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擔架滯留”現象 醫院疏通急救銜接點
央視網消息:在患者抵達醫院後,急救人員和醫院接診人員的銜接工作尤為(wei) 重要。為(wei) 了避免“擔架滯留”現象,醫院是如何進行急診分流和收治銜接工作?記者來到杭州浙大二院濱江院區進行采訪。
在浙大二院濱江院區急診中心,一個(ge) 小時之內(nei) 有10多輛救護車接連抵達。針對急救數量快速增加的情況,如何讓患者送得進且進得快呢?
浙大二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 徐善祥:對於(yu) 這些急診病人來了以後,要有快速評估以及緊急處理、高效分流。
記者看到,院區內(nei) 開設了呼吸綜合門診,可以分流部分患者。其次,分診護士團隊也起到了協調和調度管理作用。患者被急救車輛送到急診大廳後,護士要盡快進行分診查體(ti) 。
浙大二院濱江院區急診醫學科護士長 楊旻斐:(這位患者)氧飽和度還可以,但是您看他的呼吸形態是很差的,護士判斷了以後,要做一些基本的生命體(ti) 征評估。基本上120(急救車)送到現場,30秒的時間基本上就做了簡短的評估,就進入搶救室。
暢通分診渠道,隻是降低急救“擔架滯留”時間的第一步。由於(yu) 近段時間患者大幅增加,原有的ICU醫護力量遠遠不夠。對此,浙大二院濱江院區著重對重症病區進行了快速擴容,ICU床位從(cong) 原來的50張增加到159張。
浙大二院濱江院區監護病區三區負責人 麻醉手術部副主任 鄔偉(wei) 東(dong) :根據醫院內(nei) 統一的調配,從(cong) 人員、從(cong) 設備,我們(men) 增加了很多呼吸機、監護儀(yi) ,這些(設備)很多都是從(cong) 各個(ge) 地方調配過來,甚至有從(cong) 手術室裏麵拉出來,反正集中全院所有的力量。
此外,互聯網遠程診療也起到了為(wei) 急診通道分流的作用。通過遠程聯合會(hui) 診係統,浙大二院專(zhuan) 家團隊可以與(yu) 其他地區的醫療團隊,通過視頻及在線監測數據的方式,同步會(hui) 診一位急救病患。
浙大二院綜合ICU主任 黃曼:在部分地區,我們(men) 也實現“雲(yun) 端”下達醫囑,我能夠完全看到這個(ge) 病人所有的電子信息係統。這樣的話,相當於(yu) 這個(ge) 病人我們(men) 能夠實現跟他們(men) (當地醫院)一起共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