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持續探索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助力數字人民幣提振消費
央廣網北京1月9日消息 近日舉(ju) 行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hui) 議提到,2023年有序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逐步深入,應用場景和試點範圍加速擴容,數字人民幣與(yu) 電商平台等線上消費場景的結合也更加緊密。
特賣電商唯品會(hui) 近來積極深化政企、銀企合作,通過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持續推進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建設,助力數字人民幣提振消費,促進金融惠民。
積極開展促消費活動,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建設
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展開3年以來,數字人民幣逐漸融入民眾(zhong) 生活的方方麵麵。隨著政府引導更多商業(ye) 機構、電商平台深入參與(yu) 試點,數字人民幣消費新場景不斷落地,數字人民幣的促消費、穩增長價(jia) 值日益凸顯。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發文,2022年以來,各試點地區政府圍繞“促進消費”“抗擊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題累計開展了近30次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活動,各商業(ye) 機構還開展了多次市場化推廣活動,有力促進社會(hui) 消費回補與(yu) 潛力釋放。
為(wei) 推進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建設,自2022年4月正式建立數字人民幣支付能力以來,特賣電商唯品會(hui) 積極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數字人民幣促消費活動,先後參與(yu) 成都市、簡陽市的數字人民幣消費券促消費活動。
其中,作為(wei) 成都“520”數字人民幣線上消費券的派發平台之一,唯品會(hui) 配合消費券推出多重優(you) 惠福利,精選應季好貨和全站熱銷大牌搭建成都館,並聯動6.16年中特賣節大促,為(wei) 成都市民打造品質體(ti) 驗,進一步放大數字人民幣提振消費價(jia) 值,助力成都數字人民幣試點深化。
同時,唯品會(hui) 還與(yu) 簡陽市政府聯合開展“相約簡陽·唯品惠民”數字人民幣促消費活動,麵向在成都市的消費者派發大麵額、低門檻的數字人民幣消費券,在激發內(nei) 需潛力的同時,也讓更多消費者體(ti) 驗到了數字人民幣的便捷性與(yu) 安全性。
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係副教授肖莉認為(wei) ,數字人民幣本質上是一種創新金融服務產(chan) 品。“通過發放數字優(you) 惠券的方式,促使消費者去試用數字人民幣這項金融創新服務,讓他們(men) 有機會(hui) 體(ti) 驗到數字人民幣的技術優(you) 勢,這是推動數字人民幣普及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創新銀企合作模式,助力培育公眾(zhong) 數字支付習(xi) 慣
近三個(ge) 月,唯品會(hui) 加快創新銀企合作模式,分別與(yu) 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nong) 業(ye) 銀行、郵儲(chu) 銀行廣州市分行攜手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數字人民幣支付體(ti) 驗感。
比如在2022年12月與(yu) 多家銀行合作開展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中,試點地區用戶可通過唯品會(hui) APP領取多種優(you) 惠類型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如郵儲(chu) 銀行廣州市分行的新客數字人民幣紅包為(wei) 滿100減50元,建設銀行數字人民幣紅包累計最高可達50元,中國銀行無門檻數字人民幣紅包金額最高達123元。
唯品會(hui) 數據顯示,隨著更多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的開展,平台上的數字人民幣支付占比逐步提高,總交易金額已接近3億(yi) 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年齡層用戶中,90後用戶的數字人民幣人均交易金額最高,顯示年輕消費者對數字人民幣有著更高的接受度與(yu) 認知度。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銀行賦能電商平台,通過優(you) 質的數字金融服務加快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建設,為(wei) 用戶帶來便捷、高效的支付體(ti) 驗。同時,電商平台自身擁有龐大的用戶規模,聚合豐(feng) 富的消費場景,也是銀行獲取數字人民幣錢包新客的重要渠道。雙方深化合作,有助於(yu) 延伸數字人民幣服務觸角,提高金融普惠性。
去年12月,數字人民幣試點再次擴大範圍。數字人民幣App顯示,在現有試點地區的基礎上,由此前的深圳、蘇州、雄安、成都擴展至廣東(dong) 、江蘇、河北、四川全省,並增加山東(dong) 省濟南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防城港市和雲(yun) 南省昆明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作為(wei) 試點地區。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已形成17個(ge) 省市的26個(ge) 試點地區。
唯品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數字人民幣試點擴圍,為(wei) 我們(men) 推進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建設帶來新的機遇。未來,唯品會(hui) 將著力打造豐(feng) 富、多元的數字人民幣生態場景,讓更多消費者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企業(ye) 供圖,央廣網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