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新塘綜合交通樞紐車站主體結構蓋板澆築完成
中新網廣州12月1日電 (郭軍(jun) 馬雙武 平宏亮)經過400餘(yu) 名施工人員、100餘(yu) 台渣土車、600餘(yu) 車次罐車長達30天的晝夜作戰,廣州新塘站綜合交通樞紐一體(ti) 化工程(下稱:新塘綜合交通樞紐)車站主體(ti) 結構蓋板於(yu) 11月30日全部澆築完成,為(wei) 既有廣深鐵路線路倒邊運行提供了先行條件,標誌著項目建設進入新階段。
據了解,新塘綜合交通樞紐位於(yu) 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是廣深鐵路、廣汕鐵路、穗莞深城際鐵路等多條軌道交通線路的交匯點。項目施工包括樞紐配套場站工程、地鐵土建預留工程(即蓋挖法車站)、地下城市通廊等,其中蓋挖法車站位於(yu) 廣汕鐵路新塘站站房正下方,長254米,寬47.3米,深23.5米,基坑占地麵積約27619平方米。
對於(yu) 該工程廣汕鐵路紅線範圍內(nei) 部分,因該部分特殊的空間位置關(guan) 係,需充分配合國鐵施工組織安排,施工單位中鐵二十五局首先實施基坑圍護結構連續牆與(yu) 主體(ti) 結構鋼管樁,再實施主體(ti) 結構蓋板,以供國鐵撥線倒邊運營及站房上部建設,最後開展蓋板範圍內(nei) 土方開挖及結構施工。
本次完成的車站主體(ti) 結構蓋板結構共分三段進行澆築,澆築麵積約合計7300平方米,相當於(yu) 一個(ge) 足球場的大小,使用鋼筋約2100噸,澆築混凝土達9500立方米。
“在一個(ge) 足球場大小的場地,匯集著五家施工單位交叉施工,施工場地非常有限、作業(ye) 時間十分緊張。這裏位於(yu) 花崗岩發育地區,岩麵變化幅度大、岩石強度高。在前期地連牆、鋼管柱施工過程中,多次出現成槽機、旋挖鑽偏孔、卡鑽,最長一幅連續牆施工時間接近一個(ge) 月。”中鐵二十五局項目總工程師印敬佩介紹說。除此之外,本工程還麵臨(lin) 著場地條件動態變化及臨(lin) 近既有鐵路線施工等特點。
為(wei) 確保國鐵工期,按期完成主體(ti) 結構蓋板施工任務,在施工過程中,廣州鐵投集團牽頭、中鐵二十五局配合,多次協調廣鐵集團、增城區交通運輸局等單位召開現場會(hui) 議,在嚴(yan) 格保障廣汕鐵路節點工期前提下,協調施工場地、優(you) 化各單位施工工序的銜接,充分利用共用道路的空閑期,增加場內(nei) 道路運輸的使用效率,提高有效施工作業(ye) 時間,確保施工材料的供應;積極引進多台挖掘機、吊車、天泵和地泵等大型機械,並投入較常規施工的兩(liang) 倍人力,采取24小時“機器不停轉,人員輪班換”方式,縮短各工序施工作業(ye) 時間;推行智慧工地係統應用、實行常態化隱患排查及工程實體(ti) “實測實量”等措施,全力保障了現場施工安全和質量,二期鋼管樁施工完成後精度均在5毫米以內(nei) 。
據悉,作為(wei) 廣州東(dong) 部門戶樞紐,新塘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成後將兼顧部分通過高鐵和珠三角城際客流,成為(wei) 包含公交、長途汽車、地鐵等多種交通工具一體(ti) 化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不僅(jin) 能改善出行環境,成為(wei) 助力增城發展新引擎,同時也是廣州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一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