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財政直通車”這樣抵達田間地頭(一線調查·擴內需 暢循環)

發布時間:2022-12-20 16:0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河南省延津縣塔鋪街道王廠村,新建的機井“小房子”像一朵朵頂著紅傘(san) 的白蘑菇“長”在田間,分外惹人注目。受益於(yu) 財政資金直達機製,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又準又快送抵基層,當地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成果豐(feng) 碩。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預算製度,優(you) 化稅製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ti) 係。

  作為(wei) 創新宏觀調控的重大舉(ju) 措,財政資金直達機製確保中央財政資金迅速直達基層,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使用效率,為(wei) 基層“六穩”“六保”提供了有力支撐。

  財政資金直達機製是如何“直達”基層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如何防止資金跑冒滴漏?記者近日采訪了延津縣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及民生保障相關(guan) 資金的落地過程。

  直達資金促基建、兜底線,惠民效果實打實

  冬小麥長勢不錯,王廠村村民王文學沿著壟溝低頭查看了半晌,喜上眉梢。

  2022年,他承包了32畝(mu) 地,種了一季麥子、一季花生。秋收一算賬,小麥畝(mu) 均增產(chan) 200斤,花生畝(mu) 均增產(chan) 100斤,一畝(mu) 地平均增收800到1000元。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果真讓咱收入‘高’出一大截嘞!來年的收成保準也錯不了。”他說。

  王廠村地處黃河故道,是典型的沙土地。“過去,每1000畝(mu) 地平均隻有10口井供水。一遍還沒澆完,澆過的地又幹了。十天半月也輪不完。”王文學說。

  農(nong) 諺說:“多收少收在肥,有收無收在水”。加強農(nong) 田水利工程設施建設,是促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發展農(nong) 業(ye) 經濟的根本保證。

  2021年,依托財政資金直達機製,延津縣獲得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60萬(wan) 元,將王廠村3400畝(mu) 耕地全部改造為(wei) 高標準農(nong) 田。新建的高標準農(nong) 田裏,地埋管網縱橫交錯,機井灌溉方便快捷。農(nong) 民通過手機繳費、刷智能水電卡,一鍵操控,地裏的灌溉設施就開始工作了。

  “以前澆地,需要人工計電費,耽誤工夫。現在刷卡取水,不但方便,而且計費清楚。澆地的時間也快,用不了四五天,全村就能輪上一遍。”王文學說,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提高了大家的種糧積極性。

  延津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楊誌剛表示,利用中央直達資金,2021年,延津縣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1.5萬(wan) 畝(mu) 。其中,榆林鄉(xiang) 0.8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小麥每年可增產(chan) 48萬(wan) 公斤、玉米每年可增產(chan) 32萬(wan) 公斤、花生每年可增產(chan) 23.6萬(wan) 公斤,合計可增加產(chan) 量103.6萬(wan) 公斤。

  2022年,延津縣計劃完成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1.36萬(wan) 畝(mu) 。其中,僧固鄉(xiang) 0.5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申報了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項目實施後,小麥年產(chan) 量可增加52萬(wan) 公斤,玉米年產(chan) 量可增加7.5萬(wan) 公斤,花生年產(chan) 量可增加17.5萬(wan) 公斤,合計增加收益215萬(wan) 多元,直接受益農(nong) 民963戶、3981人。

  “我們(men) 延津縣是全國的小麥產(chan) 出大縣,中央財政出資支持我們(men) 夯實農(nong) 田水利基礎,我們(men) 也有決(jue) 心抓好糧食生產(chan) ,繼續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楊誌剛說。

  除了重大項目建設,兩(liang) 年來,在財政資金直達機製支持下,延津縣聚焦重點民生領域,精準利用中央轉移支付資金,解決(jue) 了一大批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

  2022年6月,64歲的延津縣文岩街道王鄉(xiang) 固村村民王正先因為(wei) 突發心梗,在醫院重症監護室住了半個(ge) 月。王正先家庭經濟困難,這次治病花費15萬(wan) 餘(yu) 元,欠下數萬(wan) 元外債(zhai) 。“我們(men) 老兩(liang) 口基本失去勞動能力,剛出院那會(hui) 兒(er) ,藥不敢買(mai) ,電費都交不上。”

