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裕

發布時間:2023-01-06 13:44:00來源: 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近日,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獲獎名單公布,從(cong) 電影類《守島人》到電視類《山海情》,從(cong) 戲劇類《燕翼堂》到廣播劇《中國北鬥》,從(cong) 歌曲類《領航》到圖書(shu) 類《遠去的白馬》……97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優(you) 秀作品入選,充分反映了近三年來精神文化產(chan) 品創作的豐(feng) 碩成果,集中展示了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夢想。

  精神是一個(ge) 民族賴以長存的靈魂。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也是從(cong) 精神上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根本要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既要不斷夯實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為(wei) 人民幸福生活提供物質保證,也要大力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的一個(ge) 本質特征,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期許,不僅(jin) 包含物質生活、社會(hui) 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追求精神生活是人之所以為(wei) 人的本能和質的規定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類社會(hui) 與(yu) 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存在。”以往一些國家現代化的一個(ge) 重大弊端,就是物質主義(yi) 過度膨脹。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需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升。

  物質貧困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人民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不斷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鑄就了中國人民精神上的萬(wan) 裏長城,支撐起中國人民文化自信的雄偉(wei) 大廈,構建起照亮民族複興(xing) 航程的精神燈塔。從(cong) 百年前任人宰割、仰人鼻息,到新時代自信自強、平視世界,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發生了由內(nei) 而外的深刻變化,全社會(hui) 充滿向美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絢爛的精神文明之花在中華大地精彩綻放。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根據國際經驗,當一個(ge) 國家人均GDP達到1萬(wan) 美元時,文化消費需求將成為(wei) 大眾(zhong) 生活的必要品、必需品。2019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wan) 美元大關(guan) ,2021年達到1.26萬(wan) 美元,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處於(yu) 旺盛增長期。為(wei) 此,黨(dang) 的二十大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作出重要部署。新征程上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做到家家倉(cang) 廩實衣食足,又讓人人知禮節明榮辱,不斷實現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高舉(ju) 思想旗幟,強固頂天立地的精神支柱。堅持以什麽(me) 思想理論為(wei) 指導,是文化建設的首要問題。馬克思主義(yi) 以其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成為(wei) 中國人民精神世界頂天立地的精神支柱。隻有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yi) 的本根,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才能守正出新、氣象萬(wan) 千,否則就會(hui) 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新時代新征程高舉(ju) 思想旗幟,就是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全黨(dang) 、教育人民,夯實共同的思想基礎,拉緊共同的精神紐帶,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

  強化價(jia) 值引領,推動構築共有的精神家園。核心價(jia) 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nei) 核,決(jue) 定著文化的性質和方向。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凝聚著全體(ti) 人民共同的價(jia) 值追求,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關(guan) 乎國家前途命運,關(guan) 乎人民幸福安康。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就要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生動鮮活地體(ti) 現到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上,通過一係列有思想、有道德、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優(you) 秀作品滋養(yang) 人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

  升級文化供給,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後,人民群眾(zhong) 對精神文化食糧的需求,主要不在於(yu) 量的多少,而是質的優(you) 劣。一方麵,要注重文化供給多樣化,針對不同個(ge) 體(ti) 、不同群體(ti) 個(ge) 性化、差異化、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供給能力和水平,使文化產(chan) 品極大豐(feng) 富;另一方麵,要注重文化供給品質化,努力打造高品質又接地氣,能夠陶冶心靈、引領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讓人們(men) 享有更加充實、更為(wei) 豐(feng) 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共同富裕好比一曲大合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盛大交響。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等待著我們(men) 去抒寫(xie) 、去描繪、去歌唱。新時代新征程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不斷推動人民精神生活邁上新台階,讓人民心中的繽紛花朵競相綻放,讓人民心中的曼妙音符激越昂揚,為(wei) 推進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貢獻雄渾壯美、蒼勁有力的精神力量。

  (作者:孫明增,係天津市委黨(dang) 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