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yu) 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讓我們(men) 攜起手來,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wei) 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共同建設清潔美麗(li) 的世界!”2021年10月12日,習(xi) 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在雲(yun) 南昆明舉(ju) 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並發表主旨講話時強調。
習(xi) 近平主席深刻闡釋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重大意義(yi) ,明確提出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4點主張,鄭重宣布中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等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務實舉(ju) 措,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的積極作為(wei) 和曆史擔當。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15)第一階段會(hui) 議通過了《昆明宣言》,為(wei) 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注入強大政治推動力。
繼COP15第一階段會(hui) 議在昆明成功舉(ju) 辦後,第二階段會(hui) 議已於(yu) 12月7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shu) 處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中國繼續作為(wei) 主席國,領導大會(hui) 實質性和政治性事務,“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主題和會(hui) 標等大會(hui) 主要元素保持不變。世界關(guan) 注建設生態文明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期待第二階段會(hui) 議製定並通過“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
四川臥龍,層林盡染。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核桃坪基地的半野化場地內(nei) ,大熊貓“博斯”正啃著竹子,熊貓幼崽在草叢(cong) 中安睡。“博斯”今年6月誕下一對幼崽,其中雌性幼崽成為(wei) 野化培訓對象,和“博斯”一起住在野化培訓圈舍內(nei) 。
“我們(men) 一直在努力將圈養(yang) 大熊貓最終放歸到野外,複壯野生種群。這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張和民說。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設立大熊貓、三江源等首批5個(ge) 國家公園,各類自然保護地總數達近萬(wan) 處,約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8%。北京、廣州國家植物園揭牌,開啟了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的序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推行一係列保護措施,取得顯著成效,促進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COP15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
完善法律法規。近10年來,我國製修訂了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法律法規,生態保護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明確目標舉(ju) 措。我國成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hui) ,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發布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yu) 行動計劃(2011—2030年)》及22個(ge) 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yu) 行動計劃。
劃定保護紅線。我國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製度,生態環境部協同自然資源部指導31個(ge) 省份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占陸域國土麵積比例超過30%,覆蓋了重要生態區域。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cong) “瀕危”降為(wei) “易危”,雪豹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等地頻繁現身,雲(yun) 南大象北上南歸、自在“旅行”,長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物種初步恢複……新時代這十年,我國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得到係統性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不斷邁出新步伐,有效保護了90%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
堅定不移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堅定不移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保護生態,讓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湖南省石門縣境內(nei) 的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眼下正是冬候鳥來這裏過冬的時節。在江坪河鄉(xiang) ,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康祖傑在望遠鏡裏又發現了熟悉的身影——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我們(men) 已經連續14年監測到這一珍稀物種,最多的一年記錄到47隻。”
壺瓶山自然保護區被譽為(wei) “物種基因庫”。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前來“打卡”。依托“湖南屋脊”的生態優(you) 勢,當地擦亮“生態壺瓶”金字招牌,形成了有機茶、林下經濟等支柱產(chan) 業(ye) ,僅(jin) 茶葉年產(chan) 值就達到9800多萬(wan) 元。
綠色發展,探索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發展路徑。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山間,綠樹成蔭,蜜蜂飛舞。“現在依靠‘林藥蜂’,每年收入可以達到10萬(wan) 多元。”初冬時節,藥材剛收,單天麻一項就賣了6萬(wan) 多元,長樂(le) 坪鎮橋坪村村民尹城祥喜上眉梢。他在田裏栽種厚樸等經濟林木、蜜源植物,林下套種草本中藥材,田間地頭養(yang) 蜂,這碗“生態飯”越吃越滋潤。
五峰縣地處武陵山區,曾是深度貧困地區。2016年以來,五峰設立國家級畜禽遺傳(chuan) 資源保護物種——中華蜜蜂產(chan) 業(ye) 發展領導小組,探索推進“林藥蜂”生態發展模式。現在,全縣養(yang) 殖中華蜜蜂達11萬(wan) 群,帶動2000多戶農(nong) 民增收。
科技賦能,在合理利用中實現有效保護。
蘭(lan) 科植物觀賞和藥用價(jia) 值高,一度麵臨(lin) 過度采挖的威脅。不少蘭(lan) 科植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石寶曆經10餘(yu) 年科研攻關(guan) ,攻克獨蒜蘭(lan) 種苗繁育及人工栽培難題,成功實現規模化人工種植,帶動了群眾(zhong) 增收致富。“人工栽培技術的突破,有助於(yu) 對蘭(lan) 科植物在利用中實現保護。今年,人工栽培的獨蒜蘭(lan) 豐(feng) 收,產(chan) 量超過40噸,產(chan) 值超過2000萬(wan) 元。”張石寶說。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shu) 紅介紹,作為(wei) 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中國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議定書(shu) ,“愛知目標”(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中的設立陸地自然保護區、恢複和保障重要生態係統服務、增加生態係統的複原力和碳儲(chu) 量等3項目標超額完成,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可持續管理農(nong) 林漁業(ye) 、可持續生產(chan) 和消費等13項目標取得良好進展,總體(ti) 好於(yu) 全球平均水平。
為(wei) 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令人備受鼓舞,感謝中方在領導和指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方麵所做的努力。”《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shu) 處執行秘書(shu) 伊麗(li) 莎白·穆雷瑪表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經驗值得學習(xi) 推廣。
“眾(zhong) 力並,則萬(wan) 鈞不足舉(ju) 也。”中國不僅(jin) 致力於(yu) 保護本國生態環境,而且從(cong) 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堅定踐行多邊主義(yi) ,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ti) 係,為(wei) 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從(cong) 成為(wei) 《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議定書(shu) 核心預算的最大捐助國,有力支持《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運作和執行,到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態保護事業(ye) ;從(cong) 向津巴布韋、肯尼亞(ya) 、讚比亞(ya) 等國提供野生動物保護物資,到與(yu) 蒙古國、老撾、越南等國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護地和生態廊道……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中,中國是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認為(wei) ,一個(ge) 強有力的、中國深度參與(yu) 其中的多邊體(ti) 係,是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的關(guan) 鍵。
“我們(men) 期待,COP15第二階段會(hui) 議能夠順利通過兼具雄心和務實平衡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崔書(shu) 紅說,“框架”是為(wei) 2030年前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錨定方向的總體(ti) 性、原則性綱領文件,將總結以往生物多樣性全球目標製定和執行的經驗,凝聚各締約方和利益攸關(guan) 方合力,為(wei) 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提供新的政治引領。
為(wei) 了推動“框架”的談判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中方作為(wei) 主席國一直不遺餘(yu) 力地發揮領導力和協調作用。自COP15第一階段會(hui) 議以來,中方已經組織召開了40次主席團會(hui) 議,為(wei) 相關(guan) 會(hui) 議籌備和談判進程提供組織安排和指導意見。
崔書(shu) 紅說:“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通力配合下,定能將此次會(hui) 議辦成一屆圓滿成功、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締約方大會(hui) ,推動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新征程。”
(本報記者宋豪新、王雲(yun) 娜、範昊天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