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開展3大攻堅行動改善空氣質量 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
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日前聯合印發《深入打好重汙染天氣消除、臭氧汙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基本消除;PM2.5和臭氧協同控製取得積極成效,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移動源大氣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但大氣汙染治理形勢依然嚴(yan) 峻,京津冀及周邊等區域秋冬季重汙染天氣依然高發、頻發,全國超過一半的城市仍然出現重汙染天氣。臭氧汙染日益凸顯,特別是在夏季已經成為(wei) 導致部分城市空氣質量超標的首要因子。柴油貨車汙染尚未有效解決(jue) ,移動源氮氧化物排放約占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60%,對PM2.5和臭氧汙染貢獻率大。
據介紹,重汙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聚焦PM2.5汙染,以秋冬季(10月至次年3月)為(wei) 重點時段,以重汙染天氣頻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以及重汙染天氣防控工作相對薄弱的東(dong) 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為(wei) 重點地區,針對區域不同汙染特征提出相應攻堅措施。按行動方案,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全國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控製在1%以內(nei) ,70%以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麵消除重汙染天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東(dong) 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人為(wei) 因素導致的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減少30%以上。
臭氧汙染防治攻堅戰以5月至9月為(wei) 重點時段,以臭氧汙染較為(wei) 突出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為(wei) 國家臭氧汙染防治攻堅的重點地區,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長江中遊城市群及其他臭氧超標城市在國家指導下開展攻堅,加大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減排力度,提升能力、補齊短板。按行動方案,到2025年,PM2.5和臭氧協同控製取得積極成效,全國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製,VOCs、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
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以貨運量較大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相關(guan) 省(市)以及內(nei) 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城市為(wei) 重點,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和車船清潔化,加強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強化部門、區域協同防控。按行動方案,到2025年,運輸結構、車船結構清潔低碳程度明顯提高,燃油質量持續改善,機動車船、工程機械及重點區域鐵路內(nei) 燃機車超標冒黑煙現象基本消除,全國柴油貨車排放檢測合格率超過90%,全國柴油貨車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國六排放標準貨車保有量占比力爭(zheng) 超過40%,鐵路貨運量占比提升0.5個(ge) 百分點。
這位負責人說,要推動將標誌性戰役年度和終期有關(guan) 目標完成情況作為(wei)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的重要內(nei) 容。強化目標任務落實,對未完成目標任務的地區,依法依規實行通報批評和約談問責,有關(guan) 落實情況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