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媒體時代的青年與戲曲研討會舉辦 守住傳統戲曲的“正”和“新”

發布時間:2022-11-11 10:3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有我這樣的00後學京劇、唱京劇,也想要讓更多同齡人聽京劇、愛上京劇。”傳(chuan) 承、傳(chuan) 播好戲曲,是北京京劇院老旦演員邢文文鍾愛的事業(ye) ,也是戲曲界共同關(guan) 心的課題。11月10日,中國青年報社聯合中國戲曲學院共同舉(ju) 辦全媒體(ti) 時代的青年與(yu) 戲曲研討會(hui) ,共謀傳(chuan) 統戲曲的青春未來。

  “青年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有力傳(chuan) 承者和傳(chuan) 播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葉少蘭(lan) 認為(wei) ,京劇是最能展現民族曆史風骨、最有民族性的代表性藝術之一。青年不隻要學習(xi) 前輩大師的技藝,更要學習(xi) 他們(men) 的文化修養(yang) 、藝術境界和創新精神、敬業(ye) 精神,守住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正”和“新”。

  “如果說守正是1,創新則是1後麵的0。基本功不紮實,就減少了舞台表演和繼承創新的手段和能力。”京劇表演藝術家、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孫萍強調,“戲曲基礎教育是命脈。”

  孫萍是我國京劇曆史上的第一代科班大學生,有著30多年的京劇海外傳(chuan) 播經驗。在她看來,隻有樹立對傳(chuan) 統文化精神的高度認同,戲曲才能真正做到“傳(chuan) 藝、傳(chuan) 神、傳(chuan) 德”,才能讓青年更加堅定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把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遍四海。

  近幾年,北京市西城區戲劇家協會(hui) 主席、北京風雷京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鬆岩,作為(wei) 京劇跨界的“探索者”,開創“京話劇”“沉浸式京劇”演出等新形式,將傳(chuan) 統京劇與(yu) 現代表演形式深度融合,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國粹“圈粉”。有人問他是否想在話劇界發展?他說:“完全不是,我做話劇跨界,初衷就是傳(chuan) 播京劇。”

  曾經劇場觀眾(zhong) 被打趣“一望無牙”,傳(chuan) 統戲曲如何傳(chuan) 承下去一度麵臨(lin) 危機。鬆岩認為(wei) ,應該站在青年觀眾(zhong) 的立場上,重新審視戲曲的吸引力,這也是京劇人應該用智慧來解決(jue) 的問題。梅蘭(lan) 芳紀念館館長、研究員劉禎建議,在尊重青少年興(xing) 趣和審美特性的基礎上,在中小學設傳(chuan) 統文化的必選課,發掘民間戲曲中鮮活、接地氣的劇種劇目納入其中。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這所理工類高校於(yu) 2019年首次設立《國粹京劇藝術賞與(yu) 學》課程,該校青年京劇社主席李忠洋記得,一時間教室座無虛席,同學們(men) 熱情高漲,並自發成立了學生社團。在他看來,青年憑借互聯網的“親(qin) 密”關(guan) 係,更應該肩負起繼承與(yu) 發揚傳(chuan) 統文化的重大責任和時代使命。

  20世紀初期,唱片技術的傳(chuan) 入,使戲曲唱腔突破了傳(chuan) 統場域的傳(chuan) 播限製,而後來的戲曲電影再度提升了戲曲的視覺效果。這一次,傳(chuan) 統戲曲遇上全媒體(ti) 浪潮,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全媒體(ti) 技術為(wei) 青少年戲曲美育建立起溝通的橋梁。”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青年教師、清華大學仲英青年學者付桂生表示,戲曲要抓住年輕觀眾(zhong) ,就必須在傳(chuan) 播形式乃至藝術形態上進行青春化的革新,但要堅持“戲曲為(wei) 本、技術為(wei) 用”的體(ti) 用之道。

  “演員學戲需要傳(chuan) 幫帶,觀眾(zhong) 看戲同樣也需要傳(chuan) 幫帶。”00後京劇演員邢文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打造線上演出舞台,發唱段、傳(chuan) 字幕、再解讀,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京劇。如今,她在抖音上已經有了十幾萬(wan) 的粉絲(si) ,與(yu) 她同齡的線上粉絲(si) 還會(hui) 專(zhuan) 門到線下劇場裏,為(wei) 她獻花捧場。

  在抖音,已有眾(zhong) 多名家搭台唱戲。抖音直播戲曲曲藝運營負責人戴宏博介紹,我國共有戲曲劇種348種,目前抖音平台生態所覆蓋的戲曲種類超過300種,231種已開通直播。過去一年,抖音戲曲直播超過80萬(wan) 場,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5億(yi) 。不少網友表示,要一起做國粹的傳(chuan) 承者。

  “喜歡本身就是一種傳(chuan) 承。”“青年戲曲愛好者”已經成了80後吳慶輝頗以為(wei) 豪的標簽,“戲曲是每個(ge) 人找尋自己文化根基的最佳路徑。舞台上的熱鬧與(yu) 喧嘩、眼淚與(yu) 掌聲,說是看戲,其實每個(ge) 人都是在看自己”。

  研討會(hui) 上,中國青年報社與(yu) 中國戲曲學院進行線上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將基於(yu) 共同的社會(hui) 責任、整合優(you) 勢資源,努力做好戲曲的傳(chuan) 承與(yu) 傳(chuan) 播,共同致力於(yu) 青年戲曲人才培養(yang) 。

  在中國戲曲學院黨(dang) 委常委、副院長張堯看來,全媒體(ti) 是戲曲藝術從(cong) 劇場擴大到無限空間的重要介質,戲曲人和媒體(ti) 人需要創新傳(chuan) 播形式,在尊重戲曲本體(ti) 規律的基礎上互相碰撞,針對不同人群以多種形式傳(chuan) 播戲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導青年從(cong) 台上的故事了解內(nei) 在的文化基因。

  中國青年報社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同中國戲曲學院一道,整合各類資源,為(wei) 青年戲曲人、專(zhuan) 家和新媒體(ti) 傳(chuan) 播平台搭建交流的大平台,培育更多戲曲年輕受眾(zhong) ;為(wei) 更多青年戲曲人提供線上展示機會(hui) ,合力打造移動端音視頻戲曲融媒精品;創新戲曲傳(chuan) 播推廣渠道與(yu) 方式,共同促進形成有利於(yu) 戲曲傳(chuan) 承、青年戲曲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凝聚戲曲守正創新的磅礴力量,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本報北京11月10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