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進博”興起低碳風潮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討論零碳化的主題論壇上,聯合國工業(ye) 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主任武雅斌選了和綠氫有關(guan) 的議題,他向參展商代表介紹了聯合國的宗旨:為(wei) 這個(ge) 世界和地球提供一個(ge) “Plan B”,而“綠氫就是新能源發展的‘Plan B’。”
在本屆進博會(hui) 上,多家參展商、國際組織發布的可持續方案都與(yu) 綠色未來有關(guan) ,其中不乏零碳工廠、低碳轉型等關(guan) 鍵詞。而這些方案中,有不少曾被看作“Plan B”。隨著全球各國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以及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在中國做大市場的企業(ye) ,無論行業(ye) 類型、規模大小,都開始為(wei) 節能減排作出承諾與(yu) 行動。
商道縱橫零碳倡議項目首席顧問曹原發現,在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zhuan) 區,很多解決(jue) 方案型的技術由傳(chuan) 統企業(ye) 提供,“在它們(men) 開拓新技術的過程中,零碳已成為(wei) 創新賽道”。
眼下,進博會(hui) 雖已閉幕,但以可持續發展為(wei) 重要特點的低碳風潮方興(xing) 未艾。用利潔時中國總經理黃永成的話來說,如今,無論企業(ye) 處在價(jia) 值鏈裏的哪一層,都需要思考能為(wei) 綠色未來做些什麽(me) 。
本屆進博會(hui) 上,不少展台都有以塑料瓶為(wei) 主角的綠色故事。在優(you) 衣庫展台,一排裝置模擬了可再生麵料衣物的誕生過程:塑料瓶經過粉碎、清洗、切割,製成白色聚酯顆粒,這些顆粒經過熔化後變成再生聚酯纖維,而後被紡織成麵料、縫製成衣物。
達能集團則展出了“碳捕捉”技術和脈動“智慧碳”概念瓶,前者通過從(cong) 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利用微生物轉化技術生產(chan) 出PET關(guan) 鍵原料,可比傳(chuan) 統工藝減少近60%的碳排放。
創新技術正定義(yi) 著綠色消費的可持續未來。伴隨著不少年輕消費者長大的餐飲品牌麥當勞,也在中國開了零碳餐廳。在進博會(hui) 期間舉(ju) 辦的2022氣候變化與(yu) 低碳發展論壇上,麥當勞中國首席影響官顧磊說,餐飲業(ye) 的綠色低碳之路麵臨(lin) 的挑戰非常多,供應鏈生產(chan) 過程中的間接排放就是餐飲業(ye) 減碳最大的挑戰之一,“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連鎖餐飲企業(ye) 之一,麥當勞供應鏈體(ti) 係複雜且龐大,與(yu) 農(nong) 林牧副漁業(ye) 聯係緊密,僅(jin) 每年訂購的常規食材就超過200種”。
而對於(yu) 工業(ye) 領域的眾(zhong) 多企業(ye) 而言,為(wei) 資源消耗做“減法”的需求同樣迫切。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工業(ye) 領域能源消費量占全國總體(ti) 消費量65%左右,是節能降碳的主要領域之一。
“今後三四十年的能源轉型已經是一個(ge) 非常確定性的事件,我們(men) 也十分自豪在過去這些年光伏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超乎大家的想象。”這幾天,隆基綠能副總裁李文學和不少同行交流了未來能源結構調整的前景。他說,受益於(yu) 整個(ge) 光伏產(chan) 業(ye) 的技術進步,自2010年以來,每度電成本下降了85%左右,太陽能在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成為(wei) 最經濟的能源。但他同時提及,光伏能源因其間歇性和不連續性給能源係統帶來的挑戰,“隨著光伏能源在光伏係統中的占比不斷上升,電力儲(chu) 能也將大規模應用”。
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在中國探索綠色低碳未來,成為(wei) 可持續發展的建設者和受益者,中國貿促會(hui) 會(hui) 長任鴻斌在上述論壇上說,2012年-2021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並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ti) 係。
