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把更多糧田建成良田

發布時間:2022-12-23 10:16:00來源: 人民日報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堅持數量與(yu) 質量並重、建設與(yu) 管護並重,高質量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我們(men) 一定能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通渠清淤、挖槽砌磚,江西省安福縣的高標準農(nong) 田施工現場,一派火熱場景。“趁著冬閑,我們(men) 調集上千人、200多台套機械,計劃完成5.7萬(wan) 畝(mu) 建設任務。‘飯碗田’質量更高了,來年糧食豐(feng) 收底氣足足的。”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田建設股股長朱濤說。

  耕地提質量,豐(feng) 收添保障。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放眼廣袤田野,從(cong) 通水修堰到平地擴路,各地鉚足幹勁,倒排工期,不斷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到今年底,全國將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穩定保障糧食產(chan) 能在1萬(wan) 億(yi) 斤以上,越來越多的“巴掌田”“望天田”變為(wei) “大格田”“豐(feng) 產(chan) 田”。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完善的農(nong) 田基礎設施,灌排有保障,農(nong) 機進得來,土壤肥力足,增強了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升了生產(chan) 效率。數據顯示,高標準農(nong) 田建成後,畝(mu) 均糧食產(chan) 能一般增加10%—20%,畝(mu) 均節本增效約500元。可以說,無論是端穩百姓飯碗,還是鼓起糧農(nong) 錢袋,都需要持續發力,把更多糧田建成良田,牢牢夯實大國糧倉(cang) 根基。

  讓高標準農(nong) 田真正“高”起來,要堅持數量與(yu) 質量並重。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是一項係統工程,涵蓋了田、土、水、路、林、電等諸多要素。如今的農(nong) 機“塊頭”越來越大,機耕道的寬度和承載力要跟得上。有收無收在於(yu) 水,通水通電才能把灌溉水引到田間地頭……可見,隻有統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才能真正建一塊、成一塊。相關(guan) 部門要聚焦影響耕地質量的關(guan) 鍵環節,補短板、鍛長板,地塊整治、溝渠配套、路網完善、林網建設要同步進行。當前,要抓住冬修水利有利時機,協同推進大中型灌區建設改造和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不斷完善銜接工程和配套工程,讓水網、田網、路網相連相通。

  建好高標準農(nong) 田,精準施策是關(guan) 鍵。從(cong) 東(dong) 北黑土地到華北大糧倉(cang) ,從(cong) 西南山地到江南水鄉(xiang) ,耕地類型、土壤條件、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各不相同,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要因地製宜,對症開方。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綜合采取保持水土、秸稈覆蓋、測土配方施肥等舉(ju) 措,才能有效提升黑土地質量。治理鹽堿地是保護耕地的重要課題,相關(guan) 地區可通過推廣耐鹽堿品種、改良土壤、工程改造等,不斷提升鹽堿地利用水平。此外,華北地下水超采區、西北幹旱區、南方坡耕地等地區,同樣需要依據現實問題,加強攻關(guan) ,開展試驗,探索出可行的建設治理模式。

  “三分建、七分管”。建好更要管好,才能讓高標準農(nong) 田持續發揮效益。各地已經摸索出設立“田長製”、管護員,完善考核監督等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管護機製。接下來,要進一步探索經營主體(ti) 自管、專(zhuan) 業(ye) 機構托管等模式,調動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yu) 。

  眼下,冬小麥正安穩越冬,油菜蓄勢生長,廣袤良田又在孕育新的豐(feng) 收希望。堅持藏糧於(yu) 地,高質量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我們(men) 一定能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