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互聯網紅利未消失,創業者大膽弄潮

發布時間:2022-11-11 10:2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比起時下更為(wei) 年輕人熟知的“物理課老師”這個(ge) 頭銜,張朝陽在烏(wu) 鎮又掛回“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胸牌。

  11月9日,這位“第一代互聯網創業(ye) 者”與(yu) 小紅書(shu) 創始人瞿芳、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在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互聯網企業(ye) 家論壇”上,圍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與(yu) 規範”主題展開圓桌交流。

  26年前,美國學者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出版《數字化生存》一書(shu) ,其中說道,計算機不再隻和計算相關(guan) ,它決(jue) 定了我們(men) 的生活。

  彼時,張朝陽在尼葛洛龐帝的風險投資支持下創建了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兩(liang) 年後正式推出搜狐產(chan) 品。

  如今,互聯網不僅(jin) 決(jue) 定生活,更滲入經濟社會(hui) 的多個(ge) 角落,引領數字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回憶起創辦和管理互聯網企業(ye) 的過程,張朝陽直言“幸運”。他說,第一次農(nong) 業(ye) 革命大約是1萬(wan) 年前,工業(ye) 革命是約200年前,在萬(wan) 年、百年的時間尺度裏,他幸運地趕上了信息革命。

  小紅書(shu) 創始人瞿芳則想起了公司的“傳(chuan) 統節目”,每年年初,公司核心管理人員會(hui) 拋開運營數據,假裝調研人員,走到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問“你知道小紅書(shu) 嗎”。在她看來,這是互聯網企業(ye) 了解用戶需求,促進企業(ye) 發展的動力。

  關(guan) 於(yu) 互聯網的討論中,並非總是積極樂(le) 觀的聲音。有的聲音認為(wei) 全球互聯網人口紅利時代可能漸入尾聲,而企業(ye) 家們(men) 對這張“網”的感知和預測也成為(wei) 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焦點。

  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認為(wei) ,技術的發展和演進首先是讓人們(men) 的生活變得更加好,效率進一步提升,其次是不斷地把人類的時間運用到更加有效的事情上。

  “很多人擔心技術的演進會(hui) 代替一部分人的工作,其實所有的技術演變都證明,每一次技術進步,隻會(hui) 催生人類進到更高的階段,會(hui) 有更適合人類智慧的職位出現,而被替代的都是精力消耗大的工作崗位。”陶琳說。

  對於(yu) 正處在風口的元宇宙和Web3.0概念,瞿芳說道,每次趕上技術革新時,互聯網創業(ye) 企業(ye) 都願意在前沿做嚐試。張朝陽則建議,要帶著質疑的態度來看,“有一些新概念放在10年的尺度上看,確實帶來改變。而短時間內(nei) ,有時候要矜持一點,要時刻把握用戶,看用戶在幹什麽(me) 。”

  盡管置身於(yu) 挑戰不斷的互聯網潮頭,張朝陽依然覺得,互聯網發展沒有瓶頸,“我們(men) 目前仍處於(yu) 第三次巨大的信息革命浪潮當中,發展得非常好。”

  陶琳也表示,對於(yu) 創業(ye) 者來說,能夠解決(jue) 多大的問題,就能夠創多大的業(ye) ,搞清楚解決(jue) 問題的邊界在哪裏,是互聯網企業(ye) 家能夠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在高速發展過程當中一定伴隨挑戰。”瞿芳說,目前的互聯網空間,特別是社區平台,麵臨(lin) 著生態治理的挑戰,需要多方合作,共建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為(wei) 創業(ye) 企業(ye) 提供更好的發展土壤。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