  在村委幫助下,王正先在2022年7月底申請了中央財政直達資金項下的“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金”,8月初就收到6300元的臨(lin) 時救助款,一解燃眉之急。目前,村裏正在為(wei) 王正先一家申請低保,將其納入貧困監測戶,持續給予幫扶。

  從(cong) 中央到地方“一竿子插到底”,政策落實“加速度”

  “1月21日10點21分,縣財政部門接收資金,當天完成預算審核;1月28日,分配到預算單位——縣民政局;1月29日,縣民政局提交第一批支付申請;2月8日,春節後工作日第二天,資金打到群眾(zhong) 賬戶上……”

  在河南省延津縣財政局直達資金監控係統上,記者能清楚地查到2022年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3721萬(wan) 元的下撥流程。第一批救助資金78.37萬(wan) 元,僅(jin) 用8個(ge) 工作日就走完所有流程,發放到群眾(zhong) 手中。

  “快”是財政資金直達機製最突出的特點,它把惠企利民政策第一時間送到企業(ye) 和百姓手中,因此被人們(men) 形象地比喻為(wei) “財政直通車”。

  “我們(men) 要求接收不隔天,並於(yu) 當天批轉到業(ye) 務股室,15日內(nei) 分配下達到預算單位。”延津縣財政局副局長蘇棟說,直達資金到達後,有專(zhuan) 人接收。資金明細到項目的,直接審批;沒有明細到項目的,與(yu) 預算單位商議提出分配方案,隨後轉預算部門審核,下達預算指標。

  “審批快,支出也快。”蘇棟說,預算批準後,達到支付條件的項目一般當天下達支付金額,同時紙質審批憑證加蓋直達資金標識,送支付中心安排資金支出,這個(ge) 過程一般不超過3天。

  “財政直通車”始於(yu)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wei) 了提高財政政策效能,中央財政以“特殊轉移支付機製”將1.7萬(wan) 億(yi) 元資金直接下達市縣基層。

  在這一機製中,省級財政隻能做“過路財神”,不準截留挪用資金,細化向市縣下達資金的時間平均也隻有一周。就這樣,僅(jin) 用20天時間,95%的中央財政資金就下達到市縣基層,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非常時期,這筆直達資金對市縣基層實施減稅降費幫扶企業(ye) ,以及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三保”底線發揮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為(wei) 穩住經濟基本盤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1年,財政部門研究建立了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製,同時將直達資金範圍由原來的增量資金過渡到以存量資金為(wei) 主,資金總量達到2.8萬(wan) 億(yi) 元,基本實現了民生補助資金全覆蓋,“運送”直接惠企支出累計超過6000億(yi) 元,安排1億(yi) 元以上項目近3000個(ge) ,保障農(nong) 田水利、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項目有序開展,有效促投資、補短板。

  就拿延津縣王廠村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來說,該項目就是使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從(cong) 延津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通過公開招標確定施工單位,到第一筆工程款打到工程施工方賬上,隻用了不到20天的時間。

  資金不拖欠,到賬速度快,施工方幹勁足。

  2021年,延津縣一水建築有限公司中標了延津縣榆林鄉(xiang)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第四標段,建設任務包括4公裏的田間道路、800多米的灌溉水渠和兩(liang) 座橋。該項目正是使用中央直達資金建設。2021年6月29日啟動開工,7月17日正式進場,20日預付款打到公司賬戶。

  “不墊錢、結算快,這種活兒(er) 管幹!”延津縣一水建築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培霞說,這個(ge) 項目創了公司的最快建設紀錄,除去秋收和疫情停工,實際工期不到3個(ge) 月。2021年12月27日,工程通過初步驗收第二天,公司就收到了104萬(wan) 元工程款。

  “以前接過一些工程,讓施工單位墊資先幹,付款一拖再拖,施工大受影響,甚至可能爛尾。有的完工幾年還拖欠工程款,可能把企業(ye) 拖垮。”許培霞說。

  延津縣財政局農(nong) 財股股長侯廣學介紹,直達項目資金嚴(yan) 格按照約定工程進度支付:進場施工預付30%,竣工通過初步驗收支付75%,項目審計結束結清25%尾款。

