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長篇小說《煙霞裏》以個人經曆織就時代中國與文化故鄉的編年史

發布時間:2023-01-10 14: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應妮)作家魏微全新長篇小說《煙霞裏》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這不僅(jin) 是作家沉潛十幾年推出的力作,也是她的轉型之作。

  魏微成名較早,她的《化妝》《大老鄭的女人》《一個(ge) 人的微湖閘》《拐彎的夏天》《胡文青傳(chuan) 》等都是當代文學的重要作品。2004年魏微獲得魯迅文學獎時剛34歲。2011年,她又獲得華語傳(chuan) 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項。

  著名評論家李敬澤曾說過:“魏微曾經是憑茸毛般的敏感去迫近人性,但現在,她知道,想象人性和辨識個(ge) 人還要經過浩瀚的人群,需要機變百出、縱橫捭闔的理解力。誰知道呢,也許她會(hui) 由此變成一個(ge) 更強大、更持久的作家……”評論家孟繁華稱:“魏微是能夠給人期待的作家。她小說裏的日常生活,艱難但溫暖,低微但有尊嚴(yan) 。”

  繼2012年發表了《胡文青傳(chuan) 》之後,魏微幾乎再無新的作品麵市。直到2022年12月,她的新作《煙霞裏》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用作品回應了讀者的期待。

  在創作《煙霞裏》時,魏微大膽采用了極富挑戰性的編年體(ti) 結構方式。她借由女主人公田莊的出生到離開,逐年檢視和鋪寫(xie) 了田莊在1970年到2011年間的生命段落:學齡前的爛漫童年,小學中學時的叛逆懵懂,大學青澀的戀愛和對大城市的憧憬想象,工作結婚後平直疲乏的日子,步入中年的空虛與(yu) 掙紮。

  出生於(yu) 1970年的田莊,有著鄉(xiang) 鎮、縣城和一線城市等三種生活體(ti) 驗,她的經曆完美涵蓋了當下大多數人的成長軌跡。上縣城、離開鄉(xiang) 土;蓋房子,成為(wei) 城裏人;高考衝(chong) 刺,南下廣州;買(mai) 房炒股,賺外快;舊城改造,招商引資;互聯網經濟、智能手機時代;家庭主婦、女性意識等等。沿著田莊的成長地圖,無論是“70後”“80後”還是“90後”,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的一個(ge) 角落。《煙霞裏》實現了對三代人成長的編年,小說中藏有每個(ge) 人的記憶元年。

  事實上,編年體(ti) 的寫(xie) 法難度很大,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談到了《煙霞裏》作者自設的創作難度:“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件需要翻閱大量的曆史資料,人物命運與(yu) 時代變遷融合不好就會(hui) 變成社會(hui) 調查報告,魏微在創作中成功克服了這些難題。”北京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叢(cong) 治辰分享了編年體(ti) 的閱讀體(ti) 驗:“讀者會(hui) 不自覺地將個(ge) 人在某一年的經曆,拿來跟小說人物這一年的經曆對照起來,這是一個(ge) 探索和喚醒記憶的發現過程,非常有趣。《煙霞裏》是一個(ge) 非常豐(feng) 富的小說。”

  該書(shu) 用社會(hui) 變遷與(yu) 個(ge) 人生活起伏所交織的力,以1970年為(wei) 起點,平行推起每一年的生活流變,直到2011年女主離開。所不同的是,《煙霞裏》的這段記憶剛剛過去,還留有新鮮的味道。這就使得《煙霞裏》獲得了十足的當代性,極易與(yu) 讀者產(chan) 生強烈的共鳴。

  麵對曆史記憶,並將它在小說中準確再現,這對善於(yu) 處理內(nei) 心情感的女作家來說,是一個(ge) 很大的挑戰,魏微用《煙霞裏》跨越了這個(ge) 挑戰。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李洱敏銳指出魏微創作上的變化:“《煙霞裏》對時代脈搏的把握,對個(ge) 人命運和大時代之間那種細小、直接的關(guan) 係的建立,下手非常準確、利落、堅實。”

  魏微曾在《煙霞裏》的開篇點明創作旨意,寫(xie) 一個(ge) 人的出生入死,女主田莊的一生平淡瑣碎,但哪一個(ge) 的一生不起波瀾?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說,“《煙霞裏》寫(xie) 的是日常的、平常可見的生活,但也仍然有出生入死。”田莊就出生入死在非英雄式的無事的消磨中,作家魏微用盡耐心給讀者呈現了她這種難以訴說的生命體(ti) 驗。(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