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專家解讀之四 未成年人數字公平的實現路徑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林維
——————————
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網民規模擴大、普及率提高、接入環境改善、網絡依賴度下降、未成年人模式改良升級、未成年網民參與(yu) 網上粉絲(si) 應援活動下降、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維護的認知程度提升,這些都清晰地反映我國在未成年人網絡參與(yu) 、發展與(yu) 保護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說明了我國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所采取的具體(ti) 措施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報告中反映的未成年人數字鴻溝以及數字公平實現問題,應予以高度關(guan) 注與(yu) 充分重視。對作為(wei) “數字原住民”的當代未成年人而言,網絡信息的獲取和數字能力的培養(yang) 與(yu) 其成長與(yu) 發展息息相關(guan) 。數字鴻溝的存在意味著未成年人的發展權未得到平等的保護。
一般而言,數字鴻溝分為(wei) “接入鴻溝”“使用鴻溝”和“能力鴻溝”。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數字鴻溝也在逐漸產(chan) 生一些新的變化。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到1.91億(yi) ,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6.8%。我國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程度已基本達到飽和。目前,我國在網絡接入方麵的數字鴻溝有了較好的彌合。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96.7%,農(nong) 村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97.3%。整體(ti) 來看,我國農(nong) 村未成年人在互聯網接入方麵與(yu) 城鎮未成年人已實現均等,幾乎不存在接入鴻溝,可以說已經實現了城鄉(xiang) 未成年人在互聯網接入上的機會(hui) 平等。但少數農(nong) 村未成年人因無法接入互聯網而麵臨(lin) 困難的極端案例仍時有發生,以致於(yu) 在線上教學中存在困難,需要進一步確保數字公平的完美實現。另一方麵,城鄉(xiang) 未成年人在互聯網接入的穩定性、持續性、獨立性等接入質量方麵的差異依然存在。
報告也提出,兩(liang) 者之間仍然存在著使用鴻溝,未來應當更加注重避免能力鴻溝的加劇。例如,農(nong) 村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可能會(hui) 更加嚴(yan) 重,其上網頻率更高,上網時間更長,手機依賴問題可能相對更為(wei) 突出。在網絡使用目的方麵,城市未成年人更傾(qing) 向於(yu) 知識獲取,農(nong) 村未成年人更傾(qing) 向於(yu) 娛樂(le) 休閑,城鄉(xiang) 未成年人之間的“知識鴻溝”正在形成。同時,城市未成年人所接受的網課教育優(you) 於(yu) 農(nong) 村未成年人,農(nong) 村地區中小學生對在線學習(xi) 的偏好度相對較低。此外,城市未成年人所接受的網絡素養(yang) 教育情況更好,更多農(nong) 村未成年人未接受係統性網絡素養(yang) 教育。因此,農(nong) 村未成年人在網絡中麵臨(lin) 的風險,例如網絡欺淩、個(ge) 人信息侵害等比城市未成年人更高,他們(men) 的網絡法律意識和權益保護意識卻又弱於(yu) 城市未成年人,且主動使用網絡應用中的未成年人模式進行自我保護的意願更低。
因此,伴隨著城鄉(xiang) 未成年人數字接入鴻溝的逐步消弭,使用鴻溝正在成為(wei) 主要矛盾。彌合新的數字鴻溝的基本思路是從(cong) 未成年人數字資源的公平分配,逐漸提升到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的全麵發展上來。首先,要繼續加強對農(nong) 村地區未成年人數字基礎資源的供給與(yu) 援助,還要全麵發展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教育。數字鴻溝不僅(jin) 是技術使用上的差距和製度上的差距,更表現為(wei) 一種“數字意識”上的差距,數字思維和從(cong) 小習(xi) 得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對他們(men) 的將來影響很大。重視並保障農(nong) 村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yang) 教育是關(guan) 乎未成年人數字發展權的重要問題。其次,也要進一步提升網絡教育質量,促進網絡教育公平。數字鴻溝的實質是不同群體(ti) 之間通信技術與(yu) 信息獲取的不公平。提升網絡教育質量,促進數字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公平、普惠使用,是實現城鄉(xiang) 未成年人群體(ti) 間信息獲取公平的重要路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