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年度熱詞,生動記錄社會生活

發布時間:2023-01-10 16:35: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穩”“黨(dang) 的二十大”分別成為(wei) “漢語盤點2022”年度國內(nei) 字、國內(nei) 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中國式現代化”“新賽道”領銜《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的2022年十大流行語;“優(you) 雅”成為(wei) 年度彈幕;“栓Q(我真的會(hui) 謝)”“冰墩墩(冬奧會(hui) )”分別名列《語言文字周報》編輯部發布的“十大網絡流行語”和“十大網絡熱議語”之首……近日,多份年度熱詞和流行語榜單“出爐”。

  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hui) 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ti) ,是文化的基礎要素和鮮明標誌。作為(wei) 社會(hui) 變化的“記錄儀(yi) ”和“顯微鏡”,年度熱詞、流行語生動勾勒出一年來人們(men) 的語言生活圖景,蘊含著對自身生活、社會(hui) 變化與(yu) 人類發展的理性思考。專(zhuan) 家認為(wei) ,不斷更新的流行語證明漢語擁有旺盛生命力,是創新性展現漢語語言文字、創造性弘揚中華文化的生動實踐。

  家國情懷成為(wei) 鮮明底色

  如果用一個(ge) 字、一個(ge) 詞描繪剛剛過去的2022年,你心目中的年度字詞是什麽(me) ?

  “穩”和“黨(dang) 的二十大”——前不久,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yu) 研究中心、商務印書(shu) 館、光明網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2”在京揭曉年度國內(nei) 字、國內(nei) 詞。

  回顧近幾年的年度字詞,“穩”字不止一次當選年度國內(nei) 字。經濟要穩中求進,社會(hui) 要長期穩定,改革要蹄疾步穩,就業(ye) 民生要保穩……一個(ge) “穩”字總結了中國經濟發展大勢,寄托著人們(men) 對生活的美好願景。年度國內(nei) 詞“黨(dang) 的二十大”,源於(yu) 中國去年勝利召開的一次影響深遠的大會(hui) ,吹響了一個(ge) 大黨(dang)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向著未來堅定前行的奮進號角。

  “年度字詞是公眾(zhong) 對這一年裏社會(hui) 重大事件表現出的社會(hui) 情感的直接反映。”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張天偉(wei) 認為(wei) ,“穩”字體(ti) 現了中國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展現出中國人在麵對不確定性時的持重、務實和耐心。“黨(dang) 的二十大”體(ti) 現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穩步前進。

  流行語、新詞語是語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動勾勒出大事小情。“漢語盤點2022”活動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經濟”“太空會(hui) 師”等入選“十大流行語”,“全球安全倡議”“新型實體(ti) 企業(ye) ”“數字藏品”“精準防控”等入選“十大新詞語”。《咬文嚼字》編輯部不久前發布的2022年“十大流行語”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中國式現代化”“新賽道”“大白”“煙火氣”“天花板”“拿捏”等入選。

  “隻有從(cong) 由規範母語成分組成的‘規範層’選出流行語,才更符合我們(men) 一直強調的語言學價(jia) 值和社會(hui) 學價(jia) 值。”《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認為(wei) ,語言學價(jia) 值是指要對漢語做出貢獻,能推動漢語健康發展。詞語在結構、含義(yi) 、用法上是否有“創新”成為(wei) 當選流行語的重要標準。“中國式現代化”“新賽道”等詞體(ti) 現出漢語的新結構新形式,“煙火氣”“拿捏”等詞因為(wei) 有了新含義(yi) 而流行。社會(hui) 學價(jia) 值主要考慮流行語需要反映時代特征,為(wei) 過去一年的社會(hui) 生活留下印記。進入榜單的“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中國式現代化”“新賽道”“大白”無不體(ti) 現出這一特征。

  專(zhuan) 家認為(wei) ,當更多個(ge) 體(ti) 敘事嵌入國家敘事,自我表達與(yu) 時代精神融合,流行語成為(wei) 正能量的載體(ti) 之一,生動彰顯了家國情懷。

  網絡語言逐漸走進現實語境

  “漢語盤點2022”活動中出現的“電子榨菜”“雪糕刺客”“我的眼睛就是尺”等網絡流行語、新詞語,來自億(yi) 萬(wan) 網民的每一次敲擊和點擊。商務印書(shu) 館副總編輯餘(yu) 桂林介紹說,這些詞語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yu) 研究中心基於(yu) 大數據語料庫選取,語料庫包含主流媒體(ti) 、網絡媒體(ti) 、廣播電視媒體(ti) 和社交媒體(ti) 等語言資源,每年語料有20多億(yi) 字的文本,然後利用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篩取,經過專(zhuan) 家評議選出。

  上海《語言文字周報》去年底發布的網絡流行語盤點中,“栓Q(我真的會(hui) 謝)”“退!退!退!”等入選“十大網絡流行語”,“冰墩墩(冬奧會(hui) )”“網課”“卡塔爾世界杯”等入選“十大網絡熱議語”。榜單經過讀者推薦、網絡海選和專(zhuan) 家評議等階段,集中體(ti) 現了網民智慧和意願。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彈幕、公號留言、評論等逐漸進入許多網民的表達語境。

