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裏的“中國風”是什麽?
國產(chan) 動畫裏的“中國風”是什麽(me) ? 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人士共同探討傳(chuan) 統文化如何通過動畫表達
隨著《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創造出的驚人票房,近些年在動畫電影行業(ye) 中,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這種趨勢也體(ti) 現在網絡動畫中。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靈感的創作思路在中國動畫誕生初期便如此,比如《鐵扇公主》;到了上美影時期,中國故事、中國元素和藝術形式被更多樣地開發,這個(ge) 時期也是中國文化向外輸出的一個(ge) 高峰,那群創作者被業(ye) 內(nei) 稱為(wei) “中國學派”。到了上世紀80、90年代,隨著國外動畫的衝(chong) 擊,本土動畫進入低潮期,直到網絡動畫興(xing) 起,“新國風”“新中國學派”被再一次提起,並發揚光大。
題材
《枕刀歌》製片人劉波:武俠(xia) 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很好的載體(ti)
劉波認為(wei) ,武俠(xia) 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很好的載體(ti) ,《枕刀歌》的創作更多地參考和學習(xi) 了張徹、胡金銓、徐克等導演的武俠(xia) 電影,並在美術方麵對體(ti) 現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細節做了更紮實細膩的展現。
劉波與(yu) 《枕刀歌》的導演薛錦勝都是80後,成長於(yu) 武俠(xia) 影視劇的巔峰時代,對這一題材有很深的感情也有深入的思考。“傳(chuan) 統文化有很多東(dong) 西都是非常好的。我們(men) 多年來一直有個(ge) 思考:為(wei) 什麽(me) 老祖宗留下來的那麽(me) 好的東(dong) 西,像偉(wei) 大的詩歌、建築、文化,以及價(jia) 值觀,沒有辦法被很多人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其實還是更傾(qing) 向於(yu) 用一種非黑即白的,甚至好萊塢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在《枕刀歌》製作團隊看來,中國獨有的武俠(xia) 題材是很好的載體(ti) ,它能夠將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和創作者對於(yu) 社會(hui) 的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有很多前輩的優(you) 秀作品值得學習(xi) 。
劉波是古龍的粉絲(si) ,因此《枕刀歌》的表達方式上有比較明顯的古龍風格;薛錦勝導演在打鬥場麵的設計上也學習(xi) 了徐克的思路,以傳(chuan) 統武術的招式加上現代搏擊的概念,再用好萊塢式的鏡頭剪輯去推節奏;美術導演很喜歡張徹、胡金銓的作品,因此畫麵構圖承襲了他們(men) 的東(dong) 方美學,像《枕刀歌之塵世行》羅影和紅娘在霧氣氤氳的橋頭對峙過招,用了仰拍鏡頭,呈現出的意境就是一種致敬。
元素
《中國古詩詞動漫》彭擎政:把中式美學用大家能理解的方式表達
10月2日,由彭擎政導演的改編自古龍小說的動畫《絕代雙驕》上線,當與(yu) 真人電視劇同款的主題曲出現,彈幕上的觀眾(zhong) 紛紛開始懷舊。在這部動畫之前,導演彭擎政已經憑借《京劇貓》和《中國古詩詞動漫》出圈,這些作品的一個(ge) 共同特點就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豐(feng) 富。
值得一提的是公益性質的作品《中國古詩詞動漫》,作為(wei) 上海嘉定區政府慶祝建縣800年紀念作品,由《元日》《相思》《遊子吟》《飲湖上初晴後雨》《夜思》《詠梅》組成。第一集甫一發布就贏得諸多讚譽——古色古香的畫麵、餘(yu) 韻悠長的唱詩,故事、場景、人物、服飾方麵都頗具中國風,一下子引發全網傳(chuan) 播,彭擎政還因此登上央視《經典詠流傳(chuan) 》節目。
為(wei) 了讓作品更接地氣、真實而觸手可及,他和團隊做了很多案頭工作。比如做《中國古詩詞動漫》係列中講述外交官顧維鈞的故事《夜思》時,彭擎政正好在紐約,就去了顧維鈞曾經住過的公寓。雖然進不去,但站在大樓外,他的內(nei) 心是有所觸動的。在做《相思》一集時,為(wei) 了更好詮釋南方的梅雨季節,彭擎政讓團隊負責美術的人都去當地感受了一下氛圍。“創作的過程也是一個(ge) 自我成長的過程,可以去了解更多東(dong) 西”。
