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明新風 浸潤城鄉

發布時間:2022-12-07 15:44:00來源: 人民日報

  “學習(xi) 宣傳(chuan) 二十大,建設強國現代化,舉(ju) 國上下齊努力,創造時代新奇跡。”安順市舊州鎮,花燈隊正在緊張排練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劇目,劇本反複打磨,樂(le) 器認真調校,隊員齊心協力,將為(wei) 村民獻上一場“精神盛宴”。

  “政策宣傳(chuan) 既要接天線,又要接地氣,要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會(hui) 。”舊州花燈隊隊長石永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傳(chuan) 入舊州鎮14個(ge) 村的尋常百姓家。

  距離舊州鎮20多公裏,安順市平壩區樂(le) 平鎮塘約村也有精神文明建設的“好抓手”。農(nong) 民夜校的開設,讓這個(ge) 小山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feng) 富起來。

  22點,剛剛從(cong) 夜校下課的村民遊成英還在回味老師課堂上講解的內(nei) 容。“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就想多聽、多學點東(dong) 西。”

  夜校開設在村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利用這一精神文明建設陣地,村民們(men) 齊聚一堂,第一時間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掌握知識技能,交流思想動態。

  在塘約村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彭遠科看來,擺脫貧困之後,村民們(men) 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村裏也正朝著這一方向全麵發力。

  理論宣講送到田間地頭,文明新風吹遍村村寨寨,誌願服務活躍大街小巷……近年來,安順市堅持不懈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圍繞信仰之城、首善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建設目標,城鄉(xiang) 聯動,全力推進,讓精神文明之花開遍黔中大地。

  截至目前,安順市平台注冊(ce) 誌願者45萬(wan) 人、誌願組織3000餘(yu) 支,發布誌願服務項目2.4萬(wan) 餘(yu) 個(ge) 。全市8個(ge) 縣(區)、92個(ge) 鄉(xiang) (鎮、街道)、1415個(ge) 行政村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全覆蓋;2021年,安順市群眾(zhong) 安全感達99.69%、滿意度達98.97%。

  “大爺,最近降溫,衣服要多穿點,有什麽(me) 困難就跟我說。”突然降臨(lin) 的寒潮,讓鄭正昌看望獨居老人的計劃提前了一些。作為(wei) 安順市西秀區東(dong) 街街道東(dong) 街社區“關(guan) 愛在身邊”誌願服務隊隊長,“天晴下雨”是他每天醒來第一眼要關(guan) 注的情況。

  “多一點關(guan) 愛,這座城市就會(hui) 變得更溫暖一些。”在鄭正昌看來,做好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把小事辦實、辦好,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yu) 誌願服務,家園就會(hui) 越來越美好。

  鄭正昌所在的誌願服務隊共有13人,隊員來自各行各業(ye) 。為(wei) 了共同的目標,他們(men) 攜手抗擊疫情、在交通路口執勤、探視照顧獨居老人,構成了社區一道亮麗(li) 的風景,彰顯著誌願服務的溫度。

  精神文明建設如滴水穿石,需要久久為(wei) 功。1997年的一個(ge) 冬天,安順市西秀區的市民肖興(xing) 英在寒冬的街頭收養(yang) 了一名棄嬰,直到今天,她收養(yang) 的殘疾孩子已達100多人,做了孩子們(men) 20多年的“肖媽媽”。

  一人善舉(ju) ,感動一城。言傳(chuan) 身教之下,兒(er) 媳婦接過肖興(xing) 英公益事業(ye) 的接力棒,繼續給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幫助。許多得知肖興(xing) 英善舉(ju) 的社會(hui) 人士也紛紛慷慨解囊,給孩子們(men) 送去關(guan) 愛和資助。

  安順市各大主題公園、宣傳(chuan) 欄上出現越來越多像肖興(xing) 英這樣的榜樣故事。當地通過大力開展“道德講堂”“講述身邊好人”等活動,運用多種形式宣傳(chuan) 道德楷模和凡人善舉(ju) ,引導市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