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不是放任不管

發布時間:2022-12-28 15:5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2月26日晚間,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wei)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經國務院批準,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冠病毒感染的甲類傳(chuan) 染病防控措施。這一舉(ju) 措,意味著國家對新冠感染的應對措施,將從(cong) “乙類甲管”回歸“乙類乙管”,也意味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

  今年8月,在新冠肺炎仍為(wei) “乙類甲管”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專(zhuan) 家李蘭(lan) 娟表示:“新冠肺炎是乙類傳(chuan) 染病,按照甲類傳(chuan) 染病管理,今後當它不再造成嚴(yan) 重損害時,我們(men) 會(hui) 回歸乙類傳(chuan) 染病管理。”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guan) 於(yu) 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ti) 方案》解讀問答則指出,當前,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新冠病毒變異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趨向於(yu) 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潛伏期。在接受中國新聞網采訪時,江蘇省衛生法學會(hui) 副會(hui) 長胡曉翔表示,根據傳(chuan) 染病危害程度、流行強度,現在疫情防控已具備回歸乙類傳(chuan) 染病管理的條件。分類管理一直是我國傳(chuan) 染病防控的策略。實行動態調整,依法科學管理,是我國應對傳(chuan) 染病的基本原則。綜合各方信息,可以看出,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行“乙類乙管”,不是突然作出的判斷,而是由近期形勢決(jue) 定的必然性的政策調整。對此,各級有關(guan) 部門還需根據總體(ti) 方案做好配套措施,積極穩妥應對政策變化可能造成的影響,切實化解民眾(zhong) 關(guan) 心、擔憂的問題,使“乙類乙管”取得最佳成效。毋庸諱言,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men) 依然要麵對疫情帶來的一係列挑戰。不論是感染病毒給個(ge) 體(ti) 健康造成的直接衝(chong) 擊,還是由此引發的醫療資源供應、特殊人群保障等次生問題,都令部分群眾(zhong) 對防控政策調整之後的前景有所擔憂。對於(yu) 這些擔憂,有關(guan) 部門與(yu) 社會(hui) 各界還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作出有針對性的部署。既要直麵問題,及時把缺少的物資補上,為(wei) 需要重點照顧的人群提供健康支持,也要通過政策宣傳(chuan) 、知識科普等手段,給民眾(zhong) 做好心理疏導,防止產(chan) 生群體(ti) 性恐慌。與(yu) 之前的“乙類甲管”不同,“乙類乙管”在人員隔離、疫區封鎖、交通衛生檢疫等方麵的管控力度確實更低,對傳(chuan) 染源和密切接觸者一般不再進行嚴(yan) 格的隔離管理,這會(hui) 導致政策調整初期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的情況。但是,“乙類乙管”也意味著有關(guan) 部門會(hui) 加強某些方麵的工作部署,將工作重心從(cong) 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

  在當前防疫階段,中國的主要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症。為(wei) 此,國家已經著手采取一係列實際措施,其中,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接種,是特別重要的一環。有針對性地加強疫苗接種,既能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構築起更牢固的免疫防線,也能讓弱勢群體(ti) 盡可能少受病毒傷(shang) 害。與(yu) 此同時,加強藥品供應保障、完善分級診療機製等對中長期防疫有重要意義(yi) 的工作,也正在高效有序地開展。12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對央視新聞記者表示,“乙類乙管”不是放任不管。這句話既是對當前政策的準確詮釋,也符合公眾(zhong) 對我國防疫工作的普遍期待。隨著“乙類乙管”逐漸落實,我國的經濟社會(hui) 活力有望逐漸恢複。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會(hui) 依時依勢,有效防範各類風險。此時此刻,部分地區已經迎來了第一波感染峰值的衝(chong) 擊,還有更多地區正在嚴(yan) 陣以待。在這一背景下,各地要準確把握中央精神,承擔主體(ti) 責任,以“保健康、防重症”為(wei) 中心,做好管理服務工作,保障政策調整平穩過渡。與(yu) 此同時,廣大群眾(zhong) 做好自我防護,照顧好身邊的人,也是在親(qin) 身參與(yu) 防疫工作,與(yu) 政府合力應對疫情。上下一心,眾(zhong) 誌成城,我們(men) 一定能克服眼下的困難和挑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國必然能更好地兼顧疫情防控與(yu) 社會(hui) 經濟發展事業(ye)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