  “優(you) 雅永不過時”“優(you) 雅!實在是太優(you) 雅了!”……視頻彈幕網站嗶哩嗶哩的視頻製作者“手工耿”,在一個(ge) 名為(wei) 《自製鋼琴烤串車》視頻中以手工製作方式,將鋼琴與(yu) 燒烤結合發明了一輛自製鋼琴烤串車,網友紛紛發彈幕稱讚“優(you) 雅”。隨著越來越多網友使用,“優(you) 雅”一詞在網絡上逐漸脫離傳(chuan) 統漢語語義(yi) ,延展為(wei) “稱讚某人因擁有強大的內(nei) 心或過硬的本領而處變不驚,無論在什麽(me) 境況下都能保持從(cong) 容穩健的狀態”。在嗶哩嗶哩網站聯合中華書(shu) 局發布的2022年度彈幕中,“優(you) 雅”一詞當選。

  “網絡語言是一種朝氣蓬勃的語言文化現象,正逐漸走進現實語言生活。”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yu) 研究平麵媒體(ti) 中心主任、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楊爾弘,將網絡流行語分為(wei) 幾類:一是記錄時代特征,由媒體(ti) 廣泛傳(chuan) 播的詞語,如“新征程”“數字經濟”;二是由熱點事件產(chan) 生的詞,如“太空會(hui) 師”“雪糕刺客”;三是流行音樂(le) 的歌詞或曲名,本身承載了願望、精神等,如“一起向未來”“孤勇者”;四是網絡主播因口音、諧音,遊戲、動漫的一些場景等製造了笑點、記憶點等產(chan) 生的詞語,比如“栓Q”;還有自媒體(ti) 平台通過文字快速表達情緒情感的流行語,比如“yyds(永遠的神)”“emo了(心情不好)”等。

  網絡語言在語音、詞匯、語法上具有自身特色。比如,現實中的“嗯”表示認同、肯定,在網絡上則顯得不夠熱情,要用“嗯嗯”才能表達積極交流的態度;過去“嗬嗬”表示微笑,但在網上逐漸演變成表達敷衍、無話可說等狀態,表達真正的開心一定要用“哈哈哈哈”等方式。

  楊爾弘說,網絡語言在網絡平台上需要網民用打字的方式來傳(chuan) 達隱含的態度、情緒、表情等,因此網絡流行語的字母詞、數字詞相對較多,這與(yu) 網民追求打字交流速度、求新求異的心理和網絡平台國際化等因素相關(guan) ,也體(ti) 現出網民在自媒體(ti) 上特有的自我解壓和調節方式。

  構建和諧健康語言生活

  語言熱點因何而生?“漢語盤點2022”活動發布的年度新詞語之一“數字人”背後的故事或許能回答這個(ge) 問題。

  “迎冬奧、迎冬殘奧,迎來神州新春到;四道口、五道口、六道口,通張家口;高山滑、越野滑、短道滑、花樣滑,滑雪滑冰出溜滑……”北京冬奧會(hui) 前夕,一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持人朱廣權與(yu) “手語主播”線上比拚的視頻,剛上線播放量就突破百萬(wan) 。視頻中,朱廣權用極快的語速挑戰“手語主播”的“手速”,“手語主播”憑借過硬的專(zhuan) 業(ye) 能力輕鬆應對。事實上,這名“手語主播”不是真人,而是一個(ge) 虛擬數字人。在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上,智能手語主播“聆語”用手語提供服務,與(yu) 數千萬(wan) 聽障人士分享賽事的精彩。

  數字人的出現並非偶然。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等深入實施,智能手語主播產(chan) 品研發加速應用。數字人開始被用來指運用數字技術創造出來的、與(yu) 人類形象接近的數字化形象。

  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hui) 組編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2)》稱,隨著虛擬數字人技術發展,手語信息化使聽障人士群體(ti) 受益,極大降低了手語翻譯成本,促進聽障人士盡快融入社會(hui) 。

  專(zhuan) 家認為(wei) ,語言的根本屬性是社會(hui) 性,語言產(chan) 生於(yu) 社會(hui) 、服務於(yu) 社會(hui) ,也反映和改變社會(hui) 。社會(hui) 發展從(cong) 多方麵影響著國家、民族、個(ge) 體(ti) ,個(ge) 體(ti) 通過討論、分析、評價(jia) 等話語表達方式形成輿論,又反過來影響社會(hui) 事件的發展進程,語言熱點正是在這種交互中產(chan) 生。

  語言熱點消失同樣有自身規律。近年來,“粉絲(si) ”“山寨”“雷人”“任性”等流行詞被收入《現代漢語詞典》或進入書(shu) 本成為(wei) 固定詞匯,另一些流行詞語則逐漸消失。

  “這既體(ti) 現出漢語有蓬勃的生命力,又顯示漢語語言係統本身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張文偉(wei) 認為(wei) ,流行詞語中的一般詞匯是漢語係統中變化最快的部分,但是漢語的核心詞匯是穩定的,在發展過程中會(hui) 吸收一些表情達意準確、符合規律的新詞語,自動淘汰那些與(yu) 社會(hui) 生活關(guan) 係不密切、不符合漢語發展規律的詞。

  餘(yu) 桂林認為(wei) ,從(cong) 語言發展趨勢看,一些當時不規範的特例慢慢變成了規律,被廣大語言使用者接受認可,語言文字規範也會(hui) 隨著社會(hui) 發展不斷調整。他建議通過合理規範、有序引導,讓網絡語言在良性環境中健康發展。

  未來如何更好發揮語言文字的巨大潛力?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11月底發布的《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提出,構建和諧健康語言生活,切實增強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

  專(zhuan) 家認為(wei) ,應通過流行語等語言生活狀況監測,開展語言專(zhuan) 項調查,加快手語和盲文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等舉(ju) 措,推動語言文字工作向國家戰略聚焦,向社會(hui) 應用推進,向現代治理轉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的語言需求。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