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2,他們正能量滿格 | 致敬,堅守者!

發布時間:2022-12-26 16:55: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12月25日電 在波浪翻湧的大海,在山高路陡的祁連山,在寒風凜冽的鐵道旁……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堅守者們(men) 仍在堅守。

  他們(men) ,堅守的是蔚藍大海中的“深潛夢想”;

  他們(men) ,守護的是絕壁深山裏的“曠野精靈”;

  他們(men) ,盼望的是平凡工作織成的“闔家團圓”。

  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們(men) ,因為(wei) 堅守而變得熠熠閃光。辭舊迎新之際,回望“堅守者們(men) ”的故事,讓我們(men) 在嶄新一年懷揣更多勇氣、步履更加堅定,讓夢可以向海、向山、向溫暖而去!

  “飛”向更遠的海

  “海燕-X”水下滑翔機創造下潛深度10619米的紀錄,標誌著我國在萬(wan) 米級水下滑翔機關(guan) 鍵技術方麵取得重大突破;

  “海燕”係列水下滑翔機實現最長連續運行超300天,最遠連續航行超5500公裏的紀錄;

  ……

  形似魚雷的“海燕”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型無人無纜水下自主航行器,在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海燕”的背後,是一支堅守了20年的科研團隊——天津大學深海智能裝備“海燕”研發團隊。

  “我們(men) 是國內(nei) 首批開展水下滑翔機技術研發的團隊之一。”團隊成員、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楊紹瓊說,“經曆了近10年的發展,整個(ge) ‘海燕’譜係從(cong) 無到有,打破了國外對我國嚴(yan) 格的技術封鎖。”

  “海燕”在海裏劈波斬浪,團隊在科研中乘風破浪。楊紹瓊說,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樹新的帶領下,“海燕”從(cong) 一張白紙上“展翅”。

  如今,“海燕”在我國海洋關(guan) 鍵技術與(yu) 示範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成功應用於(yu) “南水北調”水源地水質監測、南海環境調查和中國北極科學考察等國家重大工程。“海燕”用其高穩定、無故障的“業(ye) 績”,代表並引領了我國水下滑翔機技術的發展。

  臨(lin) 近年底,這支近100人的團隊依然十分忙碌。團隊成員們(men) 說,他們(men) 有個(ge) 一致的目標:願用堅守,“飛”向更遠的海。

  守護“高山精靈”

  雪豹,高山之上的“旗艦物種”,高海拔生態係統健康與(yu) 否的標誌物。我國雪豹數量占全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

  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這些雪山中的“王者”、曠野上的“精靈”,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在山高路陡的懸崖絕壁,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動植物管理科科長馬堆芳堅守了近20年。

  1990年從(cong) 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畢業(ye) 後,馬堆芳被分配到了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堆芳回憶,那時的條件相當惡劣,人們(men) 普遍也沒有保護研究動物的意識,祁連山裏的珍稀動物難覓蹤影。

  “2004年時,我開始著手祁連山裏的動物保護調查。”馬堆芳說,給祁連山裏的動物建冊(ce) 留資、打造數據庫,這在當時還是一件新鮮事,許多基層的護林員即使遇見珍稀動物也叫不上名來。

  深入沒有道路的山林,撥開荊棘遍布的樹叢(cong) ,細細觀察泥土上的足跡、糞便和毛發,憑借這樣的“笨辦法”,馬堆芳和護林站的工作人員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條件下完成了祁連山動植物的基礎調查研究,將自己的“論文”寫(xie) 在了祁連山脈的河流與(yu) 土地上。

  2012年,馬堆芳第一次在紅外線照相機拍攝的照片中看見了雪豹的身影。“太美了,太震撼了!”馬堆芳至今仍記得初見雪豹的驚喜與(yu) 感動。

  而如今,隨著祁連山生態治理不斷向好,礦山關(guan) 停、生態移民等舉(ju) 措推進,包括雪豹在內(nei) 的許多珍稀野生動物的身影頻頻被紅外相機捕捉,甚至數次與(yu) 人類“正麵遭遇”。“食物充足、環境良好,雪豹現在在祁連山過得太舒服了。”馬堆芳笑著說。

  馬堆芳有一個(ge) 新年願望,就是讓生態保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站好每一班崗

  在寒冷的地下鐵道,昏暗的燈光裏有一個(ge) 站得筆直的身影,胸前的記錄儀(yi) 不停閃爍。他是太原北站晉源站的外勤助理值班員靳國慶,幾乎每隔五六分鍾,他就接一通電話,被告知列車預備上下行情況,隨之他回應的是一句“晉源助理”並複述相關(guan) 列車情況。

  空曠清冷的隧道,被列車的鳴笛聲、飛馳聲和他的口令聲填滿。

  靳國慶今年58歲,參加鐵路工作四十餘(yu) 年,做車站助理值班員近二十年。靳國慶的職責是確保每一趟列車安全平穩地運行。他負責接發和監視來往列車,若遇上前方交通樞紐車流擁堵,列車在此停留20分鍾以上,則需進行“試風”作業(ye) ,即檢驗列車的製動性能。靳國慶拿著手電筒,仔細照射著通過的列車。冬天寒冷,列車容易出現抱閘、燃軸等異常,他需要密切注意,做好檢查工作。

  晉源站有四條鐵道線,全部建造在地下,是全國為(wei) 數不多的“地下火車站”,主要運輸煤和物資。冬天,這裏的溫度在零下15攝氏度左右。靳國慶說,為(wei) 保證工作規範,他們(men) 作業(ye) 時要求穿著利落,不便穿長大衣,在陰冷的隧道裏可能會(hui) 關(guan) 節不適。鐵道旁有一個(ge) 不到5平方米的小休息室,屋子裏陳列很簡單,一把椅子,一台監視器,一個(ge) 暖壺,一個(ge) 小電暖器。在列車接發間隙,靳國慶能進去喝口水,暖暖手。到了深夜,他還會(hui) 喝一杯咖啡提神。

  新年將至,靳國慶站在地下鐵道中,微笑著說出了自己的新年願望——願每一個(ge) 奔波的腳步都邁向團圓。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