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延安精神”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延安中學啦!”10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延安中學考察,這幾天學校師生們(men) 沉浸在激動和喜悅中,熱議著當天的情景。
此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校史、訪餐廳、進課堂,在教室裏聽同學們(men) 說理想,稱讚他們(men) 人生目標明確,理想高尚。他勉勵同學們(men) 從(cong) 小樹立遠大理想,立誌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
用“延安精神”教書(shu) 育人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說起當天的情景,延安中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少工委主任賀建旗很激動。他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我們(men) 要堅持用‘延安精神’教書(shu) 育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弘揚革命傳(chuan) 統,培育時代新人。這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別和藹可親(qin) ,詢問的問題關(guan) 係孩子們(men) 學習(xi) 生活的方方麵麵,讓我們(men) 備感溫暖!”回想起當天的點點滴滴,該校大隊輔導員卜晶興(xing) 奮地說。
延安中學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辦的第一所中學。1938年8月,延安中學的前身——陝甘寧邊區中學在戰火硝煙中誕生。1946年10月,根據黨(dang) 中央的指示,中央青委決(jue) 定重建青年團時,選了工廠、農(nong) 村、學校3個(ge) 試點建立青年團,當時這所名為(wei) 行知中學的學校進行了建團試點,試建團中的全國第一個(ge) 學校團總支在這裏誕生。80多年來,學校先後15次易名,經曆14次校址搬遷,幾經輾轉,但辦學從(cong) 未間斷,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在延安,有400多處革命舊址、30餘(yu) 座革命主題博物館。依托得天獨厚的紅色教育資源,延安中學充分利用這些“紅色寶庫”,不斷加強少先隊員、共青團員的紅色教育。
“我們(men) 學習(xi) 、學習(xi) ,為(wei) 了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祖國!為(wei) 了建造自由幸福的新世界……”在每周一的少先隊活動課上,延安中學的隊員都會(hui) 唱響《陝甘寧邊區中學校歌》,嘹亮的歌聲回蕩在寶塔山下、延河水旁。
學校常年組織開展各種豐(feng) 富多彩的紅色教育活動,培養(yang) 革命場館的紅領巾講解員,舉(ju) 辦紅色歌曲大賽、紅色情景劇展示等,讓學生銘記家鄉(xiang) 革命曆史,傳(chuan) 承“延安精神”。
“走延安路、做延安人、鑄延安魂”紅色遠足研學活動是學校持續開展了19年的品牌活動,活動中,少先隊員與(yu) 共青團員沿著先輩們(men) 的足跡,徒步行軍(jun) 十幾公裏,尋訪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為(wei) 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等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該校七(11)中隊少先隊員王澤楷參加了今年9月開展的遠足活動,他感到這是一場盛大的紅色洗禮,“習(xi) 爺爺勉勵我們(men) 要從(cong) 小樹立遠大理想,立誌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我要將延安故事講給更多的人,爭(zheng) 做‘延安精神’的踐行者與(yu) 傳(chuan) 承人”。
寄一張“時光明信片”,將總書(shu) 記的教導化為(wei) 矢誌奮鬥的力量
每一名延安中學新生入學後,都要第一時間去了解學校的光輝曆史,學習(xi) 了解“延安精神”。
學校大隊輔導員卜晶曾經在這裏讀初中、高中,大學畢業(ye) 後又回到母校工作。她還記得當年自己入學的第一天,在學校團委書(shu) 記李翔瑞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校史館。
除了了解校史,學校還重點打造“國旗下的思政課”“革命紀念地思政課”“重大節日思政課”,幫助學生理解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深刻內(nei) 涵;依托新媒體(ti) 平台開設“延中學子講延中故事”專(zhuan) 欄,讓學生用音視頻的形式講述彭士祿、寇衛東(dong) 、李東(dong) 等畢業(ye) 於(yu) 延安中學的時代楷模事跡,引導從(cong) 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延安中學後,該校發動共青團員、少先隊員開展了一項特別的活動——“給未來的自己寄一張明信片”,將明信片放進“時光膠囊”信封,等高中畢業(ye) 時再打開。學生紛紛在明信片上寫(xie) 下對總書(shu) 記教導的感悟、個(ge) 人理想與(yu) 人生規劃,以及對未來自己的寄語,然後鄭重交給老師。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專(zhuan) 門有一段寫(xie) 給青年,新征程新目標需要我們(men) 引領當代青少年去拚搏奮鬥。學校組織這個(ge) 活動,就是希望同學們(men) 牢記總書(shu) 記的諄諄教導和殷切期望,以此作為(wei) 學習(xi) 成長的精神動力,將個(ge) 人成長的小夢想與(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大夢想連接貫通起來,並為(wei) 之不懈奮鬥。”賀建旗滿懷期待地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