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火繪爺爺和他的“葫蘆娃”們

發布時間:2022-12-26 16:1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畫麵中,戴著護目鏡,手拿電烙筆正在葫蘆上作畫的老人,是西寧市居民劉玉啟,今年81歲,鑽研葫蘆烙畫已有20餘(yu) 年,被周圍人親(qin) 切地稱為(wei) “葫蘆爺爺”。

  【解說】記者在劉玉啟的家中看到,百餘(yu) 件葫蘆烙畫作品上,花鳥魚蟲、仕女、孩童等圖案,惟妙惟肖,極具觀賞性。劉玉啟的工作台上一些市麵上沒有的工具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同期】西寧市居民劉玉啟

  (最開始)我都買(mai) 小電烙鐵,我就在上頭寫(xie) 字,電烙這麽(me) 長,拿著這個(ge) 頭在上頭寫(xie) ,都沒法寫(xie) ,(後來)自己做了一部分,有的好使有的不好使,就改了這個(ge) 頭兒(er) 。這個(ge) 就是寫(xie) 字的,大部分都是以前做的多,做花的,壓花邊的。

  【解說】劉玉啟說一隻葫蘆烙鐵畫,從(cong) 開始打稿到完成製作,要用近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因為(wei) 每個(ge) 葫蘆的形狀都不一樣,創作就要根據形狀構思,用鉛筆描圖、寫(xie) 字,再用電烙筆將圖案烙在葫蘆上,最後用棉簽蘸上顏料一點點填充上色,耐心和技藝缺一不可。

  【同期】西寧市居民 劉玉啟

  它和墨一樣,也能烙出五色,最深的黑褐色,最淺的金黃色,也是很好看的。它時間一長,它自己就開始變,就現在這個(ge) 顏色,慢慢就變成了黑紅色的,你燙這個(ge) 顏色就看不清楚了。在這個(ge) 過程當中,(保存)不能天天叫太陽曬著,光線要盡量避免,這樣就能好一些。

  【解說】劉玉啟告訴記者,葫蘆畫沒什麽(me) 捷徑,都是自己一點點摸索出來的,火繪葫蘆講究的就是細致。葫蘆畫充實了他退休後的生活,希望更多人通過他的作品知道、了解、喜歡上這門傳(chuan) 統手藝。(記者 周瑞辰子 青海西寧報道)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