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多個大城市放開落戶門檻,多個新一線城市瞄準2000萬人口目標

發布時間:2022-11-15 11:06:00來源: 第一財經

  近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取得重大進展,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城市落戶門檻大幅降低。其中,一些大城市全麵放開落戶門檻。

  山東(dong) 省政府新聞辦11月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該省公安機關(guan) 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情況。山東(dong) 省深化新一輪戶籍製度改革,全麵放開落戶限製,實行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製度,服務引才引智。其中,濟南在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率先提供人才、居住、就業(ye) 等6類落戶途徑,全麵放開落戶限製,促進人才流動。

  在另外一個(ge) 副省級城市寧波,今年10月27日,最新版的《寧波市區戶口遷移實施細則》開始正式實施,新的細則進一步放寬市區落戶條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並探索戶籍準入年限累計認同。細則規定,在本市居住生活,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在市區城鎮範圍內(nei) 有合法穩定住所的,提交相應材料可申報戶口遷入登記。”

  作為(wei) 國家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今年9月,鄭州發布新政,擬進一步放寬中心城區落戶條件:凡在中心城區具有合法穩定就業(ye) 或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人員,不受社保繳費年限和居住年限的限製,可在鄭州申請落戶。

  此外,大連、昆明這兩(liang) 個(ge) 特大城市也已全麵放開落戶門檻。包括福州、石家莊、南昌這幾個(ge) I型大城市(即城區人口介於(yu) 300萬(wan) 到500萬(wan) 之間的城市)也全麵放開落戶門檻。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yu) 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這些大城市放開落戶門檻,對他們(men) 集聚人才、加快發展,優(you) 化資源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yi) 。

  與(yu) 之相對應的是,近年來,新一線、二線城市成為(wei) 人口流入的重點。牛鳳瑞說,近年來,新一線城市快速發展,逐漸縮小與(yu) 北上廣深的差距。新一線城市不僅(jin) 擁有較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收入水平較高,而且生活壓力也沒有一線城市那麽(me) 大,教育、醫療、交通水平也都比較不錯,因此這些城市近年來逐漸成為(wei) 年輕人流入的重點。

  比如,南京、武漢、西安的高教實力位居全國前五,超過了廣州和深圳的水平。

  廣東(dong) 省體(ti) 改研究會(hui) 執行會(hui) 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相比一線城市,房價(jia) 沒那麽(me) 高、城市也沒那麽(me) 擁擠,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與(yu) 一線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因此這些年吸引了大量的人口集聚。

  與(yu) 此同時,多個(ge) 新一線城市也規劃了自己未來的人口目標。這其中,今年10月公示的《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到2035年鄭州常住人口將達到1800萬(wan) ,同時,考慮人口流動性和發展不確定性,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配置預留20%的服務人口彈性。這意味著屆時鄭州這個(ge) 戶籍人口第一大省的省會(hui) 服務人口有望達到2160萬(wan) 人,整體(ti) 人口規模與(yu) 如今廣深的人口規模相當。

  近期公示的《西安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2021-2035年)》,預計到2035年,西安市城市服務人口將達2000萬(wan) 人、常住人口將達1500萬(wan) -1600萬(wan) 、城鎮人口將達1300萬(wan) -1400萬(wan) 。

  根據去年公示的《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2021-2035年)》(草案),到2035年武漢可容納常住人口1660萬(wan) 人,並按照2000萬(wan) 人的服務人口配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2021-2035年)》(草案),2035年,杭州的常住人口規模,預測在1500萬(wan) 人左右,為(wei) 了應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規劃按照2000萬(wan) 服務管理人口進行公共基礎設施的配置。

  需要說明的是,常住人口是統計部門的數據,統計的是居住時間超過半年的人口數量,這一數據沒有涵蓋短期逗留的人口,比如商務出差、旅遊、就醫等人群。但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這一類短期逗留的人口往往相當多。

  牛鳳瑞說,這些城市作為(wei) 中心城市,有大量的商業(ye) 活動和短期逗留人口,往往達到數百萬(wan) ,因此按照實際管理人口計算,城市的規劃建設、綜合承載力才能滿足真正的需求。

  另一方麵,這些城市目前規劃的實際服務人口,均瞄準了2000萬(wan) 級別,相當於(yu) 目前一線城市中廣深的規模。從(cong) 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來說,這些城市的崛起,也可以承擔一線城市的部分功能,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起到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進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ti) 競爭(zheng) 力。

  牛鳳瑞說,當前我國公認的一線城市是4個(ge) ,即北上廣深。但對於(yu) 一個(ge) 14億(yi) 的人口大國來說,僅(jin) 有4個(ge) 一線城市是不夠的,需要有更多的中心城市來帶動區域的發展。這些新崛起的城市要承擔帶動更多區域發展的功能,促進區域的平衡協調發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