  2022年,直達資金覆蓋領域更廣、規模更大、精準度更高。符合條件的惠企利民資金全部納入直達範圍,特別是將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納入直達資金管理。數據顯示,上半年,約4萬(wan) 億(yi) 元直達資金中,中央財政下達3.992萬(wan) 億(yi) 元,下達比例為(wei) 97.9%,具備條件的資金全部下達。

  “截至11月初,延津縣2022年中央直達資金64276萬(wan) 元,安排下達100%,完成支付53735萬(wan) 元,支付率83.6%,惠企利民成效明顯。”蘇棟說。

  監控係統“千裏眼”,確保財政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

  打開“直達資金監控係統”,數據檢索、追蹤、分析功能的強大讓記者眼前一亮。

  比如,對中央直達資金預算執行情況,可以按資金類型、地區、司局進行分類檢索,資金額度,預算單位,收付款方、收付時間及賬號,以及各級財政部門資金執行進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再如,在直達資金惠企利民發放明細中,農(nong) 村危房改造資金的“落地”信息,具體(ti) 到金額、發放時間,領取人姓名和身份證號;就業(ye) 補助資金的領取企業(ye) 名稱、領取額度和時間、統一社會(hui) 信用代碼等赫然在列。“一竿子插到底”的“底”清清楚楚。

  2020年,財政部門用不到一個(ge) 月的時間開發建設了聯通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的監控係統,將實行納入直達機製管理的資金全部納入監控範圍。近3年來,圍繞資金分配下達、支出使用、資金支付、監控監管等方麵構建了完備的直達資金製度體(ti) 係。直達資金監控係統可以全麵覆蓋指標流、現金流和信息流,實現從(cong) 資金源頭到使用末端的全鏈條跟蹤監管。監控係統對不同類型資金“量身定做”的預警規則,可對多種疑點信息進行自動紅燈、黃燈預警,據此給出不同等級的預警提示。各級財政部門都可以使用這一係統加強線上監控和線下核查,對資金分配、撥付、使用等各個(ge) 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控,督促各地合理有序把握支出進度,促進資金規範、盡早使用。

  麵對“預警提示”,地方各級財政部門都不敢含糊怠慢。

  在河南省財政廳的直達資金監控係統上,記者看到,截至11月9日,河南省各級財政部門未處理紅燈預警18個(ge) ,已整改248個(ge) 。

  “就像足球比賽中的紅黃牌,時刻提醒監督大家依法規範使用資金。”延津縣財政局局長秦峰介紹,業(ye) 務數據預警模塊的檢查內(nei) 容有兩(liang) 大類,即指標管理方麵、資金支付方麵。指標管理方麵,主要檢查發文掃描件上傳(chuan) 情況;資金管理方麵,主要檢查疑似是否違規使用,比如償(chang) 還債(zhai) 務、付息、對外投資等。

  預警信息如果不及時處理會(hui) 有什麽(me) 後果?秦峰表示,省財政廳每月通報係統中紅燈未處理信息。如果不及時處理異常信息,可能會(hui) 影響第二年該地方獲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預算額度。

  “每一筆錢都在陽光下運行,每一步操作都在陽光下規範。”秦峰給記者講述了縣財政局的一個(ge) 糾錯案例。

  今年9月份,延津縣按照上級部署發放針對實際種糧農(nong) 民的第三次一次性補貼,結果縣財政局在核查時發現數據異常:一名種糧大戶,前兩(liang) 次發放時填報畝(mu) 數10.59畝(mu) ,此次填報所報畝(mu) 數是1059畝(mu) 。於(yu) 是,縣財政局將情況反饋給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要求進行調查。最終發現,村裏報送時漏掉了小數點,後續縣鄉(xiang) 核查也未發現差錯。縣農(nong) 業(ye) 部門及時更正錯誤,並對發放名單再次進行全麵核查。

  直達資金,不僅(jin) 落地要“快”而“準”,還需問績問效,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據了解,根據直達資金擴圍增效的需要,目前直達資金監控係統功能正由數據跟蹤向監測預警、綜合分析拓展,財政部門逐步加強監控係統與(yu) 預算管理一體(ti) 化係統數據的銜接比對,加快一體(ti) 化進程,為(wei) 加強直達資金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men) 縣財政已經對直達資金終端使用情況開展日常績效評價(jia) ,促進更精準規範安排項目、更及時下達預算、更高效合規使用資金。”秦峰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