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魯迅先生的“社戲”水鄉再登台

發布時間:2022-11-08 11:3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今年是魯迅短篇小說《社戲》發表100周年。這篇小說作為(wei) 中學課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學生。相信大家都還記得作者和小夥(huo) 伴們(men) 在月下撐著烏(wu) 篷船去看一場社戲的文學場景。就在11月6日,由魯迅長孫、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會(hui) 長周令飛策劃的2022年首屆“水鄉(xiang) 社戲”活動,在魯迅外婆家紹興(xing) 市越城區孫端街道舉(ju) 行,《社戲》中描繪的場景變成了現實。

  活動: 欣賞千年流淌的社戲腔韻

  活動當天上午,水鄉(xiang) 會(hui) 市照常開放。在剪紙、竹刻、越窯青瓷燒製、紹興(xing) 花雕製作等20個(ge) 攤位前,大家能親(qin) 身體(ti) 驗紹興(xing) 曆史文化的千年傳(chuan) 承。

  當晚,人們(men) 來到魯迅兒(er) 時看社戲的孫端皇甫村包公殿戲台原址,觀賞水鄉(xiang) 社戲,從(cong) 《金猴獻瑞》到《梁祝·回十八》《龍虎鬥》,重溫先生筆下的社戲,感受濃濃的紹劇風味。

  魯迅長孫周令飛當晚在“水鄉(xiang) 社戲”大匯演現場發表致辭,他說,站在這個(ge) 戲台上,心情十分激動。一百年前,祖父魯迅先生寫(xie) 下《社戲》一文,這樣描繪他外婆家的社戲舞台:“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lin) 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台,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裏出現了。”

  而今,村民和來自四麵八方的朋友,一同欣賞這千年流淌的社戲腔韻,聆聽曾讓魯迅如癡如醉的攝魂之聲。在周令飛看來,這是一幅非常讓人興(xing) 奮、期盼、緬懷的社戲圖畫。據其介紹,《社戲》起源於(yu) 當地群眾(zhong) 對於(yu) 土地的崇拜和豐(feng) 收的祈望。“社稷”是人類生命延續的根柢。依賴土地以農(nong) 為(wei) 本的老鄉(xiang) ,春盼風調雨順,秋望五穀豐(feng) 登,演戲祭神。這個(ge) “神”就是“社稷神”,演的戲也就叫《社戲》。勤勞純樸的紹興(xing) 人民為(wei) 社戲提供了豐(feng) 富的素材,河網密布的水鄉(xiang) 環境為(wei) 社戲創造了天然舞台。

  現代文學巨匠魯迅,生於(yu) 斯、長於(yu) 斯,對清末孩提時代看過的水鄉(xiang) 社戲始終未能忘懷,稱讚備至。他先後寫(xie) 了小說《社戲》、散文《無常》和雜文《女吊》《門外文談》《二醜(chou) 藝術》《臉譜臆測》等作品以及許多書(shu) 信,對紹興(xing) 社戲有生動的描繪和精辟的論述。

  初衷:社戲不能停留在文學上

  對於(yu) 舉(ju) 辦首屆水鄉(xiang) “社戲”活動初衷,周令飛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他回不了上海,在紹興(xing) 祖籍地一住好幾個(ge) 月。在這期間,他深入紹興(xing) 農(nong) 村社區走訪發現,街坊鄉(xiang) 鄰很懷念停辦好多年的水鄉(xiang) 社戲。“在我看來,《社戲》不能停留在文學上,更不能與(yu) 市民生活漸行漸遠,作為(wei) 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會(hui) 長,我有責任和義(yi) 務去推動重新舉(ju) 辦社戲這項工作。”就這樣,周令飛發揮他的特長,精心策劃了三個(ge) 多月,在紹興(xing) 市有關(guan) 部門的支持下,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和越城區政府共同舉(ju) 辦了首屆水鄉(xiang) 社戲活動。

  從(cong) 11月1日開幕到6日結束,為(wei) 期六天的活動中,除了專(zhuan) 業(ye) 劇團名劇選段表演、社戲會(hui) 市,還創新加入了大學生表演及其他歌舞形式,增設了節目海選環節。活動最後一天的水鄉(xiang) 社戲晚會(hui) ,融入民樂(le) 、舞蹈、聲樂(le) ,結合越劇、紹劇等本土傳(chuan) 統藝術形式,打造了一台地域特色濃鬱、形式感豐(feng) 富、藝術水準高的文化“盛宴”。

  據了解,經過數天海選之後,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帶來的《龍虎鬥》和《金猴獻瑞》、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帶來的《神韻紹興(xing) 》等節目獲得本次社戲優(you) 選活動的優(you) 秀獎。

  創新:大學生參與(yu) 彩繪烏(wu) 篷船

  除了上述社戲活動,水鄉(xiang) 還舉(ju) 辦了烏(wu) 篷船繪畫比賽及烏(wu) 篷船自由劃比賽,吸引眾(zhong) 多年輕人參與(yu) 。“水鄉(xiang) 社戲要在水上做文章,我就設想讓傳(chuan) 統的烏(wu) 篷船有新的生命活力,於(yu) 是我想到了彩繪烏(wu) 篷,讓充滿青春朝氣的大學生們(men) 參與(yu) 。”周令飛說道。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些彩繪烏(wu) 篷船別具一格,給“坐烏(wu) 篷觀社戲”的千年遺風賦予新的意蘊。尤其是船身上繪有紹劇臉譜的圖案最為(wei) 醒目。周令飛稱,這是魯迅美術學院隊伍的傑作。經過激烈角逐,作品榮獲本屆2022“水鄉(xiang) 社戲”彩繪烏(wu) 篷船比賽特別獎。

  “天上一個(ge) 月亮,水中一片希望,舞台搭在水中央,水上社戲”就這樣結束了。周令飛表示,活動雖然暫歇,但對魯迅文化及精神的思考、傳(chuan) 承、發揚則將一直持續下去。在明年,或不久之後的將來,“水鄉(xiang) 社戲”也將作為(wei) 對魯迅文化精神的追憶和傳(chuan) 播符號,在全省乃至全國各地上演。

  文/記者 張恩傑 統籌/劉江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