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突先鋒——第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瞄準未來戰場轉型發展紀實
直升機群低空突入、特戰隊員機降布控、地麵分隊拔點跟進……深秋時節,中原腹地某訓練場,鐵翼飛旋、硝煙彌漫,第83集團軍(jun) 某空中突擊旅聯合某特種作戰旅、某數字化合成旅展開的要點奪控演練激戰正酣。
“從(cong) 平視戰場到俯瞰戰場再到立體(ti) 感知戰場,從(cong) 空中突擊旅這支陸軍(jun) 轉型的標誌性力量可以看出新型陸軍(jun) 作戰力量的巨大潛力,也展示了陸軍(jun) 正在向全域機動、立體(ti) 攻防戰略轉型目標闊步前行的鏗鏘步伐。”回顧空中突擊旅改革發展史,組織此次演習(xi) 的陸軍(jun) 參謀部航空兵局領導感慨萬(wan) 千。
破繭重生、換羽騰飛的榮光背後,是該旅官兵迎難而上、大膽創新的強軍(jun) 故事。旅隊一名長期從(cong) 事步兵專(zhuan) 業(ye) 的老兵自豪地說,“戰鬥在空中突擊旅,感覺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挑戰
2016年“八一”前夕,習(xi) 主席在新組建的陸軍(jun) 機關(guan) 視察時強調,按照機動作戰、立體(ti) 攻防的戰略要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陸軍(jun) 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jun) 。
很快,作為(wei) 陸軍(jun) 由平麵作戰向立體(ti) 攻防轉變的標誌性力量——空中突擊旅應運而生。由此陸軍(jun) 航空兵配合地麵部隊的曆史被改寫(xie) ,空中突擊旅作為(wei) 獨立作戰單元,消除了空地的地理隔斷,模糊了前沿與(yu) 縱深的空間概念,更新了空中與(yu) 地麵兵種的作戰理念,真正為(wei) 新型陸軍(jun) 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組建新質作戰力量,就是要把我們(men) 作為(wei) 主戰主用的刀尖子,在戰場上一擊製勝!”談及旅隊的成立,該旅官兵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新”是空中突擊旅的常態。新在編製體(ti) 製,地空合一的力量編成模式向旅營級戰術單元延伸,配載了空中偵(zhen) 察預警、電子對抗、指揮控製等多種任務模塊,作戰能力上實現從(cong) 相對單一向多能並舉(ju) 跨越,作戰模式上實現從(cong) “線性”向“非線性”跨越。
新在武器裝備。空中分隊實行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勤務直升機混合編成,具備較強的全員快速反應、空中快速機動、靈活機動部署和大縱深超越突擊能力。地麵分隊陸續列裝突擊車、夜視儀(yi) 等新型裝備,作戰能力、作戰範圍逐步提升。一名步兵連長興(xing) 奮地說:“以前我們(men) 兵器室隻有槍,幾個(ge) 槍櫃就是我們(men) 的全部家當。現在連隊兵器室已經從(cong) 1個(ge) 小房間擴建成3個(ge) 大房間,這還不算停得滿滿當當的車庫。”
新在人員構成。旅隊既有翱翔藍天、空中拚殺的“金頭盔”,又有馳騁沙場、逢敵亮劍的陸戰“兵王”;旅裏既有嚴(yan) 謹細致、精準到位的戰鷹守護者,又有聽音識病、手到擒來的戰車維修大拿。各路英雄匯聚於(yu) 此,就是為(wei) 了“空中突擊”這個(ge) 共同的目標。
該旅首先從(cong) 黨(dang) 委“一班人”自身抓起,自覺圍繞“找準定位、推進轉型”召開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統一思想認識,規劃轉型藍圖。機關(guan) 第一時間組織學習(xi) 新單位建設論證報告,明晰新單位建設規劃路線圖。官兵們(men) 及時開展專(zhuan) 題教育,采取領導分工上大課,講清新單位的職能定位、地位作用和建設方向,明確轉型發展方向。
“這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自豪的同時,官兵感到更多的是壓力,“空中突擊旅建設對我軍(jun) 來說既無前路可循,也無經驗可依,想要建好這支新質力量無疑是一場持久的‘突擊戰’。”
聯合
萬(wan) 事開頭難,空中突擊旅組建之初,官兵對轉型到底怎麽(me) 轉,是以地麵力量為(wei) 主,還是突出空中力量,在思想認識上還存在分歧。有的基層主官隻顧理順關(guan) 係,訓練新課目卻無從(cong) 下手,還有部分戰士簡單認為(wei) ,“合編就是為(wei) 了讓協同更方便”。
有一次,該旅在朱日和訓練基地參加陸空聯合演習(xi) ,受惡劣天氣影響,預定機降點不滿足機降條件。飛行員臨(lin) 時選擇位置,因為(wei) 不了解步兵戰術戰法,將步兵投送至藍軍(jun) 包圍圈,導致步兵剛落地便成為(wei) “俘虜”。
