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自信明顯增強

發布時間:2022-11-04 11:02: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薑聖瑜

  今年中秋,河南衛視推出的“中國節日”係列節目《2022中秋奇妙遊》,以一場古今相融、虛實相生的科技國潮文化盛宴,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展現中華節日之美,生動詮釋了傳(chuan) 統中秋佳節的文化內(nei) 涵,引起觀眾(zhong) 共情共鳴。近年來,隨著文化市場的繁榮、文化產(chan) 業(ye) 的發展,傳(chuan) 統節日熱、文物熱、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feng) 富。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麵貌更加奮發昂揚。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古往今來,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中華民族曆經磨難而生生不息、飽受挫折而不斷浴火重生,其中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yu) 擁有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外文化交流頻繁,許多新的文化元素開闊了我們(men) 的視野。但也曾有一段時間,一些人當中存在“以洋為(wei) 尊”“以洋為(wei) 美”的思想,盲目追捧西方文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簡單地說就是對自身文化及其內(nei) 在價(jia) 值的充分認同和積極踐行,主要表現為(wei) 對文化發展進程的理性認知,對文化發展成就的崇敬自豪,對文化發展能力的科學把握,對文化發展前景的信心希望。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guan) 國運興(xing) 衰、事關(guan) 文化安全、事關(guan) 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ge) 新的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作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四個(ge) 自信”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men) 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廣泛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事業(ye) 日益繁榮,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

  守正開新,氣象萬(wan) 千。十年來,中國人民更加熱愛自己的文化,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國風國潮紛紛興(xing) 起,北京冬奧會(hui) 上二十四節氣、黃河之水、折柳寄情等文化展示,把中華文化和冰雪運動完美融合在一起;銀幕、熒幕、舞台上湧現出一大批精品力作,《長津湖》《山海情》《隻此青綠》等優(you) 秀文化作品叫好又叫座;文化類綜藝節目頻頻出圈,《中國詩詞大會(hui) 》《朗讀者》《國家寶藏》等以文化厚度彰顯精神高度,帶來現象級流量;紅色旅遊成為(wei) 眾(zhong) 多民眾(zhong) 的出行選擇,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遺址遺存遺跡讓人們(men) 在了解曆史中傳(chuan) 承紅色基因……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在多個(ge) 方麵表現出來。人們(men) 對中華文化發自內(nei) 心地崇敬、從(cong) 精神深處認同,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更加自覺,文化歸屬感、自豪感顯著增強,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自信基於(yu) 豐(feng) 厚的文化底蘊。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黨(dang) 和人民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是我們(men) 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文化發展具有繼承性,同時創新創造賦予文化新的生命力,讓文化更具魅力,讓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我們(men)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結合時代特點和要求,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wei) 大事業(ye) ,需要偉(wei) 大的精神作支撐。踏上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傳(chuan) 承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浸潤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yang) 分,我們(men)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具有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不斷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我們(men) 就能毫無畏懼戰勝一切困難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薑聖瑜)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