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十年來幫助孤獨症學生成為有尊嚴的社會人 一群教師照亮“星星的孩子”

發布時間:2022-12-27 16:1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2月初,福州市星語學校新校區多功能廳舞台上,5名患有孤獨症的學生正在擺放7架約半人高的中國鼓。這是孩子們(men) 在準備專(zhuan) 屬於(yu) 他們(men) 的“期末測試”。

  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常被稱為(wei) “星星的孩子”,這也是福州市星語學校名字的由來。今年是這家專(zhuan) 為(wei) 孤獨症孩子開辦的九年一貫製公立特殊教育學校辦學的第十年。

  2012年建校之初,學校與(yu) 福州市盲校在一起辦學,隻有從(cong) 一年級到六年級的6個(ge) 班48名學生,教師14人;如今,學校有了自己的新校區,共有27個(ge) 班涵蓋一到九年級的192名學生,教師增加到57人。

  回顧這10年,老師們(men) 提到最多的就是:從(cong) 無到有,一起摸著石頭過河。

  “迷茫感”是最開始每位教師或多或少都有過的。

  青年骨幹教師林珍珍還記得10年前剛接觸學生時的課堂情景。

  林珍珍原來在一所普通小學任教,經考試進入星語學校。在上第一堂課前,她信心滿滿地設計了整堂課的環節和教學活動。但是,課上孩子們(men) 在教室裏跑來跑去,那一節課她基本都在忙著維持課堂秩序。

  麵對同樣的情況,星語學校校長楊福從(cong) 自己做起。他頻繁訪問對孤獨症兒(er) 童做康複訓練的私立機構,向機構老師取經;平時隻要有時間,就閱讀與(yu) 孤獨症教育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並要求老師每學期至少讀兩(liang) 本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讀書(shu) 筆記和教案都被納入教師期末考核中。

  過了一段時間,林珍珍改變了教學方法。她以“製作手工包”為(wei) 主題,把數學知識分散到學生製作手工包的步驟中。這一次,學生們(men) 特別專(zhuan) 心。手工包製作好後,被拿到學校的跳蚤市場上。在買(mai) 賣過程中,通過計算價(jia) 格,學生們(men) 又能學習(xi) 到生活數學的知識。

  從(cong) 那時起,林珍珍開始收獲這份工作的成就感。

  此外,為(wei) 了讓學生畢業(ye) 後更好地適應社會(hui) ,星語學校還構建了一套生態化課程體(ti) 係。在校園內(nei) 建設了超市、醫院、圖書(shu) 館等係列真實生活場景,並專(zhuan) 門騰出一套兩(liang) 室兩(liang) 廳的生活樣板房作為(wei) 星語家政室,供學生學習(xi) 做飯、打掃衛生、折疊衣物等。

  星語學校辦公室主任盧薈倫(lun) 介紹,隻有讓孤獨症學生置身真實的生活場景,他們(men) 將來走出校園才會(hui) 習(xi) 慣、才能適應。

  王女士的兒(er) 子匡匡是星語學校的首屆畢業(ye) 生,今年22歲,目前在星語學校的情景教室——星語超市裏擔任誌願者。入讀星語學校之前,王女士一家人帶著兒(er) 子走遍了福州的大小機構和醫院,為(wei) 其尋醫問診並進行康複訓練。

  如今,匡匡能夠安靜地端坐在超市收銀台前。遇上老師帶領在讀的學弟學妹來超市使用代幣消費時,匡匡能獨立收銀結賬。平時,他會(hui) 整理超市貨物,補充貨架商品。王女士說,現在的匡匡就是她10年前夢中的兒(er) 子。

  這也是學校所希望的。當學生從(cong) 這裏畢業(ye) 時,要掌握“兩(liang) 基兩(liang) 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溝通能力,自我休閑的娛樂(le) 技能和服務他人的勞動技能。“實現多元發展,成為(wei) 一名有尊嚴(yan) 的社會(hui) 人。”楊福說。

  10年間,學校的畢業(ye) 生加上在讀學生有300多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福州孤獨症兒(er) 童“讀書(shu) 難”的問題。但是,楊福並不盲目樂(le) 觀,“隻靠星語一家學校覆蓋福州所有的孤獨症學生,不現實”。

  如何讓更多的孤獨症孩子走進普通中小學課堂,讓他們(men) 在隨班就讀中學習(xi) 和學會(hui) 日常交往?

  2017年,福州市教育局依托星語學校,建立了福州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目前,資源中心共輻射63所學校,建成173間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可保障500名左右孤獨症兒(er) 童隨班就讀。這63所學校將為(wei) 福州的普通中小學在孤獨症兒(er) 童教育融合辦學上提供經驗借鑒。

  2021年,福州教育研究院為(wei) 整合提升全市特殊教育資源,以星語學校為(wei) 主建立了孤獨症教育共同體(ti) ,在共同體(ti) 學校之間建立起教師層級培養(yang) 機製和“掛職”交流機製,實行“訂單式”培訓,全麵提升福州市14所特教學校和隨班就讀基地校的孤獨症教育教學質量。

  “融合教育將有一定學習(xi) 能力的特殊學生安置在普通教育環境中,和健康學生一起學習(xi) 成長,是真正意義(yi) 上的教育公平。”楊福說。

  更多“星星的孩子”看到了希望。今年年初,由教育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七部門發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特別提到孤獨症兒(er) 童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問題。行動計劃指出,要針對這一實際,合理布局孤獨症兒(er) 童特殊教育學校,鼓勵省會(hui) 城市、計劃單列市及較大城市建設孤獨症兒(er) 童特殊教育學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楊福對學校未來發展有了更多的想法。以孤獨症融合教育為(wei) 例,楊福希望通過對孤獨症兒(er) 童開展科學評估、早期幹預、有效融合等方式,讓康複程度好的孩子進入普通學校學習(xi) 。星語學校現在還開辦了孤獨症融合幼兒(er) 園。

  楊福呼籲更多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進來: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隻能陪伴孤獨症孩子人生中的一段,當孤獨症孩子擁有一定職業(ye) 技能和適應社會(hui) 的能力後,如果有更多愛心企業(ye) 願意提供庇護性工作崗位,這群“星星的孩子”才能真正成為(wei) 有尊嚴(yan) 的社會(hui) 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田宏煒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