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持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延伸華夏文明曆史軸線
中新網濟南11月8日電 (李明芮)山東(dong)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自1928年發現城子崖遺址以來,一代又一代山東(dong) 考古人構建起“扁扁洞遺存——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完整的考古學文化序列。
11月8日,山東(dong) 省文旅廳組織“文旅開放日”活動。記者跟隨媒體(ti) 一行人了解到,山東(dong) 省持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延伸華夏文明曆史軸線,活化曆史場景,著力打破新時期考古工作與(yu) 社會(hui) 的藩籬,將考古成果與(yu) 考古資源有效利用,豐(feng) 富民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
據山東(dong)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副院長徐波介紹,研究院前身為(wei) 1948年成立的山東(dong) 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hui) 。近年來,研究院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重點開展崗上、焦家、城子崖、桐林等一批史前重要遺址考古發掘,開展海岱地區文明起源研究,探索本地區早期國家產(chan) 生路徑,為(wei) 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作出了“山東(dong) 貢獻”。
據了解,今年以來,研究院開展了臨(lin) 臨(lin) 高速、明董高速、董梁高速等8條高速公路及青島官路水庫、沭河流域加固工程等幾十個(ge) 山東(dong) 省重點工程建設的考古工作,另外還有大量地方建設項目,開展考古調查勘探近320項,發掘項目57項,搶救發掘墓葬3000多座。
作為(wei) 全國首家省級水下考古專(zhuan) 業(ye) 研究機構,山東(dong) 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劉延常表示,該中心2015年成立,主要承擔山東(dong) 省水下文物的調查、發掘、研究;水下文物的保護與(yu) 利用等工作。過去一段時間,山東(dong) 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重點開展沿海、威海灣定遠沉艦、東(dong) 平湖及其淹沒區水下考古調查等涉水文物考古。“這為(wei) ‘海上絲(si) 綢之路’申遺、甲午海戰研究等提供了嶄新資料”。
劉延常稱,山東(dong) 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加快成果轉化,將考古成果有效利用,開展學術交流,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走出去,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同時該中心設置展示室,舉(ju) 辦山東(dong) 水下考古展,豐(feng) 富民眾(zhong) 文化生活。
據悉,2022年上半年,山東(dong) 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完成主動性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項目5項。其中考古勘探項目包括淄博經濟開發區南家遺址考古勘探、淄川區西坡地窯址調查勘探、濱州陽信縣西北村戰國墓考古調查勘探;考古發掘項目包括利津縣鐵門關(guan) 遺址、墾利海北遺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