同一場演習(xi) ,步兵連衝(chong) 擊受阻,引導武裝直升機空中支援。因不了解直升機進入退出航線,導致武裝直升機被藍軍(jun) 地麵防空火力埋伏,被判“出局”。
兩(liang) 次“敗北”的教訓讓該旅官兵清醒認識到:簡單的讓直升機搭載突擊步兵不是空中突擊,空中突擊旅的體(ti) 係作戰效能,不隻來自外在武器裝備和體(ti) 係結構,更多取決(jue) 於(yu) 多種力量能否有效融合。
“新型作戰力量更應有衝(chong) 鋒的姿態,敢於(yu) 打破隔閡束縛,才能跑出空中突擊旅轉型路上的加速度。”為(wei) 此,該旅黨(dang) 委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帶頭從(cong) 最基礎的飛行常識、抗眩暈等內(nei) 容學起練起,通過當兵鍛煉、換崗實踐、代職體(ti) 驗等多種途徑,分批次安排年輕飛行員到步兵分隊代職鍛煉,利用野外駐訓、大項演訓任務等時機,推動空地人才互學所長、共強本領,“空地一體(ti) ”的理念逐漸根植官兵腦海、融入官兵血脈。
空地協同訓練催生出新的練兵備戰場景:參謀比武中,飛行員一舉(ju) 奪冠;飛行籌劃,步兵班長當參謀。狙擊手在“空中練”,飛行員在“地麵學”,空中課目和地麵課目融合組訓,空地兵力真正合在一起、打到一處。實兵對抗演習(xi) 中,飛行員發現“敵”目標,並未選擇迎麵打擊,而是在空中利用信息係統發送坐標,呼叫地麵先遣力量支援攻擊“敵”目標。
“建製內(nei) 兵種攜手隻是一小步,如今我們(men) 已經步入多軍(jun) 兵種聯合作戰新格局。”該旅領導介紹,他們(men) 與(yu) 空軍(jun) 某部組織互為(wei) 條件訓練,精研地麵突擊步兵如何引導空軍(jun) 戰機實施火力打擊,練出陸航直升機與(yu) 空軍(jun) 戰機配合行動的默契;空地協同演練,他們(men) 與(yu) 聯勤保障部隊多支力量配合,探索平戰一體(ti) 的保障模式;同時,他們(men) 還與(yu) 戰略支援部隊某部開展聯訓,部隊電磁幹擾與(yu) 反幹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無訓不聯,無聯不勝”已成為(wei) 該旅官兵的思維習(xi) 慣和自覺行動。從(cong) 空地協同到要素聯動,從(cong) 軍(jun) 種內(nei) 融為(wei) 一體(ti) 到跨軍(jun) 種漸成體(ti) 係,空中突擊旅體(ti) 係練兵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部隊實戰能力持續提升。
突擊
夜色如墨,演練目標區域伸手不見五指,一陣急促的旋翼聲呼嘯而至。懸停、開艙、抓繩、離機……數架直升機搭載突擊步兵飛抵“敵”目標上空,采取夜間無光條件下懸停機降戰術,迅疾完成穿插任務。
前不久,實兵演練中該旅一鳴驚人:在完成預定課目訓練後,該旅主動向上級要求增加難度,大膽嚐試他們(men) 探索的“夜間無光機降”新戰術,閉燈駕駛、低空突入等險難課目,讓不少同行替他們(men) 捏了一把汗。
有的同行表示不解:“像這種隻有在動作大片中出現的畫麵,搬到現實中可行嗎?”有的飛行員戰友善意提醒:“飛行無小事,夜間無光作業(ye) 風險太大,規定課目做好了就行,見好就收吧!”
“總要有人去突破!”該旅領導認為(wei) ,空中突擊旅這支新質作戰力量想要早日換羽騰飛,就必須敢於(yu) 創新和突破,“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時不我待,有些訓練風險必須得冒。”
說幹就幹,他們(men) 一邊聯係廠家工程師,摸清裝備的“脾氣秉性”和各項極限值,一邊帶著官兵穿戴夜視器材從(cong) 地麵模擬開始,循序漸進轉到實裝訓練,最後再到實踐論證。努力沒有白費,這項戰法創造了某型機夜間快速繩索降的紀錄。這次演練之後不久,這種新戰法就在該旅推廣使用。
今年2月,還是在這個(ge) 訓練場,又一波新戰法出爐:單機多人同時機降、空中射擊、戰鬥警巡等。在場的上級領導和工廠人員聽後心裏都打起了鼓:“國內(nei) 類似的訓練還沒有形成體(ti) 係,你們(men) 這一步邁得是不是有點大了?”
“總要有人去突破!”10米高空,直升機平穩盤旋,6條繩索同時下放,6名突擊隊員迅疾出艙、索降落地,整個(ge) 演練過程幹淨利落,又一項訓練紀錄誕生。
“第一個(ge) 嚐試有風險,可如果訓練場上總是前怕狼後怕虎,新質戰鬥力生成就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回望一路走來的曆程,該旅領導表示,“在這個(ge) 瞬息萬(wan) 變的時代,今天的新戰法,也許明天就會(hui) 落伍,唯有不走尋常路,勇闖未知的世界,才能鍛造出能戰善戰、敢打必勝的精兵勁旅。”
胡瑞智 王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