集群傘(san) 降的方式,在地麵反擊集群右翼實施立體(ti) 空降,而後對迂回之“敵”展開攻擊,整個(ge) 聯合行動讓參演官兵收獲滿滿。
載譽歸來,該旅參與(yu) 聯合實兵行動的步伐再未停止。他們(men) 千裏拉動至沿海展開聯合實兵對抗演練,整建製機動至草原與(yu) 多軍(jun) 兵種展開聯合奪控要點行動……每參加一次聯合行動,融入聯合作戰體(ti) 係就更深一步,聯合作戰能力就更上一個(ge) 台階。
去年8月,該旅部分官兵參加“西部·聯合-2021”演習(xi) ,並擔負戰役軍(jun) 團內(nei) 空降奪控要點任務。
為(wei) 了充分發揮聯合作戰體(ti) 係下空降機步力量“跨域重裝突擊”的兵種優(you) 勢,他們(men) 嵌入聯指相應作戰席位,同步參與(yu) 戰區聯合製案和聯合作戰行動,並圍繞網係構建、火力支援、情報共享和引導打擊等,積極開展專(zhuan) 項協同和編組聯訓。
實兵演練打響後,他們(men) 通過與(yu) 炮兵群、空中作戰群、陸航作戰群等群隊密切協同配合,向“敵”縱深快速穿插,實施圍堵截擊,不僅(jin) 檢驗了空降戰法打法,也有效地錘煉了部隊聯合作戰能力。
近年來,該旅通過參加聯演聯訓,學習(xi) 借鑒先進作戰理念,展開聯合籌劃指揮、聯合火力打擊、聯合協同保障等難題攻關(guan) ,“鐵甲天兵”已然成為(wei) 聯合作戰體(ti) 係下的空降“重裝鐵拳”。
夏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