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資企業為馬來西亞青年搭建成長平台

發布時間:2022-12-02 15: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馬來西亞(ya) 南部柔佛州新山市,一座由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馬來西亞(ya) 公司承建的現代化數據中心——萬(wan) 國數據中心正拔地而起。負責現場施工技術的馬來西亞(ya) 華人工程師張貽龍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該項目已成為(wei) 他加速實現職業(ye) 理想的平台。“項目已經是我第二個(ge) 家了,看著項目從(cong) 無到有,特別有成就感。”

  26歲的張貽龍至今記得2019年剛入職中建三局馬來西亞(ya) 公司,就被派往位於(yu) 新山的房建項目擔任技術員的經曆。

  “雖然我本科學的是工程管理,但當時剛剛畢業(ye) ,對施工現場,特別是許多一線使用的技術軟件並不熟悉,心裏很是忐忑,”他說,“不過,中國同事給了我很大幫助,鼓勵我不要怕犯錯,大膽去幹。”

  做施工計劃、協調業(ye) 主和施工隊伍、調整施工圖紙……幾年間,張貽龍從(cong) 一個(ge) 毫無現場施工經驗的“小白”迅速成長起來,現在同時負責包括數據中心在內(nei) 兩(liang) 個(ge) 項目的現場技術工作,管理著一個(ge) 四人小團隊。

  “我的工作就是和各方協調確認技術細節,保證施工圖紙沒有問題,推進施工順利開展。”他說。

  萬(wan) 國數據中心項目經理黃光強眼中的張貽龍踏實勤奮、聰明好學。“很多東(dong) 西教一遍就能學會(hui) ,敢於(yu) 踏出‘舒適圈’挑戰自己,進步很快。”黃光強說,有像張貽龍這樣的馬來西亞(ya) 同事,是公司很多業(ye) 務得以在當地順利開展的重要原因。

  中建三局馬來西亞(ya) 公司總經理吳磊近日介紹,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來,建設了多個(ge) 標誌性項目,包括馬六甲的文化地標“又見馬六甲”劇院和馬來西亞(ya) 電子商務領域最大的物流基礎設施項目菜鳥吉隆坡數字物流中樞(eHub),而且這兩(liang) 個(ge) 項目均獲得了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境外工程)榮譽。

  “作為(wei) 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中資企業(ye) ,我們(men) 不僅(jin) 在當地建設優(you) 質工程,還致力於(yu) 建設國際化的人才培養(yang) 平台,”吳磊說,“我們(men) 主要的400多名員工中外籍員工占一半以上,平均年齡三十多歲,絕大多數在馬來西亞(ya) 當地招聘培養(yang) ,其中也不乏來自敘利亞(ya) 、巴勒斯坦等多國的技術人才。”

  張貽龍對記者說,大學臨(lin) 近畢業(ye) 找工作的時候,他就瞄準了在馬中資企業(ye) 。“我是柔佛州土生土長的二代華人,雖然還沒有去過中國,但我手機裏裝滿了抖音、微信等各種中國軟件,看的是中國的電視節目。能在中資企業(ye) 工作並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能回到柔佛州建設家鄉(xiang) ,這是很奇妙的緣分。”

  三年多來,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項目上,但中資企業(ye) 豐(feng) 富靈活的培訓讓張貽龍和同事們(men) 並沒有被局限在工地的小圈子。

  “中國專(zhuan) 家提供的遠程培訓和馬來西亞(ya) 公司提供的培訓內(nei) 容很豐(feng) 富,不僅(jin) 有和一線建設息息相關(guan) 的技術類培訓,也涵蓋了工程管理最新的方式方法。”張貽龍說,有一些培訓內(nei) 容可能暫時還用不上,但相信對他未來的成長很重要。

  在中資企業(ye) 工作對張貽龍來說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yi) 。“我希望能夠成為(wei) 中國同事和馬來西亞(ya) 同事之間溝通的橋梁,讓馬來西亞(ya) 同事更好地了解中國。”

  張貽龍說:“已經有馬來西亞(ya) 同事在公司擔任項目經理,挑起大梁。我希望自己也能夠在這裏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為(wei) 國家建設盡一份力,實現自己的職業(ye) 理想。”

    (新華社吉隆坡12月1日電 記者毛鵬飛、高炳南)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