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踐路徑

發布時間:2022-11-04 11:02: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吳鵬澤(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跨學科教學專(zhuan) 委會(hui) 委員、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

  推動學習(xi) 方式變革,探索學生核心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是當前我國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聚焦核心素養(yang) ,明確要求加強課程內(nei) 容與(yu) 學生經驗、社會(hui) 生活的聯係,強化學科內(nei) 知識整合,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xi) ,注重培養(yang) 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然而,在我國義(yi) 務教育跨學科主題學習(xi) 實踐中,尚存在種種困境:一是學校開展跨學科教學往往呈現多學科主題拚盤式教學,學科內(nei) 容之間缺乏實質性融合,對於(yu) 學生而言,隻是學習(xi) 了兩(liang) 門及以上學科的知識而已,不同學科之間並未建立實質性的聯係;二是麵對跨學科教學要求,教師除了精通本學科專(zhuan) 業(ye) 知識外,還需要擁有多學科知識,這對教師跨學科素養(yang) 、教師教研、學校規劃與(yu) 管理提出了新挑戰;三是部分教學形式依然傾(qing) 向於(yu) “教師講、學生聽”的傳(chuan) 統方式,學生較多處於(yu) 被動式學習(xi) ,停留於(yu) 淺層次的跨學科教學設計難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ang) ;四是在跨學科教學成果評價(jia) 過程中,對多主體(ti) 合作成果的互認機製缺失,績效評估模糊失範,難以激發教師從(cong) 事跨學科教學的內(nei) 在動力。

  如何破解跨學科主題學習(xi) 在中小學落地難的問題?我認為(wei) 可以從(cong) 以下三點突破。

  其一,從(cong) “跨學科教學”向“跨學科學習(xi) ”轉變,深度變革學生的學習(xi) 方式,促進項目式學習(xi) 、探究式學習(xi) 、合作學習(xi) 的內(nei) 化。相對於(yu) 教師單一學科背景而言,學生的學習(xi) 是完整、多學科融合的。而跨學科的本質是強調學生綜合應用相關(guan) 學科知識解決(jue) 實際問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ang) 和高階思維的發展。未來學生需要更廣泛的專(zhuan) 業(ye) 知識,並非是死記硬背的知識,這更需要培育學生的跨學科素養(yang) 和知識聯結能力。因此,要以解決(jue) 真實問題為(wei) 導向,促進學生超越傳(chuan) 統學科界限,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的意義(yi) 關(guan) 聯與(yu) 知識重構。如深圳市鹽田區林園小學的“養(yang) 好鹽田的胃——田心菜市場優(you) 化設計”項目,以為(wei) 老百姓提供安全衛生的菜市場、優(you) 化升級田心菜市場為(wei) 主線,引導學生科學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學生通過探索設計菜市場攤位、研究排水通風係統、製作垃圾攜帶便利包等活動,既掌握了數學邏輯推理能力,也鍛煉了圖像閱讀、美術表現與(yu) 審美判斷能力,更是在實踐體(ti) 驗中提升了學科素養(yang) 、跨界學習(xi) 與(yu) 創新實踐能力。

  其二,注重跨學科學習(xi) 資源的全麵供給和服務支持。跨學科學習(xi) 是學習(xi) 目標、學習(xi) 內(nei) 容、學習(xi) 方式及學習(xi) 評價(jia) 的有機融合,在這個(ge) 進程中學校和教師起到跨學科理念引導、資源供給和服務支持的作用。首先,各學科教師需提升跨學科素養(yang) ,能提供滲透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hui) 學習(xi) 、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yang) 的跨學科活動。其次,教師應提供相應的學科知識、方法與(yu) 資源,供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選擇與(yu) 調取。再次,學校應提供多類型跨學科學習(xi) 支架,如情境型、策略型、資源型、交流型、評價(jia) 型支架等,增強服務支持能力。如深圳麓城外國語小學開展“綠色快樂(le) 農(nong) 耕園”跨學科主題學習(xi) 活動,讓學生們(men) 自主走進綠色快樂(le) 農(nong) 耕園,探索農(nong) 耕知識,掌握種植農(nong) 作物的技能,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感受農(nong) 耕文化中的智慧與(yu) 魅力,體(ti) 會(hui) 勞動之艱辛、收割之喜悅。這一過程中涉及了語文、科學、美術、信息科技、地理、曆史、數學、心理、音樂(le) 、綜合實踐、勞動教育等不同學科內(nei) 容的碰撞與(yu) 融合,學生通過跨學科學習(xi) 的方式,實現對學科核心知識的建構與(yu) 遷移。

  其三,將跨學科學習(xi) 評價(jia) 目標前置,逆向設計學習(xi) 活動。跨學科學習(xi) 以全麵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ang) 為(wei) 最終目標,學校應充分細化評估維度,突出對知識技能、任務完成、創意思維、實踐能力的過程性評價(jia) ,注重對學生參與(yu) 態度、合作精神與(yu) 自我反思能力的多元評價(jia) ,並將評價(jia) 目標前置,優(you) 化學習(xi) 活動設計。此外,一些學校還可以發揮信息技術優(you) 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學習(xi) 活動過程性數據的動態捕捉、采集和記錄,鼓勵學生利用技術分享跨學科學習(xi) 成果,從(cong) 而充分發揮評價(jia) 的指導、反饋和調節功能。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