麵向未來,彭擎政更大的野心是形成一套自己的美學標準,“如果能夠從(cong) 我們(men) 的角度,把中式美學用一些全世界都能理解的語言做出來,把一些更純粹的東(dong) 西帶給大家,那會(hui) 是什麽(me) 樣的作品?”他以《相思》舉(ju) 例,“之前很多外國電影從(cong) 業(ye) 者會(hui) 說很美,很漂亮,但是對於(yu) 主角的一些情感表達方式,他們(men) 能夠理解但未必能共情,因為(wei) 是不一樣的文化。這個(ge) 隻能通過一些好作品,慢慢讓大家接受。”
《相思》中的刺繡。
配樂(le)
曾為(wei) 《秦時明月》等動畫創作配樂(le) 的知名音樂(le) 人魏小涵用“龍魂華韻”來形容自己的武俠(xia) 劇音樂(le) 創作思路。在他看來,音樂(le) 對精神情感的塑造至關(guan) 重要,從(cong) 音樂(le) 的維度可以深度發掘和呈現動畫IP的精神內(nei) 核,去宣泄情感、撥動心弦,讓劇中一個(ge) 個(ge) 生動鮮活的關(guan) 鍵人物根植於(yu) 觀眾(zhong) 心中,進而讓觀眾(zhong) 對他們(men) 所處的世界,所經曆的故事產(chan) 生共鳴,促發情感聯係與(yu) 寄托。
以武俠(xia) 劇為(wei) 例,音樂(le) 配合人物和故事,更深入人心地詮釋出武俠(xia) 世界的俠(xia) 義(yi) 精神,心係天下的胸襟,護國安邦的覺悟,這對文化傳(chuan) 承是很有益處的。
配音
曾為(wei) 多部動畫配音的張傑認為(wei) ,中國的動畫配音風格是接地氣,越貼近生活越有特色。“比如《全職高手》,雖然是現代電競,但角色語言和台詞非常接地氣,你一聽就知道是中國的,聽到就會(hui) 有歸屬感。而且我們(men) 國家有著悠久曆史,很多東(dong) 西都根植在人們(men) 心中,比如文言、古詩等,這都是中國特色。一些國產(chan) 動畫裏人物的服裝、故事等,就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他認為(wei) 中國的動畫,就是要多運用這些元素,去感染觀眾(zhong) ,傳(chuan) 播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平台
騰訊視頻動漫提出了“國風複興(xing) ”口號,在國風與(yu) 國漫的融合上做了多元化嚐試。如《眷思量》從(cong) 人物建模到故事內(nei) 核都有獨特的中式審美,《一人之下》蘊含道家文化,還有《誅仙》《絕代雙驕》等著力於(yu) 實現俠(xia) 義(yi) 故事與(yu) 當前社會(hui) 和審美連接的作品。
對於(yu) “國風”的定義(yi) ,其負責人表示,“國風”不僅(jin) 指中式審美,也涵蓋了“家國天下”的中國情懷。“比如《吞噬星空》的主角羅峰,一方麵,他的核心基礎色是紅色,這是一種典型的中式配色;另一方麵,他成為(wei) 英雄的動機不是為(wei) 自己,而是為(wei) 了保護家人和家園,是責任和擔當,這也是一種典型的中國精神”。
優(you) 酷動漫提出的是“新國風”,它的定義(yi) 是“以動畫的形式重新解構武俠(xia) 江湖或曆史傳(chuan) 奇的故事,通過融入幻想創新元素和當代流行風尚,打造嶄新的國漫類型片”。優(you) 酷動漫中心總經理孫旻認為(wei) 國風重要的是表現形式和故事內(nei) 核,“比如現實、科幻題材,雖然它們(men) 題材各異,但隻要故事內(nei) 核符合中國故事、中國內(nei) 容,我們(men) 就認為(wei) 它是國風。”
今年暑期,優(you) 酷上線動畫《神墓》《少年白馬醉春風》兩(liang) 部頭部作品及其餘(yu) 90多部作品。其中,兩(liang) 部頭部作品的全網熱度已經超過《名偵(zhen) 探柯南》《蠟筆小新》等海外動畫。優(you) 酷一並推出的國風劇場與(yu) 開掛劇場運營戰略,代表了其開展國漫劇場化模式的探索。
截至2021年國創發布會(hui) ,B站共上線430部國創作品,其中178部由B站出品。B站國創的口號也從(cong) “Made for China”(為(wei) 中國創造)升級為(wei) “Made for Global”(為(wei) 世界創造)。目前,其平台獨家播放的《凡人修仙傳(chuan) 》累計有12.4億(yi) 播放量。
觀眾(zhong) 帶來的數據正反饋為(wei) 平台帶來源源不斷的信心和支持,平台也在不斷通過商業(ye) 策略完善國產(chan) 動畫的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製作、播出到IP衍生品推廣進行支持。
學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ti) 藝術與(yu) 設計學院副教授、動畫藝術係係主任於(yu) 水把動畫中的中國風分成三個(ge) 層級:“第一個(ge) 層級是關(guan) 於(yu) 中國的符號,比如餃子、燈籠、爆竹、熊貓等,這是中國特色,但隻是停留在這個(ge) 層麵我覺得不夠。第二個(ge) 層級是中國的美學風格,比如畫麵的留白,或者人物的造型特點、美術風格,甚至說話方式有自己的特征和特質。第三個(ge) 層級是中國人辦事(方式),中國人的性格、思維模式,這可能是最重要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