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高舉思想火炬 奮力奔跑皆是青春——高質量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闡釋和可視化傳播(二)

發布時間:2023-01-10 16:1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新年伊始,全國宣傳(chuan) 部長會(hui) 議在京召開。會(hui) 議要求,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宣傳(chuan) 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黨(dang) 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新征程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提出的任務要求,不斷把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要著力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鑄魂育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國宣傳(chuan) 部長會(hui) 議作出的一係列部署要求,對中國青年報社建設新型青年主流全媒體(ti) 傳(chuan) 播平台具有重大啟示和指導意義(yi) 。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6日,中國青年報社在全媒體(ti) 平台推出“陪你慢慢變好·迎春到”跨年聯播活動,以及與(yu) 之相呼應的傳(chuan) 統紙媒形態的圖文報道、青年特色評論,新媒體(ti) 形態的H5、MV、小程序,新文化業(ye) 態的“青春元宇宙”融合傳(chuan) 播,以真實、平實、務實的語態表達,傾(qing) 聽青年、記錄青年,與(yu) 青年交心,展示“青春上善好活法”。每一點努力,都在記錄不同行業(ye) 最一線年輕人的故事;每一個(ge) 模塊,都在關(guan) 注當下年輕人在不同壓力下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隻有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yi) 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12天的跨年聯播,每一天都是一堂鮮活生動的思政大課,以創新之姿點亮理想之燈,以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澆灌青年思想,集中展示了中國青年報社對“兩(liang) 個(ge) 結合”進行年輕化、當代化、時尚化的探索創新,是中國青年報社深化融合創新發展的最新實踐成果。

  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研究、闡釋、解讀、傳(chuan) 播“兩(liang) 個(ge) 結合”這一重大理論課題隻是剛剛開始,還有不少需要加強理論聯係實際深入學習(xi) 的地方,還有不少需要深入探索解析、認真回答、豐(feng) 富完善的問題話題。

  一、紮根具體(ti) 實際,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當馬克思主義(yi) 漂洋過海,與(yu) 一個(ge) 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古老文明激蕩相融,與(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同頻共振,將如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將如何枝繁葉茂、欣欣向榮?將如何嵌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勃發出屬於(yu) 新時代的生機與(yu) 朝氣?

  曆史長河波瀾壯闊,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創造了今天的中國。新時代的偉(wei) 大變革證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yi) 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行。不斷譜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莊嚴(yan) 曆史責任。黨(dang) 的百年曆史,就是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曆史。我們(men) 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不動搖,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也要敢於(yu) 說新話,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賦予馬克思主義(yi) 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內(nei) 涵,作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原創性貢獻。

  黨(dang) 的理論創新始終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立足中國實際,深刻把握中國基本國情為(wei) 基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不斷變化的具體(ti) 實際相結合。這是中共百年曆史中一條最寶貴的經驗,也是黨(dang) 的事業(ye) 不斷成功的法寶。

  1938年,毛澤東(dong) 在黨(dang) 的六屆六中全會(hui) 上首次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yi) 必須和我國的具體(ti) 特點相結合”。1941年,毛澤東(dong) 在《改造我們(men) 的學習(xi) 》中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ti) 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獨立自主開創以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yi) 革命道路,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創造了根本社會(hui) 條件。在此期間,毛澤東(dong) 思想誕生,把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

  “我們(men) 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cong) 中國的實際出發。”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從(cong) 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dong) 寫(xie) 出《論十大關(guan) 係》,到改革開放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實現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通過與(yu) 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迸發出強大理論力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中國社會(hui) 波瀾壯闊的偉(wei) 大實踐、偉(wei) 大變革,讓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2022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勉勵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zheng) 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在這條青春賽道上,中國青年報社紮根具體(ti) 實際,反映青年實際需求,聯合多家機構打造23個(ge) 可視化協同創新實驗室,為(wei) 青年追夢圓夢助力。在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曾有一張中國青年運動史地圖,這張地圖吸引了80多萬(wan) 年輕人參與(yu) 打卡,點燃全國107個(ge) 城市、140條線路,勾勒出過去100年來,中國青年在黨(dang) 的領導下敢於(yu) 擔當、勇於(yu) 奮鬥,朝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夢想前進的紅色軌跡。

