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論壇探索東西方戲劇融合發展
中新網北京11月8日電 (杜燕 徐婧)作為(wei) 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的重要活動之一,為(wei) 期三天的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論壇圍繞現代戲曲的創作突破與(yu) 發展空間、戲曲藝術的國際傳(chuan) 播與(yu) 文化共享、戲曲元素的跨界應用等議題展開討論。
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以“和合共美”作為(wei) 年度主題,從(cong) 11月4日至11月10日在北京園博園舉(ju) 辦主場活動。本屆戲曲周在形式、內(nei) 容、時空拓展方麵全麵升級,在活動主場、園外專(zhuan) 場專(zhuan) 區和線上舉(ju) 辦各類活動約400場。
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論壇吸引來自北京、上海、天津、保定戲曲領域的知名專(zhuan) 家學者、院團負責人、創作人員、演員等通過線上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與(yu) 論壇活動,致力於(yu) 推進戲曲藝術理論發展。
嘉賓們(men) 的主旨發言圍繞“新時代中國戲曲麵臨(lin) 的新局麵與(yu) 新挑戰”包含“現代戲曲的創作突破與(yu) 發展空間”“戲曲藝術的國際傳(chuan) 播與(yu) 文化共享”兩(liang) 個(ge) 分議題展開。北京京劇院院長、國家一級編劇劉侗擔任學術主持人,同時帶來頗為(wei) 引人深思的發言——《中國戲曲以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藝術為(wei) 目標,如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
論壇上,戲劇戲曲學博士張剛、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作曲戴錫英從(cong) 自己專(zhuan) 業(ye) 的角度闡述,與(yu) 大家分享了當代戲曲音樂(le) 創作的相關(guan) 探索與(yu) 思考。中國戲曲學院戲文係主任顏全毅提出了戲曲現實題材應拓展寬度與(yu) 深度的建議。天津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黃齊峰則從(cong) 自己的“實戰”角度,以新編曆史京劇《狄青》為(wei) 切入點,為(wei) 大家從(cong) 實際操作方麵提供了寶貴經驗。
北方昆曲劇院院長楊鳳一分享了《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昆曲藝術的傳(chuan) 播與(yu) 交流》主題演講。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係教授胡薇講述了跨文化的戲曲實踐與(yu) 探索。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趙建新以實例展開,分享了《融合與(yu) 再生——從(cong) 跨文化改編看戲曲的國際傳(chuan) 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李偉(wei) 的發言題目為(wei) 《戲曲走出去與(yu) 人類文明互鑒》。國家京劇院編劇池浚和梅派第三代男旦傳(chuan) 承人胡文閣則分別從(cong) 理論與(yu) 實際經曆角度講述了梅蘭(lan) 芳先生及梅葆玖先生與(yu) 京劇在海外的演出及文化交流經曆。
值得一提的是,86歲高齡的中央戲劇學院導演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羅錦鱗參與(yu) 論壇並分享了自己對於(yu) 東(dong) 西方戲劇融合的體(ti) 會(hui) 。他提出“戲劇藝術是文化和文明的代表藝術,是人類生活的一麵鏡子。探索東(dong) 西方戲劇的對話、碰撞、交融,我是深有體(ti) 會(hui) 的。文明是不衝(chong) 突的,是和而不同,可以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
沙龍對話論壇涵蓋“戲曲演出的市場發展與(yu) 觀眾(zhong) 培養(yang) ”及“京津冀青年戲曲人才共話發展”兩(liang) 個(ge) 議題。來自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京劇院、北方昆曲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北京風雷京劇團、國家大劇院、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天津京劇院、天津評劇院、保定市藝術劇院、保定市老調劇團以及中國戲劇出版社等機構的負責人、主創人員、演員及文藝評論家、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等參與(yu) 了討論。兩(liang) 組專(zhuan) 家學者以及嘉賓都以不同的角度對議題發表了看法,現場對話氛圍熱烈,由點到麵,圍繞戲曲藝術開展了具有高度、深度、廣度、精度的對話,為(wei) 未來攜手共進打下良好基礎。
在戲曲元素的跨界應用論壇中,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分黨(dang) 組成員、秘書(shu) 長崔偉(wei) 、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宏圖、北京電影學院教師畢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賈璽增、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hui) 培訓中心專(zhuan) 家講師謝伊雯、中國文化傳(chuan) 媒集團編委會(hui) 成員、總編室主任薛帥分別從(cong) 戲曲專(zhuan) 業(ye) 、戲曲服飾研究及元素應用、戲曲元素在國際交流和國際品牌應用、媒體(ti) 傳(chuan) 播觀察等角度闡述了觀點。在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現實路徑層麵引發了啟迪和思考。
據悉,連續舉(ju) 辦六年的中國戲曲文化周,已經成為(wei) 北京乃至全國的知名戲曲文化品牌,更是“大戲看北京”這張文化名片重要組成部分。依托往屆經驗,本屆戲曲文化周匯聚精兵強,在藝術水準專(zhuan) 業(ye) 性、內(nei) 容形式多樣性、活動空間延展性等方麵都繼續進行探索,力求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