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跨年可視化聯播:一場與年輕人的心靈鏈接
“新的一年,願我們(men) 都能慢慢變好”“青春上善好活法”“2023,我會(hui) 更勇敢”……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把“彈幕”留在了中國青年報社發起的12天跨年可視化聯播的一場場直播中。12天,13場直播,觀看量5000萬(wan) 餘(yu) 次,碎片化傳(chuan) 播及話題閱讀量等全網總曝光量超13億(yi) 。這是跨年時刻以“服務青年成長 推動社會(hui) 進步”為(wei) 己任的中國青年報社與(yu) 全國青年心靈的鏈接。
此次可視化聯播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共青團中央宣傳(chuan) 部指導,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青年網主辦,中青在線協辦,旨在對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行青年化闡釋、可視化傳(chuan) 播;在青年中大力唱響強信心的社會(hui) 主旋律;探索雲(yun) 端大思政新模式,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鑄魂育人,滿足當代青年多樣化、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這場以“陪你慢慢變好·迎春到”為(wei) 主題的視覺盛宴中,中青報全媒體(ti) 記者們(men) 尋訪數百位一線青年,用他們(men) 的奮鬥故事向世界描摹了當代中國青年挺膺擔當的模樣,展示了當代青年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信心。同時,青年發展型城市解讀、青耘助農(nong) 直播帶貨、就業(ye) 崗位展播、創業(ye) 政策分享、心理課小貼士等服務板塊凸顯了可視化聯播的主題詞“陪你慢慢變好”。中國青年報社青平工作室撰寫(xie) 的數十篇評論,在雲(yun) 端溫暖而有力地鼓舞著年輕人勇敢再出發,“為(wei) 自己再創一次業(ye) ”。
12天的直播裏,滿滿的都是青年奮鬥的身影以及他們(men) 對未來的信心。在搖晃的車燈下,卡車司機王桂政在與(yu)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的連線時說,“熟悉的日子慢慢回來了”“和‘卡友’們(men) 開車到哪兒(er) 都暢通無阻”;幫助工人就業(ye) 的快手招聘主播閆偉(wei) 在采訪中說,生產(chan) 生活秩序恢複,工廠訂單會(hui) 激增,服務業(ye) 的需求也會(hui) 井噴,“很多人也許都會(hui) 考慮要不要重新找一份工作”;創業(ye) 青年姚頌創辦了一家民營火箭製造企業(ye) ,回首創業(ye) 曆程,他說,大學畢業(ye) 時自己更多地是在追求“個(ge) 人的技術理想”,如今,他更關(guan) 注如何回饋國家和社會(hui) 的培養(yang) 。他希望,自己從(cong) 事的領域能與(yu) 國家未來的發展相結合。
12天的直播裏,奮鬥的年輕人也在講述著他們(men) 的成長與(yu) 收獲。“今年秋季開學,又有一批孩子走出十八洞。我的工作雖然有苦有累,但看到他們(men) 茁壯成長,心中卻很快樂(le) 。”在2022“美麗(li) 青年鄉(xiang) 村教師”尋訪活動雲(yun) 端交流會(hui) 上,90後青年黨(dang) 員教師、“美麗(li) 青年鄉(xiang) 村教師”稱號獲得者蒲力濤在連線時分享道。
12天的直播裏還有2021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推報活動總結分享會(hui) 。多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獎學金獲得者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成長故事,有的立誌工業(ye) 報國,有的投身教育扶貧事業(ye) ,還有的專(zhuan) 注自強創業(ye) 。
楊昌雷是上海電力大學的一名退役大學生士兵。盡管已經離開部隊,但入伍誓詞中的“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早已在他心中紮了根。2022年3月,麵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楊昌雷第一時間發起號召,組織成立了上海電力大學退役士兵誌願者突擊隊,完成了長達284個(ge) 小時的誌願服務。“若有戰,召必回”,是這位退伍老兵不變的信念。
直播裏出現的青年故事打動了眾(zhong) 多網友,“重慶辣妹子斬獲美容世界冠軍(jun) ”登上快手、微博同城雙熱搜,熱度高達700萬(wan) ;5位“張桂梅式”鄉(xiang) 村教師全部登上微博同城熱搜,總計話題閱讀量近400萬(wan) ;“核電悍將朱瑞峰”成為(wei) 抖音上升熱點,15.7萬(wan) 人都在看。“超級工程背後的青春力量”講述了在非洲帶徒弟的於(yu) 春雨的故事,在本報抖音號瀏覽量超200萬(wan) ,獲6.3萬(wan) “點讚”。
服務性也是此次12天可視化聯播最重要的特質。聯播中,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推出8期“青年問青年說”科普節目,對2022年度科技熱門話題進行盤點,為(wei) 大學生和青年科學家搭起對話交流的平台。“如何能夠減少大家對新冠的擔憂”“國內(nei) 的糧食安全處於(yu) 什麽(me) 水平”……來自全國各地15所高校的近20名學生結合自己感興(xing) 趣的8個(ge) 領域,列出細致的采訪提綱,向青年科學家發問。以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ju) 工程入選者為(wei) 主的近20位青年科學家嚴(yan) 謹細致地解疑釋惑。
“跨越·職得”“青春·小店”等板塊,為(wei) 年輕人提供了就業(ye) 、創業(ye) “錦囊”,邀請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負責人解讀青年發展型城市進展,邀請北京、廣東(dong) 順德等地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介紹本地有利於(yu) 青年就業(ye) 創業(ye) 的利好政策。
可視化聯播裏的薦書(shu) 環節以及2022年12月31日的一場以書(shu) 香為(wei) 主題的節目,讓書(shu) 香陪著年輕人慢慢變好。一位觀眾(zhong) 說,聯播開始前,她準時坐在電腦前,並把鏈接分享到多個(ge) 書(shu) 友群。隨著“青小豹”以新穎靈動的開場拉開了這場詩情畫意“雲(yun) 遊”的帷幕,群裏一下子熱鬧了起來。3個(ge) 多小時的“書(shu) 香”聯播,讓大家不僅(jin) 感受到了書(shu) 籍的魅力,也為(wei) 自己讀過的書(shu) 被推薦而興(xing) 奮。
在12天不間斷的聯播中,年輕的網友也在評論區留下了他們(men) 的感言,其中不乏表示出信心與(yu) 期待:“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我們(men) 都會(hui) 長大,成為(wei) 厲害的大人”“踏過千重浪,依然心懷希望與(yu) 善意,勇敢地麵對明天”“新的一年,要做一個(ge) 記得快樂(le) 和知識點的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懼道路漫長,新的一年,願我們(men) 都能慢慢變好”……
本報北京1月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