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午夜“炸街”,尋蹤查車很難嗎
作者:龍之朱
據媒體(ti) 報道,許多人抱怨常因摩托車“炸街”而從(cong) 睡夢中驚醒。專(zhuan) 業(ye) 人士指出,這些摩托車為(wei) 發出刺耳的轟鳴聲,達到風馳電掣的拉風效果,通常會(hui) 加裝擴音設備,對車燈、車輛排氣管等進行非法改裝,造成安全隱患。據統計,今年以來,僅(jin) 天津市和平區就依法查處摩托車闖禁行、“炸街”等違法行為(wei) 205起。
在城市生活的人,多少有過類似“午夜驚魂”的體(ti) 驗。很多時候,這些摩托車呼嘯而來、呼嘯而去,除了留下耳輪裏的轟鳴聲外,老百姓拿它並沒有辦法,隻好隱忍。這也是當下城市中很多人的普遍心態,既然無計可施,隻好鍛煉自己的忍耐力。
隻是細究起來,此事也不免讓人疑惑,摩托頻繁“炸街”,尋蹤查車真的很難嗎?
這個(ge) 事情似乎並沒有那麽(me) 困難。一方麵,在城市中,公共視頻已經全麵覆蓋,任何交通違法行為(wei) 在緝查布控係統的“天眼”下都將無處遁形。媒體(ti) 也時常報道,公共視頻中,有的交通駕駛人纖毫畢現,是不是接打電話,是不是軋線等等,都有很清晰的影像。以此推理,那些“炸街”的人和車想必也應該有清晰的影像。
既然能夠拍下來,有車牌、車型乃至駕駛人等十分明確的線索信息,追查起來想必不會(hui) 特別費事。很簡單,摩托車的信息是登記了的,即便沒有登記,也一樣可以從(cong) 銷售渠道查到去向。而在具體(ti) 的查處中,同樣有法可依,超速也好,噪音汙染也好,非法改裝也好,該怎麽(me) 查處就怎麽(me) 查處,久而久之,這個(ge) 事情或將有所改觀。
另一方麵,除了在路麵上查車外,也不妨從(cong) 改裝渠道入手,徹查非法的“炸街”鏈條。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拚裝機動車或者擅自改變機動車已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征,修改車架號或者車輛識別代號都屬於(yu) 非法改裝。循此,一樣可以一查一串,做到心中有數。
據披露,陝西西安交警經過研判,在搞清楚當地飆車和“炸街”多發路網、摩托車聚集地點位圖、摩托車修理廠點位圖等“一網兩(liang) 圖”基礎上,實施精準管理、精準打擊,效果十分明顯。而江蘇南京交警則啟用了“超大排氣噪聲機動車記錄係統”,借助科技設備精準搜集線索和證據,對嫌疑車輛開展全覆蓋追查追處。
可見,隻要下決(jue) 心治理,就一定會(hui) 找到解決(jue) 方案。畢竟,在科技日益發達、記錄日臻全麵的當下,找出若幹隱藏於(yu) 都市的改裝摩托車,並不是高難度的操作。關(guan) 鍵是要真正重視這種惡劣行為(wei) ,要真正通過淩厲行動堅決(jue) 打擊這種違法行為(wei) 。此外,鑒於(yu) 不少飆車的是未成年人,也需要家庭和學校發揮好教育監管責任。
當然,根據相關(guan) 報道,很多時候,這些“炸街”的摩托一族可能並未產(chan) 生人身傷(shang) 害事件,這可能會(hui) 使得相關(guan) 部門在處置時不夠果斷。這樣的理解未免大謬不然。要知道,頻繁的“炸街”影響的,絕不僅(jin) 僅(jin) 是一些人的酣夢,更是對公共秩序的蔑視,對交通規則的破壞,如果容忍這樣一群人肆意作為(wei) ,必然導致社會(hui) 秩序虛設。
該認真對待“炸街”行為(wei) 了。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把自己的喜好、快意建立在損害公共秩序的基礎上,任何人都應該在法律法規範圍內(nei) 安排自己的生活。(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