為(wei) 了離綠色未來更近,不少進博會(hui) 參展商今年都亮出了看家本領。在技術裝備展區,60家展商繼續齊聚“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zhuan) 區”。作為(wei) 該專(zhuan) 區的專(zhuan) 委會(hui) 會(hui) 長單位,美國企業(ye) 貝克休斯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能源技術企業(ye) 之一。
“我們(men) 發現,隻要我們(men) 發出邀請,接觸到的公司和單位都願意參與(yu) 進來,而它們(men) 實際上又是我們(men) 今後的合作夥(huo) 伴。”在貝克休斯中國區總裁曹陽看來,這一過程中,專(zhuan) 委會(hui) 的企業(ye) 看似在解決(jue) 低碳問題,實際上是以它為(wei) 目標,達成了很多合作,實現了共同成長。
與(yu) 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夥(huo) 伴攜手並進,是不少企業(ye) 低碳發展之路上的關(guan) 鍵一步。一些企業(ye) 更是把碳排放作為(wei) 其考察供應商資質的重要評估標準。
在戴姆勒大中華區執行副總裁冷炎看來,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合作夥(huo) 伴共同努力,才能確保汽車廠商在生產(chan) 環節得以盡早地達到低碳和減碳目標。他介紹,在本屆進博會(hui) 7款奔馳展車中,有3款是新能源車型。去年,北京奔馳還成立了碳中和工作委員會(hui) ,從(cong) 組織上建立了包括綠色規劃、綠色生產(chan) 、綠色物流和綠色供應鏈在內(nei) 的專(zhuan) 業(ye) 機製。
帶來純電車型的還有寶馬集團,該集團副總裁、大中華區政府和涉外事務負責人吳燕彥說,寶馬正逐漸把循環經濟範圍擴大,用到更多量產(chan) 的產(chan) 品中,“不僅(jin) 在生產(chan) 製造環節,還攜手上下遊,包括供應商、經銷商,一起打造綠色體(ti) 驗”。
可以說,在中國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拉開“雙碳”時代的序幕後,無論是橫向的競爭(zheng) 夥(huo) 伴,還是縱向的產(chan) 業(ye) 協作夥(huo) 伴,都開始朝著綠色低碳發展的方向開展合作。在曹原看來,企業(ye) 在低碳轉型的過程中會(hui) 麵臨(lin) 大量價(jia) 值鏈重構,主動參與(yu) 創新尤為(wei) 重要。“通過大企業(ye) 和小企業(ye) 結對,形成從(cong) 技術到產(chan) 業(ye) 場景的落地,這種價(jia) 值鏈的演變將是未來低碳轉型值得期待的途徑之一。”
在本屆進博會(hui) 期間發布的報告《企業(ye) 低碳轉型之路——在華企業(ye) 可持續發展行動2022》顯示,55.5%的在華企業(ye) 開展了低碳減排舉(ju) 措,61.0%的在華企業(ye) 將低碳轉型納入董事會(hui) 議題。普華永道中國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總監戴德樂(le) 對此評價(jia) 說,該報告發表之際,距離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僅(jin) 剩8年時間,“通過努力邁向低碳轉型,在華企業(ye) 有機會(hui) 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內(nei) 引領節能減排,以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一個(ge) 數據也許能量化企業(ye) 為(wei) 之努力的綠色未來。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由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驅動的經濟增長可達12萬(wan) 億(yi) 美元,是當前GDP的10%。
從(cong) 打造零碳工廠到擴大使用綠色能源,從(cong) 降低能耗到攜手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夥(huo) 伴,進博會(hui) 展商們(men) 的綠色實踐仍在按規劃推進。對這些在華研發、生產(chan) 的“老朋友”而言,“綠色減碳過程充滿挑戰,任重而道遠”。
本報上海11月10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朱彩雲(yun) 李若一 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