  2022年年底,中國青年報社正式上線“大思政課”雲(yun) 平台,平台開設“青年大學習(xi) ”“青年團課”“思政慕課”“思政實踐”“思政雲(yun) 課堂”“思政講理”“話題互動”七大板塊,推動思政課堂走進網絡,實現網絡思政連通實踐,全方位、立體(ti) 化、精準式觸達青年,立德樹人、培根鑄魂,讓思政的力量凝聚生輝。平台打通了社會(hui) 大課堂,記錄了走入田間地頭“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引導廣大青年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二、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弘揚“青春上善好活法”

  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入中國後,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jue) 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chuan) 承了幾千年的優(you) 秀曆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jia) 值觀念相融通的。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對黨(dang) 的理論的又一重大創新,開創了我們(men) 黨(dang) 理論創新的新格局。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wei) 公、民為(wei) 邦本、為(wei) 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qin) 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的重要體(ti) 現,同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價(jia) 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

  實際上,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一直體(ti) 現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一直閃耀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光芒!“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作為(wei) 中國古代對理想社會(hui) 的一種稱謂,“大同思想”在中華文明中源遠流長,讓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等曆代思想家沉醉其間。在驚心動魄、駭浪滔天的近代史上,洪秀全頒布的《天朝田畝(mu) 製度》宣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康有為(wei) 在《大同書(shu) 》裏構想了“無階級、無私產(chan) 、無家族、無邦國、無帝王”的極樂(le) 世界,孫中山認為(wei) 真正的三民主義(yi) 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一代又一代仁人誌士為(wei) 實現大同理想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zheng) 。

  因而,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入中國以後,當時先進的中國人不但不感到陌生,反而似曾相識、一見如故,感慨“你這個(ge) 理想社會(hui) 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謀而合”。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家艾思奇曾就此作過精辟論述:“中國民族和它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中本來早就有著馬克思主義(yi) 的種子……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就是以馬克思的科學共產(chan) 主義(yi) 的理論為(wei) 滋養(yang) 料,而從(cong) 中國民族自己的共產(chan) 主義(yi) 的種子中成長起來的。”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吳玉章這樣回顧自己的思想:“社會(hui) 主義(yi) 書(shu) 籍中所描繪的人人平等、消滅貧富的遠大理想大大地鼓舞了我,使我聯想起孫中山先生倡導的三民主義(yi) 和中國古代世界大同的學說。所有這些東(dong) 西,在我腦子裏交織成一幅未來社會(hui) 的美麗(li) 遠景。”英國學者李約瑟也曾明言:“中國知識分子之所以更願意接受辯證唯物主義(yi) ,是因為(wei)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這種哲學思想正是他們(men) 自己所產(chan) 生的。”

  毛澤東(dong) 認為(wei) 鑒古可以知今,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延安時期,他就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表達:“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國的人要通古今,全世界的人也要通古今,尤其是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員,要知道更多的古今。”“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鄧小平在論述“中國式的現代化”時,也使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小康”的概念,賦予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中國風格。盡管之前在理論上沒有明確概括,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主動自覺地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裏汲取思想力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實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曆來重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他指出:我們(men) 決(jue) 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恰恰相反,我們(men) 要很好傳(chuan) 承和弘揚,因為(wei) 這是我們(men) 民族的“根”和“魂”,丟(diu) 了這個(ge) “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在習(xi) 近平眼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2018年,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強調:“社會(hui) 主義(yi) 並沒有定於(yu) 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隻有把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ti) 實際、曆史文化傳(chuan) 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wei) 美好現實。”在講話中,“曆史文化傳(chuan) 統”與(yu) “本國具體(ti) 實際”並列,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兩(liang) 個(ge) 結合”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之樹常青的奧妙所在,是及時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yi) 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的根本途徑。隻有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黨(dang) 的理論與(yu) 中華民族5000多年輝煌燦爛的文明史才能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更深地紮根於(yu) 中國的土地,紮根於(yu) 億(yi) 萬(wan) 人民的心中。

