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外大學生社會實踐周”總結交流會舉辦
本報北京11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11月17日,由全國青聯、全國學聯主辦的2022年“中外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周”總結交流會(hui) 以線上線下方式在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舉(ju) 辦。活動在北京設主會(hui) 場,來自66所高校的900多名中外大學生、教師代表等參加了活動。
總結交流會(hui) 上,8位留學生代表熱情洋溢地分享了他們(men) 在參加社會(hui) 實踐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來自日本的小林智美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尋訪中華文明的根脈,感悟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文化源頭;來自塔吉克斯坦的侯子墨行走在甘肅農(nong) 村,在農(nong) 民模樣的扶貧幹部和年齡相仿的支教老師身上理解了什麽(me) 是共同富裕;來自墨西哥的逸馨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理解上海曆史文化,探索通過新媒體(ti) 傳(chuan) 播“老手藝”;來自哈薩克斯坦的伊優(you) 娜被南京高新企業(ye) 在5G、AI、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取得的成就所震撼,並在參與(yu) 科技創新團隊的過程中認識個(ge) 人價(jia) 值;來自俄羅斯的沙柳娜在青島參觀科技企業(ye) 、人文街巷,感歎“此心安處是吾鄉(xiang) ”;來自坦桑尼亞(ya) 的阿布考察了湖北省宜昌市的基層治理,基層幹部細致入微的工作讓他理解了中國高速發展的底層邏輯;來自幾內(nei) 亞(ya) 的迪亞(ya) 羅在海陸豐(feng) 革命根據地遺址群瞻仰革命烈士、探尋英雄故事,感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個(ge) 不怕犧牲、堅守理想的政黨(dang) ;來自安哥拉的哈瑪暢遊在大理的青山綠水間,感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背後的生態環保理念。現場不時響起陣陣笑聲和掌聲。
共青團中央書(shu) 記處第一書(shu) 記賀軍(jun) 科,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有關(guan) 同誌出席了活動。
據悉,2022年“中外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周”活動由全國青聯、全國學聯發起,以“中國這十年”為(wei) 主題,組織20個(ge) 省份、66所高校,來自101個(ge) 國家的852名中外大學生積極參與(yu) 。主辦方希望通過中外大學生結伴同行的方式,深入農(nong) 村、社區、企業(ye) 等城鄉(xiang) 基層開展社會(hui) 實踐,幫助留學生更加真實、全麵、立體(ti) 地認識中國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為(wei) 溝通中外的青年友好使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