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防治小兒肺炎應避開六大誤區

發布時間:2022-11-15 15:39:00來源: 長沙晚報

  長沙迎來立冬後的一波寒潮,氣溫突降對孩子嬌弱的呼吸道是一大考驗,嬰幼兒(er) 最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嚴(yan) 重時可能引發肺炎。

  由於(yu) 肺炎的症狀與(yu) 普通感冒較為(wei) 類似,容易被忽視,因此肺炎被稱為(wei) “被遺忘的殺手”。湖南省兒(er) 童醫院醫生提醒,肺炎是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er) 童死亡的第一大疾病,目前正是肺炎的高發季,家長們(men) 應科學防治,避開六大誤區。

  四招區分肺炎和普通感冒

  “孩子不停咳,還反複發熱,是肺炎還是感冒?”趙女士的女兒(er) 4歲了,最近半個(ge) 月一直咳嗽,服用感冒藥後還是反反複複咳嗽,後麵有痰也咳不出來。“這幾天,感冒藥、消炎藥、止咳藥輪番上陣了,還是沒有根治。”趙女士帶著孩子來到湖南省兒(er) 童醫院呼吸內(nei) 科門診就診。

  “秋冬季節是兒(er) 童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最近因發熱、咳嗽來就診的孩子越來越多。”湖南省兒(er) 童醫院呼吸內(nei) 科主治醫師劉戀紅介紹,發熱、咳嗽不一定是肺炎,很多時候就是一次感冒。那麽(me) ,肺炎和普通感冒有何不同?家長應如何區分?

  劉戀紅表示,可以從(cong) 以下四個(ge) 方麵來區別:

  一是測體(ti) 溫。肺炎發熱多在38攝氏度以上,持續2至3天不退,使用退熱藥,體(ti) 溫也隻能暫時下降。而普通感冒發熱,持續時間較短,用退熱藥效果明顯。

  二是聽聲音。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的症狀,嚴(yan) 重時引起呼吸困難,表現為(wei) 憋氣,兩(liang) 側(ce) 鼻翼一張一張的扇動,甚至出現口唇發紫。而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或喘一般症狀較輕,不會(hui) 引起呼吸困難。家長還可以傾(qing) 聽孩子胸部發出的聲音,將耳朵輕輕地貼在孩子的脊柱兩(liang) 側(ce) 胸壁,肺炎患兒(er) 在吸氣末期會(hui) 有“咕嚕兒(er) ”般的聲音,醫學上稱為(wei) “細小水泡音”,這是肺炎的重要體(ti) 征,而普通感冒一般不會(hui) 有此聲音。

  三是看食睡。肺炎患兒(er) 食欲下降明顯,不吃東(dong) 西、不喝奶,或一喂奶就因憋氣而哭鬧不安;睡眠質量差,易醒、愛哭鬧,夜間有呼吸困難加重。普通感冒的孩子,吃東(dong) 西、吃奶量可減少,但睡眠基本正常。

  四是評狀態。肺炎患兒(er) 精神狀態不佳,常伴有煩躁、哭鬧不安或昏睡等情況。普通感冒時,孩子一般精神狀態較好,能逗樂(le) ,並進行簡單玩耍。

  別聽到孩子咳嗽就趕緊止咳

  一些家長過於(yu) 擔心孩子得肺炎導致盲目用藥,引發新的問題。劉戀紅提醒,治療肺炎要避開六大誤區。

  誤區一:肺炎都要吃“消炎藥”。細菌、病毒、支原體(ti) 、衣原體(ti) 、真菌、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ti) 都能引起兒(er) 童肺炎,並不是所有肺炎都需要抗生素治療,使用抗生素可能不會(hui) 使病情好轉,反而可能由於(yu) 濫用抗生素引起其他的問題。因此,及時就醫,完善相關(guan) 檢查明確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治療。