  2022年5月19日,中國青年報社推出的17個(ge) 小時大型直播——“青春雲(yun) 遊記”,穿越中華5000年,縱橫山川河海,以青春姿態傳(chuan) 播闡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堪稱一堂兼具感性情懷與(yu) 人文視野的“大思政課”。在“中華文明之旅”板塊,觀眾(zhong) 足不出戶,便能漫步5000年前的良渚、4000年前的陶寺、3000年前的三星堆、2000年前的茂陵,以及綿延千年的龍門石窟與(yu) 正定大佛寺。在回顧百年青運史的直播環節,觀眾(zhong) 在井岡(gang) 山“遇”到紅軍(jun) ,在安慶“遇”到陳延年和陳喬(qiao) 年。走過千山萬(wan) 水,不忘家鄉(xiang) 的青山綠水,通過觀看直播活動,年輕人收獲的不僅(jin) 是暢通無阻的旅程,也是一顆顆向上向善的心。弘揚“青春上善好活法”,正是在“兩(liang) 個(ge) 結合”指導下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青年化表達。

  三、高舉(ju) 思想火炬,跨越時間湍流一往無前

  拿破侖(lun) 曾說過,世界上隻有兩(liang) 種力量:一種是劍,一種是思想,而思想最終總是戰勝劍。

  今天,當我們(men) 貼近中國大地,聆聽時代呼吸,再次感受思想的磅礴之力,見證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jue) 中國實際問題的偉(wei) 大實踐。

  “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yang) 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歲末年初之際,習(xi) 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再次寄語青年、勉勵青年。

  青年的理想信念關(guan) 乎國家未來。“向下紮根”才能“向上生長”,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於(yu) 水、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ye) 全過程、融匯在事業(ye) 追求中。

  中國青年還要扛起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大旗,提煉和展示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展示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jia) 值、世界意義(yi) 的文化精髓,站在理想信念的製高點,高舉(ju) 思想火炬,答好“時代之題”。

  在中國青年報社“陪你慢慢變好·迎春到”跨年聯播活動中,既有《卡車司機的新年展望》《“女飛俠(xia) ”創業(ye) 記》《糧倉(cang) 裏的中國》等深入基層一線、反映各行各業(ye) 青年實際生活麵貌的生動場景,又有《“中國當代徐霞客”尋訪活動分享》《非遺環遊記》《〈詩經〉裏說豐(feng) 年》等以創新傳(chuan) 播方式推廣傳(chuan) 統文化的融媒精品,以青年受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語態,呈現了一台台美輪美奐的“文化盛宴”。

  下一步,中國青年報社將繼續以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為(wei) 指引,立足中國實際和時代變化,實現媒體(ti) 融合創新與(yu) 雲(yun) 端大思政新模式的良性互動,推動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度互動。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常常從(cong) 自然景觀中汲取靈感、表達審美情趣,生長在高寒地區的雪蓮花,就寄托了純潔、堅韌和希望等美好寓意。在“陪你慢慢變好·迎春到”跨年聯播活動中,主題設計的主要元素就是雪蓮花。在年輕記者編輯的不斷討論中,雪蓮花的意象越來越豐(feng) 富,虛擬和真實、當下和遠方、煙火和理想、理性和激情……在這個(ge) 即將迎來春暖花開的冬季,送你一朵“雪蓮花”,讓它帶給你繼續前行的勇氣。

  跨越時間的湍流,青年一代終將在風起雲(yun) 湧的時代浪潮裏錨定希望、挺膺擔當。

  有學者認為(wei) ,一切曆史都是思想的曆史,也即哲學的曆史。也有人說,一個(ge) 民族的進步,最主要的是思想的進步。馬克思主義(yi) 的誕生,不僅(jin) 科學闡明了人類曆史發展的規律,也為(wei) 人類曆史走向未來設計了框架、奠定了基石。馬克思主義(yi) 不僅(jin) 在人類思想史的長河裏熠熠生輝,更在人們(men)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征程中閃閃發光。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新時代中國青年堅定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信心,將理想擔當和吃苦奮鬥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wei) 又善作善成,必能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勇敢拚搏吧!時間將是所有汗水與(yu) 辛勞的見證人。

  本報評論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