  誤區二:肺炎都要輸液或住院。雖然肺炎危害兒(er) 童健康,但並不是所有肺炎都需要輸液或住院治療。輕症肺炎可在家進行口服藥物、霧化等治療,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反應、食欲、呼吸頻率、咳嗽或喘息等症狀,及時複診了解孩子的恢複情況。如有以下情況需考慮住院治療:1.有基礎疾病史,包括先天性心髒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呼吸道畸形、遺傳(chuan) 代謝疾病、腦發育不良、神經和肌肉疾病、免疫缺陷病、貧血、II度以上營養(yang) 不良,既往有感染史、嚴(yan) 重過敏或哮喘史、早產(chan) 史、慢性肝腎疾病等;2.小於(yu) 3個(ge) 月嬰兒(er) ,小嬰兒(er) 病情變化快,且一般不會(hui) 有典型的發熱、咳嗽等症狀,僅(jin) 表現為(wei) 易吐奶、呼吸快、精神差、不喝奶等情況;3.治療病情無好轉,病程超過1周。

  誤區三:肺炎一定要霧化治療。霧化治療可以直達氣道,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應少,達到舒張氣管、稀釋痰液、緩解喘息的效果。如果孩子哭鬧厲害不配合,可采取多喝水、拍背、口服化痰平喘的藥物等方式,也可以到呼吸專(zhuan) 科門診由專(zhuan) 科護士幫助孩子做氣道廓清,有效幫助孩子排痰。

  誤區四:症狀好轉馬上停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家長擔心長時間服藥給孩子帶來損傷(shang) ,當肺炎症狀改善就立即停藥,這種做法並不正確。藥物起了作用使症狀好轉,不代表病原體(ti) 已經被清除,在沒有治愈的情況下就選擇停藥,有可能導致病原體(ti) “死灰複燃”,使肺炎反複,也容易導致耐藥性,加大治療難度。因此,要遵從(cong) 醫囑,完善療程,避免肺炎遷延不愈。

  誤區五:肺炎一定要盡快止咳。咳嗽、咳痰是肺炎最常見的症狀,一聽到孩子咳嗽,許多家長就揪心,想趕緊幫孩子止咳。殊不知“咳嗽”是人體(ti) 的保護性反射,可以幫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和異物。孩子咳嗽反射較弱,痰液容易在氣道內(nei) 瀦留引起氣道阻塞,引起重症肺炎或呼吸衰竭。因此,盲目使用止咳藥物反而會(hui) 加重孩子的病情,一定要先祛痰再止咳。

  誤區六:肺炎沒有辦法預防。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肺炎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另外,要注意手衛生,在流動的清水下持續衝(chong) 洗30秒鍾以上,就能使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減少八成,如果再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則可減少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有效預防肺炎的發生。同時,在流感季節減少去人多密集場所,注意佩戴口罩,經常開窗通風,都可以有效減少患病。

  孩子得肺炎後3個(ge) 月內(nei) ,家長的護理很重要

  對於(yu) 小兒(er) 肺炎來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醫生提醒,大多數患兒(er) 家長認為(wei) 隻要用藥肺炎就會(hui) 好,隻重視了藥物的作用,而忽略了護理的重要性。其實,大多數肺炎隻需要普通用藥,結合家長細心的護理就可以很快痊愈。但很多家長沒有耐心,對藥物期望值過高,以為(wei) 進了醫院就可以萬(wan) 無一失,在生病治療的階段不注意衛生、護理不到位,加上患兒(er) 抵抗力下降,容易再次感染導致肺炎反複或症狀加重。

  還有家長認為(wei) 孩子出院了,肺炎就是徹底好了,以後都不會(hui) 再感染了。其實,剛出院患兒(er) 的肺部處於(yu) 修複時期,抵抗力還很弱,如果接觸到病毒和細菌,或未及時增減衣物受涼,或未注意合理的喂養(yang) 和營養(yang) 的供給,一點“風吹草動”就很可能誘發患兒(er) 再一次感染。所以,在肺炎患兒(er) 出院3個(ge) 月內(nei) ,家長應該加強護理,包括環境的通風換氣,避免孩子接觸過敏物質或食用過敏食物,增強體(ti) 質,定期預防接種等,為(wei) 肺炎患兒(er) 的痊愈提供一個(ge) 良好的環境。(全媒體(ti) 記者 徐媛 通訊員 姚家琦 劉花豔)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